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师尧花鸟画的艺术风格

2019-09-23杨奕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花鸟画

杨奕

摘 要:“长安画派”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成名于一次全国习作展。伴随“长安画派”的繁荣,作为其作品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花鸟画也崭露头角。“长安画派”唯一一位以花鸟画创作为主的画家——康师尧,其对花鸟画所作的研究,不仅为社会主义新时代花鸟画创新提供了全新思路,而且影响了20世纪整个西北花鸟画坛的发展。

关键词:康师尧;长安画派;花鸟画

一、主体特征

康师尧是“长安画派”中唯一科班出身的画家,有着非常扎实的基本功。他早先毕业于武昌艺专绘画科国画专业,师从于画家唐一禾,崇尚徐熙与黃荃,打下了足够的花鸟画基本功。随后又师从张肇铭学习写意花鸟,所以他有由工笔到简笔写意的笔墨基础,具有中西绘画造型基础的能力,也掌握了工艺美术的规律,同时,他还尤其重视诗文与书法的涵养。“长安画派”的画家们的绘画风格趋于雄浑和朴实。不同的是,康师尧的艺术风格主要是以书卷气自胜的,兼工带写,具有强烈的装饰性。他的绘画作品从传统入手,作品细腻清新,主要是以花卉见长。

“清新典雅”是康师尧作品的主要风格,“所谓清,就是在他的画中有一种清奇扑人。所谓新,就是他的作品,始终是在新的或旧的题材中,寻找新的意境和新的表现手法”。比如康师尧先生的一幅作品(图1),秋日里一丛开着嫩白小花的豆荚藤蔓由画幅右上角左出,伸向左下,又转向左上出画外。一只翠绿的蝈蝈站在藤蔓上正在鸣唱。画虽小,内容不多,但技法丰富,格调清新。画叶,先以淡墨笔尖蘸重墨三笔侧锋点出前层浓色叶子,再以笔上余墨写出后层之叶,墨色变化自然,层次清晰。稍干以浓墨勾叶脉,在浓叶处用三青依墨线叶脉复点叶形。此种先以大笔墨色侧锋画出叶形,后用三青、三绿依浓墨线勾出的叶脉覆彩,露出叶筋的画法是康师尧先生的独创,庄重典雅。浅草绿托染白花外轮廓,衬托对比下,花儿白娇鲜嫩生动活泼,豆荚先以草绿填底,再以三绿复点染。蝈蝈以勾线小笔勾出,仍以草绿点染底色,三绿在底色上复点,姿态生动,似在秋风中鸣唱。看题款,应是康师尧先生于庭院应景之作,整幅作品墨色氤氲自然,笔墨淋漓。观者看画,似乎已融入到了这幅极富诗情画意画中,来到了秋风清爽的一个清晨,从一丛豆荚花丛里传来了蝈蝈清脆的歌声。康师尧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每一件作品都具有清新之感,欣赏他的作品会让我们置身于一种美妙轻快的音乐之中。

二、审美思想

整个“长安画派”的作品主要以大气和雄厚为特点,康师尧是“长安画派”的主要画家之一,可他却一直坚守自己的艺术思想和清新典雅的艺术风格。康师尧在坚持整个“长安画派”总体的艺术思想的前提下,发展了自己的绘画思想。

康师尧终其一生都在坚守传统文人画的创作传统,作品的诗书气息贯穿于他的创作生涯。除此之外,他还主张“艺术来源于生活”,注重“写生”在花鸟画创作中的应用,他认为艺术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必须要走到生活中去。在进入“长安画派”后,康师尧与“长安画派”的其他画家一起在秦岭、黄河等地区写生。自己又多次深入偏远山区进行写生,对平日生活中的玉米、谷穗、蔬果等进行刻画。他不仅“师法造化”,还是一个真正的“人民画家”,他热爱劳动人民,用自己的作品向劳动人民发出最有力的赞颂。康师尧说:“农民是大家的衣食父母,为你们作画代表着艺术家对农民兄弟的道谢!”他将自己的许多画作都送给人民群众。

随着《画花》一文的发表,康师尧的艺术理论思想得到确立。他在《画花》中提出的“画花如画人”理论结合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将花比作人,强调人格,这不仅为花鸟画的创作加入了新的动力,更是一种绘画思想指引。

三、表现题材

因康师尧生平所处的环境及遭遇影响,在其审美思想指引下,他对于花鸟画创作题材的选择也是接近于生活的。他不仅坚持对传统文人画题材的刻画,还在画作中加入许多不起眼的自然生活中的物象,独有一番“野趣”。这些人民群众平日里用来饮食和作用的形象在康师尧的笔下也富有“诗意”。康师尧主要描绘的题材包括传统文人画的常用题材,如玉兰、水仙、梅、兰、菊、竹等,还有豆角、南瓜、白菜等日常蔬果和农作物。康师尧一幅以丰收时节的农作物玉米为创作题材的作品,画面中充满着丰收的喜悦,玉米露出金灿灿的颗粒,左上角的篮子里面装满了刚刚采摘下来的玉米,旁边还散落着几个,画面上实下虚、左实右虚,构图十分有新意,摆脱了传统构图的老调子,玉米或聚或散,错落有致,墨色浓淡相宜。画面整体以墨色为主,辅以淡色晕染,画面清新明丽,给人一种大丰收之后的喜悦之情。

四、笔墨分析

笔墨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判画家功底的重要标准。在中国画中,墨分五色,有干湿浓淡之区别,通过用笔的各种技法与不同墨色的搭配所展现出来的笔墨韵律是中国画直观表现的主要魅力所在。笔墨不仅展现一个画家的基本绘画技能,还可以彰显画家的情趣和审美。笔墨在艺术家的整个创作生涯中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通常会随着时间越来越老辣自如。细细观察康师尧的画面,就拿《苦瓜》(图2)来讲,通过苦瓜表皮的肌理表现,可以看到康师尧在绘制这张作品时用笔的轻重缓急,勾线时的抑扬顿挫。

康师尧的创作生涯中笔墨有着明显的变化。他喜欢画梅花,尤其擅长写墨梅。其所画梅花笔墨简淡,卓越多姿。那些清淡秀雅的梅花,平和中有生机,用浓墨、焦墨、淡墨表现得恰到好处,暗香疏影,巧妙地抒写了梅花不畏严寒、傲雪迎风、玉骨冰肌的品德。就其在不同时期创作的梅花而言,笔墨的变化清晰可见。1965年夏日在北京电影学院创作的《梅花》,苍劲有力的焦墨皴擦出梅花的树枝,数朵梅花在冬日依然傲放于一片茫茫白絮中,梅花的红对应雪的白,树枝的苍劲对于雪的柔软,一片冬日景象跃然纸上。1973年10月创作的《风雨送春归》,却完全是另外一种画面。画面背景以淡赭石色皴出一幅苍茫的山石景色,山与天一色。画面主题是干枝梅,树枝干枯,白色的梅花聚集在画面的右侧,整个画面有种历经摧残的压抑和风雨中“适者生存”的谦卑。正如这幅作品的题字,“风雨送春归”,风雨中顽强生存的梅花带来春天的讯息。1976年送与鲁萍同志的《梅花》,画面清新淡雅,梅花也有了淡曙红色,润秀的笔墨语言呈现出一片祥和之景。同是梅花,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心理状态下康师尧的笔墨有着显著的差异。从侧面可以看出康师尧先生是个非常喜爱春天的人,例如《春满人间》等作品均可证明。

五、康师尧艺术风格对“长安画派”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在北京的一次全国习作展中“长安画派”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参展的六人是赵望云、石鲁、何海霞、康师尧、方济众和李梓盛。康师尧在这六人中是唯一一位专攻花鸟的画家,他与其他五人不同之处在于他始终坚持文人画传统,以书卷气自盛,在传统题材的创新中开拓出一条“诗意”道路。其清新典雅的格调有别与“长安画派”雄伟朴实的风格。康师尧的绘画风格在进入“长安画派”之后更加鲜明。“以诗入画,诗情画意,新意迭出,为‘长安画派雄浑博大、气势轩昂的主调补充进了一股清丽明媚的气息,使得‘长安画派的整体风格更加多样而丰富。”正是由于康师尧的“清新典雅”的作品风格,“长安画派”才有了它柔情似水的一面,康师尧在花鸟画方面的思想和技法的创新,也壮大了“长安画派”在花鸟画领域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康師尧.国画基本技法[M].西安:长安美术出版社,1959.

[2]康师尧.写意花鸟技法[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3]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康师尧花鸟画集[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4]石家.康师尧花鸟画艺术研究[M].西安:西北大学,2012.

[5]刘曦.林山花如人:序载康爱萍康师尧花鸟画集[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6]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7]屈健.“长安画派”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

[8]屈健.20世纪“长安画派”及其影响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花鸟画
中国大写意花鸟的当代转型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
简析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
从宋代院体花鸟画看传统中国画的写实观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莫高翔工笔花鸟画研究室研究生作品选
大家赏评·刘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