治疗慢阻肺,合理用药是关键
2019-09-23邱兰
邱兰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可发展成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居高不下,患者人群极为庞大,给临床诊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正确选择药物,对于减轻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不可治愈,用药可缓解进展
目前,肺功能检查未达到大规模普及的程度,加上肺功能检查对于早期慢性肺阻塞疾病的敏感性不高,使用肺功能检查检出慢性肺阻塞疾病需要待疾病发展严重到一定程度。但该病发病早期症状并无特异性,随着病情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许多慢阻肺的患者会出现呼吸功能受损和衰退,严重的出现呼吸衰竭,而且这种损伤一旦形成都是不可逆的,直接危及生命。
目前慢阻肺还不可治愈,只有及早使用药物,才可以缓解症状并减缓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只有在慢性肺阻塞疾病患者肺組织结构发生重构前进行确诊,制定早期防治方案,才能有效提升预后。
常用药物有3类
支气管扩张剂: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支气管、缓解气流受限,是控制慢阻肺症状的主要治疗措施。常用支气管扩张剂主要包括抗胆碱能药物和β2受体激动剂两类药物。抗胆碱能药物和β2受体激动剂都主要通过吸入方式用药,起效快,全身不良反应小。抗胆碱能药物如爱喘乐每4~6个小时需要使用1次。β2受体激动剂分短效和长效,短效的如沙丁胺醇,可以快速改善患者的呼吸状态,常被用作“急救药”;长效的如沙美特罗,每天需使用2次。
类固醇药物:也称糖皮质激素,通常与支气管扩张剂联合治疗重度慢阻肺。可通过吸入器、雾化器入药或片剂、注射剂等。片剂类固醇药物若长期服用,会出现体重增加、血糖升高等副作用;吸入式类固醇药物副作用较少,可长期用。
茶碱类药物:可解除气道平滑肌痉挛,改善心搏血量、扩张全身和肺血管、增加水盐排出、改善呼吸肌功能及抗炎等。目前推荐使用的是口服茶碱缓释剂,并且建议小剂量服用。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可能还会开出抗生素、戒烟药物、抗焦虑药以及阿片类药物等进行辅助治疗。
对症治疗也很关键
根据病情症状,可将慢阻肺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不同时期的治疗策略也不相同。
稳定期 该时期的治疗重点在于稳定病情,以降低急性发作风险,常用的治疗药物有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和氨溴索。
针对症状反复且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为达到理想预期值二分之一的患者,推荐应用糖皮质激素急性治疗。稳定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虽然无法改善患者肺部功能,但是可以缓解患者病症,降低患者痛苦,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稳定期治疗中,支气管扩张剂是最常用的药物,短期应用能够有效缓解各种呼吸道临床症状,长期按时按量使用可有效预防急性发作。选择支气管扩张剂时,首选长效支气管扩张剂。
氨溴索有抗氧化作用,能够祛痰。经雾化吸入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
急性加重期 本时期的治疗重点在于保护患者肺部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常用的治疗方法有雾化吸入、机械通气、应用抗生素药物。
雾化吸入疗法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通过局部给药可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其药力作用于人体所需时间短,配合全身治疗可起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雾化治疗常用的吸入性药物有糖皮质技激素、干扰素、舒喘灵、β受体激动剂等。
机械通气治疗属于无创疗法,可效规避气管内插管,减少医源性创伤,降低患者感染风险。
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时有必要进行痰培养实验,便于选择适宜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