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莫兰迪绘画语言对当代中国水彩静物创作的影响
2019-09-23王玥张军
王玥 张军
摘 要:中国水彩静物画经过几代水彩画家的辛勤耕耘,在传承西方水彩画语言的基础上,正朝着语言多样化方向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创作格局。文章从莫兰迪静物绘画中的精神观念、形式等几个角度出发,通过对莫兰迪独特的绘画语言进行解析,进而分析、梳理出其对当代中国水彩静物画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莫兰迪;水彩静物画;绘画语言
水彩画是发源于西方的一种绘画形式,自传入中国以来经过几代艺术家的探索取得了十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中国的水彩静物画发展中,一方面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上的精神观念,另一方面也延续着西方本土的绘画美学体系。特别是在现当代的水彩静物画创作中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创作形式。其中,乔治·莫兰迪的绘画语言与精神内核同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精神内涵有着相近之处,与当代中国水彩画家们产生了积极共鸣,由此对当代中国水彩静物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一、莫兰迪绘画语言的形成
在西方静物画的发展中,乔治·莫兰迪作为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被称作是20世纪最受赞誉的西方画家之一。莫兰迪所生活的20世纪可以说是艺术流派层出不穷的一个时代,先后诞生了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和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等一系列对于绘画进行探索的新兴流派,整个欧洲艺术界都因为这些新流派的产生而变得热闹非凡。在整个欧洲绘画都处于创新、改革的时候,乔治·莫兰迪没有选择去追求当时的艺术潮流,他开始在画室里研究杯子、瓶子、盒子等我们生活里最平常的这些用具,将这些再常见不过的物体作为对象进行绘画创作。莫兰迪的一生都在探索生活中最平凡的场景,但这些日常的物品同时也反映着他内心的世界以及对艺术的追求。在莫兰迪绘画语言的形成过程中,后印象派画家保罗·塞尚从构图、色彩、造型等方面对他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塞尚的静物作品打破了自文艺复兴时期起就遵循的线形透视法则,为了追求各物体之间的平衡与整体关系的和谐,他将画面中的视点从某个固定的点分散到几个不同的角度,再用颜色来制造画面中空间的远近变化,为了突出主体物他将背景主观处理成平面化的几个色块。莫兰迪在塞尚处理静物作品的经验中汲取了许多营养,无论是作画的透视法则还是对于背景色的概括都受到了塞尚的影响。莫兰迪的静物作品遵循塞尚的透视理念,为了追求更加和谐的画面效果经常在平视的视角下主观组合几个不同视点下的物体角度。在莫兰迪的作品中,背景更是被简化成了两个色块,将主体物挡住只看背景的话甚至看不出有任何具象的特征,仅仅是用来代表墙壁和桌面存在的两块颜色。受塞尚主观削弱画面中的光感以及突出所画物体的固有色的影响,莫兰迪在创作中将光线的对比与物体的结构也都进行了处理,尤其在画面的色调上减弱了色彩之间的对比、压缩了颜色的饱和度,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灰色调子。莫兰迪的作品将塞尚的表现语言发挥得更加极致,加上画面中微妙的颜色变化,他的画面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面化”。他的这种平面化使画面更加自然、整体,从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不论是构图还是物体的表现都体现着一种对于自然的概括。莫兰迪的静物画作品给欣赏者一种自然平静的视觉感受,在注重视觉感官刺激的20世纪艺术中,他毫不追求那些夺人眼球的视觉效果,只是用最朴素的颜色、形状、线条来构成自己眼中最和谐的画面状态。随着莫兰迪个人绘画语言的成熟,显现在画面中客观物体也变得越来越简洁,不论是颜色、造型还是构图都试图展现更加协调、统一的画面。
二、莫蘭迪作品中所体现的精神内涵
众所周知,在中国水彩画独特的语言体系中,中国传统精神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莫兰迪的不断探索下,普通的日常场景也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情感内涵,这种借静物抒发画家内心的情感表达与中国水墨画中内含的精神世界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从莫兰迪的水彩作品中我们还能看出在画面表现形式上与东方精神的契合:简单勾勒的外形加上随性点染的几块灰色就呈现出一幅朴素的静物,这种意象的绘画语言是对于静物高度提炼的体现,也是与东方禅宗思想中追求随心、自然的思想融合,这种融合在莫兰迪作品中表现为对于画面气氛营造的重视,种种画面表现语言都是画家为了追求画面自然、和谐的产物,可以说莫兰迪的作品是东西方思想融合的先驱,在当代水彩画静物创作的多元化发展中,给中国画家打开了一些新的思路。一方面由于水彩的绘画材料与中国传统水墨画有着相通之处,另一方面受东方绘画精神对于中国画家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画家在静物画的创作过程中注重的是自己内心情感的呈现,所表达的是面对场景即刻的所感所思。莫兰迪作品中所传达出的简洁、自然的画面,也正是东方精神所蕴含着的深刻内容,这一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所呈现出的绘画语言给当代的中国画家们带来了许多的启发。中国当代画家王涌的水彩作品中同样也体现着东西方绘画的交融,画面以人文情感为主导,呈现出作品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的高度统一,尤其表现为在内在精神方面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画面中蕴含着禅宗所推崇的超脱、自然。王涌充分发挥了水彩材料上的特性,通过普通的静物题材作品结合深刻的精神内涵,赋予了画面特殊的情感意义。王涌的绘画同样也不只是追求与所画对象外形上的相似,而是寻求一种画面整体上的统一,这种精神与画面高度结合产生的绘画形式,能够给观者带来内心与视觉双重的享受。
三、莫兰迪绘画语言在画面中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莫兰迪所推崇并践行一生的这种通过压缩色彩饱和度来表现画面整体感的方式对静物画的发展起到了深刻的影响,莫兰迪画中所传达出的“平面感”同时也被当代越来越多的静物水彩画家深入探索。著名水彩画家王肇民先生的静物画在中国水彩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王肇民先生的静物画《荔枝》中,画面的构成要素十分简洁。主体物荔枝被概括成了挤作一团的球形物体,背景被简化为两块烘托画面氛围的灰色块,整幅画面色调十分柔和,同样不重视用光感来表现画面,而用较为平面化的绘画语言来表现画面内容。在颜色上荔枝的红被压缩成纯度较低的红色,与背景的一深一浅两块灰色搭配出一种柔和静谧的画面气氛。作品在颜色上可以分为背景的深灰色、前景偏暖和盘子偏冷的浅灰以及荔枝的暗红,这种饱和度较低的暗红色在浅色前景中既能吸引观者的视线、又与整个画面色调相统一。从表现形式上来看,在《荔枝》这幅作品中画家将背景压缩成简单的色块,把画面处理为更趋于平面化的表现方式,用这种莫兰迪式的静物作画方式表现了现实生活中的平凡一景。
莫兰迪的色彩非常具有个人特色,被称作是莫兰迪式的高级灰,莫兰迪的灰色调给当代艺术带来了一种新的风尚,在画面中莫兰迪通过变化微妙的灰色来营造出和谐、自然的画面。他的画面中不存在任何高饱和度的鲜亮色彩,出现在他画面中的色彩都是经过细致调和后的中间色,这种弱化饱和度后的色彩经过整合搭配后在画面上形成一种和谐、整体的视觉感受,给人一种这些物体原本就是这个颜色的自然感。在当下,不仅限于绘画中,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也常能看到对于这种灰色调的搭配。低调的色彩所营造出的这种和谐感给许多画家都带来了影响,细致搭配的微妙灰色能够使画面具有一种耐人寻味的绘画效果。当代水彩画家陈海宁的色彩同样也体现着质朴而自然的这种画面效果,通过对于所画物体中色彩的整合来达到画面的和谐。作品《番李》中呈现出了一种宁静、自然的意境,从构图上看主体物左侧盘中的番李只占了整幅作品一半的画幅,为了平衡画面的和谐感在右侧的空白区域中有一些看似随意的浅色笔触与肌理,这种极简的构图方式同时也起到了突出画面主体的作用。在颜色方面陈海宁同样用到了压缩色阶的方式来保持整个画面和谐、稳定的气氛。不同于莫兰迪作品中变化微妙的灰色,陈海宁在色彩上更倾向于在重灰色中找变化,同时画面的整体色阶也由画面背景中的亮灰与主体物盘中番李的重灰色拉开得较为鲜明,这种色彩上的变化使陈海宁的作品更具张力,少了一些静谧的同时增加更多深沉、稳重的表现力。
静物画的取材大多来源于生活,不同于宗教、历史等题材的气势恢宏,它主要表现的多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题材大多是画家自己选择有所感触的场景,结合水彩这一水性材料绘画的优势进行作画。莫兰迪的绘画表现语言为现当代的静物画带来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在题材的选择上莫兰迪推崇日常生活化的静物来表现自己追求自然的心境,启发着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中国水彩画家。在当代中国水彩靜物画的发展中,大批画家致力于探索着日常生活中平凡物象在水彩静物画面中的表现,例如侯伟“尘埃”系列,一经推出即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颇受好评。在构图上,莫兰迪在作品中多使用集中式的构图方式,以水平线构图的方式呈现出一种稳定的画面,从水彩画家陈勇劲的静物系列作品中能够看出对于莫兰迪式构图的延续,这种水平线构图的方式能够给人传递出一种平静的感受,更能够展现出画家在画面中所要表达的和谐。在对于形体的塑造方面,莫兰迪不重视对于空间、体积的塑造,而是将细节都概括在微妙的色彩变化中等作法,给中国水彩画家在当代的水彩静物创作中尝试新的表现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结语
莫兰迪静物中所运用的削弱光影造型、注重平面化的塑造方式以及对于空间、色彩的压缩,使整个画面上都趋于一种平面化的表现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写实手法更能体现当代画家自身的思考,更有利于表现出在当代语境下个人的感受。总之,莫兰迪的画面几乎都是由“简洁”这一词构成的,而在这看似简单的作品中却蕴含着很多深刻的启迪等待我们继续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何政广.莫兰迪[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2]高翔.空间的静观: 乔尔乔·莫兰迪绘画研究[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3]张玉泉.莫兰迪绘画中构图的空间秩序感[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4]叶学才.隐与显—莫兰迪绘画中的“气息”[D].中国美术学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