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基于微观数据的分析

2019-09-23张令娟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18期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消费结构农村居民

张令娟

内容摘要:由于收入、消费观念、教育程度、风俗习惯和思想观念等因素存在差异,与城镇居民相比,占我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农村居民的消费品消费总额却只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农村应作为当前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工作重点。基于此,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心的微观截面数据进行研究,全面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收入始终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决定性因素,劳动力流动、人口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社会保障、区域间差异也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村消费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   农村居民   消费结构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农业生产效益得以提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得到了调动,农村中大量剩余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得到释放,并且季节性、重复性地流入到城镇地区工作(李义伦,2017)。此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有关人口流动的政策也逐步得到调整,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的限制得到进一步放宽。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镇地区务工不仅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促进了流入地区的经济繁荣,而且对劳动力自身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也势必受到影响(李勇,2017)。因此,从农村劳动力流动视角研究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及其影响机制,对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内需,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都将显得尤为重要。

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机制

对收入的影响。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可以通过收入来间接改善消费结构,劳动力的流动可以增加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家庭收入(余臻蔚,2017)。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以获得比务农更高的收入,并将工资寄回农村,使得自己和留守在农村的家人消费均有所提升。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是大部分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农村居民从事非农劳动获得的报酬(黄容等,2014)。我国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主要是通过劳动力流动来获得的。我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状况如图1所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都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实质上是由于劳动力的流动,也就是说劳动力的流动可以有效促进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增长。同时由于工资性收入在一段时间内可预见,所以工资性收入的增加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农村居民的家庭消费从而增加农村地区的消费。

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按照生命周期假说,当人处于青年与老年时期时,收入水平普遍不高,中年时期工作稳定,收入较高。为了确保消费效用最高,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需要确保消费均衡。当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时,若儿童与老人占比较高,将会降低储蓄;若青壮年人口占比较高,储蓄会增加。由于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打工,农村常住人口以儿童和老人为主,儿童、青年人员以及老人的消费存在显著差异,儿童消费支出依靠父母,主要支出用于教育和医疗方面,老人具有浓厚的传统消费理念,其消费支出除了集中在衣食住行方面外,对医疗保健以及老年护理方面的支出也较多。鉴于此,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以及人口抚养比均能够影响消费支出,随着抚养比的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增长显著,当抚养比降低时,消费支出随着降低。此时劳动力流动借助人口年龄结构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显著影响。

对消费观念的影响。在劳动力流动的过程中,农村居民的消费日益受到城市居民消费的影响,在消费理念以及消费行为方面出现了显著改变(李亮等,2016)。传统的农村居民崇尚勤俭节约的理念,满足于日常的衣食住行,特别是在食品方面的支出较多。然而受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农村居民涌入城市,其消费理念在无形中受到城镇居民的影响,逐渐变为享受型消费,休闲娱乐支出增长显著,再加上外出务工的农村居民以年轻人为主,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较高,也具有强烈的尝试欲望。此外,其受教育程度偏高,因此工作和生活方式与传统的农村居民差异很大,这有助于优化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

对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劳动力流动与受教育程度是相互影响的,教育会影响劳动力的流动,教育水平高的农村居民会更倾向于向城镇地区流动,选择外出务工的方式来获得更高的收入;同时,劳动力流动也会对教育产生影响。首先劳动力的流动可以促进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农村居民在来到城市务工之后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会充分意识到知识文化以及教育的重要性,为了提升自己的劳动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很多人可能会主动选择进一步学习,加大对自身的教育投入。其次由于劳动力流动的不稳定性,可能会对外出务工的农村居民甚至他们的子女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劳动力从农村地区流入到城镇地区会造成留守兒童和流动儿童的出现,这两类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一个难题,流动儿童由于家庭长期处于流动状态,流动时间占据了孩子过多的学习时间从而导致孩子入学困难,而留守儿童则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大多是与家中的老人一同生活,这些老人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因此留守儿童在受教育方面无法得到保障与监督。基于此,劳动力流动情况可以通过受教育程度来进行衡量,劳动力流动通过与受教育程度之间的影响从而影响农村居民的消费。

对社会保障的影响。劳动力流动与社会保障同样是相互影响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都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是本文探讨社会保障的重要衡量项目。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会影响劳动力的流动,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在医疗保险方面的资金投入要少得多,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大多处在农村和城市医疗保险的中间地带,无法切实享受到医疗保险的优惠,而他们这群人一般是农村中的“精英人群”,他们进城务工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整个家庭的收入,他们的工资收入几乎能够成为整个家庭的经济支柱,但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农民工的工资普遍偏低,一旦受伤或者产生疾病,他们只能大病小治、小病不治,如果在没有医疗保险的前提下出现了重大疾病导致其丧失劳动能力,那么会直接导致其整个家庭失去收入来源。同时由于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一般选择的工作多为体力工作,其工作环境较差、工作负担较重,对身体的损失也会比较严重,等他们年老之后会出现很多身体机能问题,这就无形中为家庭造成了负担、增加了额外的支出。许多农村居民考虑到这些因素之后而不愿意外出务工,也就是医疗保险的缺失导致了劳动力流动成本的增加。同样的,养老保险制度的缺失也造成了类似的问题,没有参加养老保险的外出务工人员在年纪大了之后只能将子女作为唯一的养老依靠,这也在无形之中增加子女的负担,从而限制其消费支出,如此循环往复。另一方面,农村的劳动力流动也可以影响社会保障。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主要是年轻、受教育程度高的适龄劳动力,而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是儿童和老人,这就导致了农村的农业生产经营比以前困难,农业收入减少,农村的老人和儿童从土地中直接获得的风险保障减弱,无法直接从农村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而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对留守在农村的家人的实际情况并不十分了解,甚至会出现感情趋向淡薄的现实状况,同时又受到在城镇务工发放工资时间的限制,导致农村的老人和儿童无法及时受到抚养,对他们的正常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劳动力流动也会对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和儿童心理上造成负担,老人与子女的生活居住距离在空间上拉大,使得老人的生活照料和心理慰藉无法得到满足,而儿童也无法和自己的父母共同生活,学习不受监督,日常起居需要年迈的老人照顾,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老人的负担,不仅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还需要额外承担更多的劳动。总体来看,劳动力流动弱化了留守在农村地区居民的抗风险能力,也弱化了农村地区原本的风险保障和社会保障的功能,农村地区传统的社会保障趋于边缘化。

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微观数据

本文的微观数据来自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 年的调查问卷,以此来研究劳动力流动等因素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因为 CLDS的微观数据没有涉及到具体的价格信息,而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又可以在没有任何可供使用的价格数据的情况下进行参数估计,所以本文的微观数据分析采用ELES模型验证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本文所使用的微观数据来自于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 2016 年的关于中国社会劳动力数据调查的问卷,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在全国(除港 澳台、西藏、海南外)的 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展开调查,一共完成了 401 份村居社区问卷、14226 份家庭问卷、21086 份 15-64 岁劳动力人口的个体问卷。经过筛选,符合本文研究的对象一共有 7666个。本文利用的微观数据比较可靠,调查范围遍布全国 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调查数据均为一手数据,调查人员均接受过专业培训,调查问卷也同样经过精心设计,所以所使用的数据误差较小,更真实可靠。

变量的选取与说明。本文在原始问卷的基础上筛选与本文研究内容相符合的问题,所选择的问题主要是关于劳动力流动情况、消费性支出、收入、社会保障、受教育程度、人口年龄结构、不同省份区域等内容。继而本文根据调查问卷中的消费支出走向进行了整理,分为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自家婚丧嫁娶费用、赡养费用、礼品和礼金支出总额九项,其具体的统计性描述如表1所示。本文结合调查对变量进行筛选,被解释变量是消费结构,以调查问卷中涉及到的消费支出项目走向为准;解释变量包括收入、劳动力流动情况、人口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社会保障和区域间差异。

(二)建模与估计结果

式中,LNC为农村居民人均各项消费支出的对数;LNI为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对数;FL为外出务工人口占比;YD为0-14岁儿童在劳动人口中的占比;OD为65岁及以上的老人在劳动人口中的占比;EDU为受教育程度,分为未接受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SS为社会保障程度;FS为非农收入在家庭总收入的占比;RD为省份所属的经济区域,共有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三类;αi为各因素对消费的综合影响;μi为随机干扰项。分析软件为SPSS,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就收入系数而言,人均收入能够显著影响食品、文教娱乐、服务、居住支出,且影响方向为正,对交通通讯、医疗保健等支出影响不显著,这表明当前农村地区的消费支出仍以食品和居住为主,但呈现出向娱乐性消费过渡的趋势。

就劳动力流动系数而言,外出务工人口占比能够显著影响医疗保健、居住、交通通讯、食品支出且影响方向为正,对文教娱乐的支出影响不显著,这表明随着农村居民外出务工占比的增长,其支出日益集中在医疗保健、居住以及交通通讯方面。原因可能是因为外出务工人员受城市居民消费理念的影响,对自身健康日益重视,此外在居住环境上的要求也日趋提高,由于外出务工劳动人员的增加,其用于交通通讯方面的支出也显著增长。

就受教育程度系数而言,平均受教育年限仅对居住支出有显著影响,而对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其他商品及服务的影响并不显著,这表明当受教育程度提高时,其在居住方面的支出随之增长。原因可能是受教育程度高的居民要求更好的居住条件,倾向于花费较多的支出用于改善居住环境。

从人口年龄结构的系数来看,老年抚养比对于消费结构中的各类消费支出的影响均不显著,少儿抚养比除了对食品支出影响显著外对其他消费品支出也不显著,但相比较而言,少儿抚养比对于食品的消费支出影响最大且还是负向的,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家中儿童的增多,食品支出会变少;老年抚养比对居住的消费支出影响最大且是负向的,也就是家中老人越大,在居住方面的支出越少,这可能是由于老人受传统观念影响更加节俭,不愿意过多在居住等外在环境上投入资金。

从社会保障的系数来看,本部分的社会保障以是否参加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这两个变量衡量,从实证结果来看,参加医疗保险对于各类消费支出影响并不显著,但对于医疗保健和文教娱乐支出的影响很大且为负向影响,这说明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村居民由于有保险的补贴和扶持,在日常医疗看病中所支出的實际费用更少;参加养老保险对于各类消费支出并没有显著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居民对于养老保险还没有深入了解与认识,参加的人数也比较少,参加养老保险的金额也比较少,养老保险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率比较低。

从区域差异的系数来看,西部地区对食品、文教娱乐、家庭设备支出显著,对食品和文教娱乐支出的影响最大,食品支出更高、文教娱乐支出更低,这是因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农村居民主要是将可支配收入用于“吃”上,而忽视教育文化的投入,这样的消费结构并不合理;中部地区的消费状况优于西部地区。

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劳动力流动视角,借助微观数据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机制进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劳动力流动、收入水平、人口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社会保障、区域间差异等是引起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中收入水平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最为关键因子。

依据本研究的结论,本文提出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第一,继续推进劳动力流动。当地政府应当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同时抓好本地产业转型与升级工作,制定合理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流向本地区小城镇,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规模效益和聚集效应,更能够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减少外出流动的成本。第二,增加农民收入。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应加强对农民科学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务工收入;同时,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政府应当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与第三产业,加强农村与城市的互动,提高农村居民在非农产业的参与度。第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体系,既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农村居民养老、看病难的问题,让每一个农村居民都可以享受到社会保障的福利,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李义伦.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途径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2)

2.李勇.剩余劳动力、资本非农化倾向和城乡二元结构转化[J].中国经济问题,2017(5)

3.余臻蔚.流通溢出效应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 2017(15)

4.黄容,潘明清.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基于LAIDS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3)

5.李亮,付婷婷.收入、消费观念与农村迁移人口消费[J].消费经济,2016(1)

猜你喜欢

劳动力流动消费结构农村居民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体系如何建构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渐进式转变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