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国花鸟画技法发展
2019-09-23代举臣
代举臣
摘 要:中国花鸟画给予人们无穷的情愫和精神之美,其形象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又充满朝气,是我国文化宝库的一颗璀璨明珠。花鸟画在中国画里和山水、人物鼎足而立,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花鸟画充分体现了儒家“比德”的美学思想,即用花鸟的美好姿态比喻人的美德,达到“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花鸟画自唐独立成科以后,经过历代的大师们的不断继承与发展,从而形成了众多优秀的绘画技法,为当今花鸟画的发展和繁荣开拓了广阔的艺术道路。文章通过梳理其历史脉络,去探究中国花鸟画技法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花鸟画;继承;发展;技法
一、花鸟画的发展
(一)原始社会时期
我国的新石器时代,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彩陶。这些彩陶上面描绘了精美鱼纹鸟纹的图案,造型简洁,用单线勾描,描绘出对象的大体轮廓,具有很朴素的艺术风格。虽然这些图案比较粗犷和简单,但也为后面花鸟画的技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奴隶社会时期
当我国从原始社会时期进入了奴隶制时代,这一时期的艺术大多依附于工艺美术的纹饰上,出现了大量的动物纹饰。其中最具有代表力的就是青铜器了。青铜器上的动物纹饰非常精美,纹饰神秘而怪诞,形制以诡异取胜,有非常具有动感的凤纹,神奇的夔纹、威武的龙纹以及凶狠霸气的饕餮纹。其中以饕餮纹最为经典。这时纹饰是古人融合了许多的凶猛的动物再加以混合而形成的,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
(三)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秦汉时期的艺术主要以古拙、雄健、阳刚为美,画像石和画像砖上刻有大量的动物纹饰,极具特点。如在四川出土的“弋射收获图”把图上面的动物刻画出了发现人们正在拉弓向它们射去的时候那种惊慌失措的运动感、张力,表现得入木三分。1949年和1973年在陈家大山的楚墓和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了两件春秋战国时期精美的帛画。帛画上的动物形象用单线勾描,设色平涂,用细黑的线条充分表现出了动物的律动感而生意盎然。在长沙的马王堆楚墓里还发现了一幅T形帛画,线条是全部画作的基本造型手段,粗细变化之中流畅致韵,着色的方法主要是勾线后平涂,部分使用渲染。可见中国画的发展传承都是以线条为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书上的画家开始以花木、禽鸟、畜兽、龙水为专长。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画家曹不兴,把苍蝇画在了屏风上,吴主孙权看见之后以为是真的用手弹之。这说明当时的花鸟画技法发展到魏晋时期有了巨大的突破。其线条也由秦汉的古拙、雄健、阳刚转化为了巧密、婉约、阴柔之美。除了曹不兴之外,顾景秀画蝉雀,顾野王擅长画草虫,这一时期的花鸟画出现不同题材的内容,人物队伍也不断扩大,但未能形成独立的艺術体系和绘画格局,所以这只能算花鸟画在独立成科的一个萌芽阶段。
(四)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开始大力发展,在盛世的背景下,中国花鸟开始独立成科,作品给人一种丰富健康生气勃勃的时代精神。唐代,中国的花鸟画开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当时艺绝当代的大师辈出,不朽的名作迭现,出现了尉迟乙僧、韩晃、薛稷、边鸾、曹霸、刁光胤等为代表的花鸟画家。其中以尉迟乙僧为代表的凹凸画法、边鸾的“折枝”画法等绘画技法对后世颇具影响。
(五)五代两宋时期
五代时期黄筌师从了唐代的薛稷、滕昌佑、刁光胤等,他兼诸家之善,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为自己的风格,从而追求形象的真实和画面的生趣。而同时期的徐熙又是另外一种技法格调。他画画“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徐黄异体不断发展,为后世的绘画开创了不同的绘画风格。宋代时期画院的兴起,在创作上提倡“形似、格法”,要求画家具有相当的写实功底力,对对象要求描绘得非常细致,从而表现出对象的自然形态。这一宋代的《宣和画谱》里记载了:“画分十门,道释、人物、官室、龙鱼、番族、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可以看出这里面有五门科目是属于花鸟的,这一时期的花鸟开始进入了全盛时期。
(六)元明清时期
到了元代,归隐的文人画家成了创作的主要力量,他们普遍抒发主观意兴,用书法入画,用笔墨写花鸟,把诗书画印结合起来,为我国的水墨写意花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从而影响了明清时期的文人画发展。墨竹和墨梅的流行,使得水墨花鸟画进入大发展时期,这也为花鸟画赢得了时代风采,这一时期的花鸟画家首推钱选、王冕、王渊为能手。到了明代时期,陈淳和徐谓开创了大写意花鸟,他们通过绘画抒发自己的真性情,使得文人画的绘画语言又有了长足的进步。清代初期,花鸟画出现了“写意派泰斗”八大山人、石涛等人,没骨花卉画派的恽寿平开始崛起而独开生面。清中期,又有扬州八怪、金农、郑板桥等以及后期的海上画派,如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之后的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刘海粟、林风眠等艺术巨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大量富有时代精神的花鸟画,有工有写,又新又美,为世人所瞩目。
二、花鸟画的技法
根据上文所论述,我国的花鸟画技法是在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起来的。前人在继承与创新当中,创造出了许多的花鸟画技法和构图方法,其中构图的方法在花鸟当中最经典的当属“折枝”,俗话说,“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支”。不用画全朵的花,只挑一两朵好看的描绘在画面上。这种构图方法是非常流行,并成为花鸟画家最常见的构图形式。而其中比较常用的绘画技法,为白描、双勾填彩、写意、没骨画法等。
白描画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彩陶上面所描绘的动物纹饰,以线条为主,勾勒出对象的轮廓。从秦汉时期的阳刚之美到魏晋时期的巧密阴柔之美,再到随着花鸟画的不断完善,白描的地位越来越高。在古人习画的时候,白描是最重要造型手段。通过用白描的手法捉取描绘对象的形态,是很多初学者需要练习的。
五代的黄筌师承唐代的薛稷、滕昌佑、刁光胤等,在白描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双钩填彩的画法。双钩填彩法的方法是先用墨线去勾勒出对象的形态然后再填色,是在白描的基础上染色而成。其线条细腻,用色鲜艳明快,具有相当强的观赏性。
随着文人画的兴起,写意花鸟画逐渐开始兴盛起来,出现了大写意技法和小写意技法。其特点为,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追求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对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其多采用点簇的技法,可细分成钩花点叶,可单独用墨色来画,亦可用数种颜色来画。作画注重笔墨的干湿浓淡不同的变化,从而体现出深厚的笔情墨趣。
没骨画法,可以不用白描勾出对象的轮廓造型,而是直接用色彩或者墨在纸上写出描绘对象。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记载,这样的创作方法始于五代的徐熙,后由他的孙子徐崇嗣继承而发展。但也有一种说法是始于黄筌,因为在《宣和画谱》著录有黄筌的《没骨花枝图》一件,不过不管是谁先谁后,没骨画法都影响了以后的花鸟画大师们。清代的恽寿平继承了传统没骨画法,而加以创新,影响了后世的任伯年等人,为没骨画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结语
上文分别从两个部分论述了我国花鸟画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和技法在前人们的苦心探索之下变得丰富多彩。历代花鸟画家在漫长的艺术道路上,执着追求艺术真谛,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的继承与发展、开拓与创新,大胆探索,注重思想性和现实生活,创作了富有时代精神和积极向上的花鸟画力作,也创作了新的花鸟画的艺术语言,构筑了辉煌典丽、异彩纷呈的绘画格局,从而为当今花鸟画的发展和繁荣开拓了广阔的艺术道路。我们的祖国越来美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我们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优秀历史,而且中间从来没有断流过。中国花鸟画当然也是包含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我们应该要继承传统花鸟画的优秀技法和理论,立足于新时代,把握住新气象,结合新时代新气象努力创作出具有新时代欣欣向荣气息的中国花鸟画。
参考文献:
[1]潘天寿.潘天寿花鸟论稿[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2]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
[3]黄宗贤.中国美术史纲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5]陆抑非.陆抑非花鸟画讲义[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