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体系如何建构
2016-08-01赵乐发
赵乐发
【摘要】就国内现状而言,我国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并不完善,社会上不同群体对现有问题各持己见。因此,公共服务机构的改革和重建势在必行。而只有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通过政府的统筹视角来对现有体系进行改进和调控,才能不断提高劳动者对该类体系的满意度,完善调控城乡结合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公共就业服务机制 政府统筹规划 劳动力流动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在乡村经济发展与城镇工业化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农村城镇化进程伴随着乡镇企业的崛起高速发展。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的跨区流动转移也成为统筹城乡,共同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农村劳动力的输出不仅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也为城镇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但在劳动力的转移过程中,如何满足城乡建设的需要,避免大量缺工或大量剩工以及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工作难和用工难问题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重点问题。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及完善的公共服务制度对城乡统筹规划方案的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以及公共就业服务机制的构建都对国内目前的城乡经济建设和劳动力市场的长久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构建城乡统筹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政府统筹规划究其本质是将城镇建设与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通过城乡之间的资源统筹规划来促进城乡同步发展,减小城乡差距。其内涵是在经济结构转换的背景下,帮扶农村从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中走出来,以工业反哺农业,农业支持工业发展,农工结合,共同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城镇工业发展。
政府统筹规划能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调控城乡发展,确保发展的稳定和平衡。政府统筹规划不仅要全面的考虑到城乡工业发展与农业发展的平衡,解决就业、社保、工薪以及技能培训的问题,还要将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社会经济问题列入其中。简而言之,政府统筹规划是一个需要全盘考虑,整体统一的系统工程。
第一,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基本内容。从广义上来讲,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是一种由政府牵头组织的非营利性的服务体系。在该体系出现的早期,主要是以解决就业问题,为求职者提供就业咨询为主要职能,而后也逐渐在政府就业政策引导以及劳动力市场的调节上发挥着作用。现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变革以及老龄化、青年失业问题等社会问题的出现,该体系也增加了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专业的指导帮助的服务项目。我国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成较早,迄今为止,已经成为政府就业调控,事业单位用人导向以及个人就业指导的重要服务体系。
第二,构建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体系的必要性。现有的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地区中有着潜力巨大的劳动力市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居民选择离开家乡,去往更发达的地区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我国的中部和西部已经成为巨大的劳动力输出地。大量的劳动力的转移必然带来大量的就业问题,现如今,如何解决在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的农民工就业困难、户籍落地、社会福利保障以及农民工的基本职业技能培训,已经成为顺利完成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重要方面。建立城乡统筹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对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完成城乡统筹规划目标的重要一步。
第三,构建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体系的可行性。当前党中央已经即将完成城乡统筹化进程,促进城乡建设是新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城乡统筹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
目前国内已经有相应的政策法规来为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保驾护航。立法中明确提出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域应当有专门的资金来支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成立,制定相应的就业政策,为人民提供就业培训和指导。其次,地方政府要成立完整的市场人才体系,及时公布各个事业单位的用人信息,为求职者的求职提供导向。除此之外,关于职业人的技能更新培训也被提到,企业可以适当收取相应的培训费用,来不断提高职工技能,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县级以上政府必须建立相应的规范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劳动者提供免费的就业指导培训服务,其支出列入政府的财政预算之中。
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管理、服务不到位,劳动力市场就业中介不规范
尽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已经初步建立了早期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但大部分地区所建立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相当落后,并不能提供其应有的服务功能。管理上,在对岗位的统计、就业的登记、需求分析等方面做的并不好;而在物理条件上,劳动力信息不统一、信息量小、查询速度慢等问题相当严重。很多现存机构并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培养体系不健全。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若想将其成功的从第一产业转移至第二及第三产业,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对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上岗培训。而从现存情况来看,就业培训方面有相当大的问题。在经过调查的300名对象中,只有约五分之一经受过由政府组织的就业培训,约四分之一经受过自费的就业培训。大多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外出就业方式仍以亲朋好友相互介绍为主,经过就业前培训的人数仍是少数。这就会出现农村剩余劳动力不适应现有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具全面性等问题。另外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二元”城乡分割的经济体制和各种城乡制度、户籍制度等体制上的限制,造成了城镇就业和乡村就业的脱节,这也严重制约了我国乡村城镇化进程的发展。
劳动力市场就业中介不规范。从目前来看,现存劳动力中介机构仍旧存在许多问题。专业性远远不够,现存的许多中介机构,并不能汇总大量信息,为有所需要的劳动力群体提供有效的、合格的就业信息;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和有效的监管体系,导致该市场鱼龙混杂,标准不一,不能发挥其作用;其中更有一部分,为了自己谋利不惜做出损害农民工群体利益的事,乱设求职陷阱,利用信息上的不对称,从事对农民工群体进行诈骗等多种违法行为。这不仅影响了中介机构的信誉,更大大影响了农民工群体对该类机构的印象及信任,不仅损害了农民工群体的利益,也严重制约了中介类机构的发展。
农村特殊就业群体缺乏就业援助。现在,农村还存在一个特殊的就业群体,由弱势就业群体、特殊困难户以及各种各样的零就业人群构成。他们因为各种原因缺乏必要的就业技能,难以依靠自身力量来进行再就业,并以此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入,当前社会对于这部分人群的关注度仍然较低,甚至忽略了他们的存在,导致他们缺乏必要的就业援助。
政府统筹规划视域下公共就业服务机制建构的现实路径
第一,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特点,确立正确的基本指导思想。要想改善公共就业服务机制中现有的问题,我们必须从认识我国现有国情做起。我国人口众多,这带来了许多优势,也相对地带来了一些弊端。人口众多带来的直接优势便是劳动力极为丰富,另一方面,众多的劳动力带来的便是劳动力素质参差不齐。而劳动力素质参差不齐自然影响就业状况,这就造成了一种结构式的冲突,即就业岗位与劳动力的冲突。劳动力的素质问题和行业的就业结构分布呈正比,当劳动力素质越高,自然行业就业结构越平稳,反之,则结构越不稳定。由此来看,就业问题即行业结构即岗位对劳动力的需求问题,主要待解决的依旧是劳动力的就业素质问题。我国的公共就业服务,也应把工作重心放在如何提升劳动力素质上。
人口众多加上我国的现有制度酝酿出的另一问题乃是劳动力流动问题。完善的行业服务体制应为劳动力流动做服务。因为流动带来的是稳定性的问题,同时也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如何服务好劳动力的流动,营造更好的劳动力市场氛围,同时又能保证社会稳定性,是是否能够建立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体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第二,加强相关的立法规范,提供制度支持和保障。法律法规才是规范化的第一要素,建立完善的体制,离不开法律法规的建立和管理。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才能对劳动力市场和公共就业服务市场进行规范化,没有约束力和保障的市场不是成型的市场。
在上世纪中期,美英等国家就针对就业问题发布了多项法案以及多种相关政策,以解决就业问题。而我国当前的现状是现存的法律法规权威文件较少、法律的相关效率低,而现有相关法规的超前性、系统化、导向性等远远不够,不能有效地促进劳动力市场的规范化,影响经济发展。因此,尽早尽快完善该类法律法规成为了解决该类问题的当下之急,加强相关就业服务与规范劳动力市场的法规必须尽早出台,这样才能在制度上对确立劳动力在劳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规范公共就业服务机制的手段、对自主择业和就业机会公平公正的权利的彻底实施进行真正的保障。
第三,完善和加强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公共就业服务机制的核心作用是什么?说到底乃是“服务”二字,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既为劳动力市场服务,又为劳动力人群服务,充当两者之间信息交流的媒介或平台,以此实现解决就业问题的功能。所以,如何尝试去收集并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统一就业市场信息,能准确地提供大量的信息给两者,尽可能抹平两个群体间信息差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而现有的公共就业服务机制,信息传递功能并不健全,所能带来的效果也并不理想,这就需要建立起拥有更好的信息传递机制的市场。
由于劳动力众多,公共就业服务机制应根据劳动力现有的结构和机制进行分类和规范,根据层次分布对其进行了解,掌握其具体分布以及其中的行业比例、水平分布等多种有效信息,这是政府进行宏观调配时必不可少的。同时,也能为更好地指导所需人群就业,以实现更好的就业辅导效果以及职业规划效果。另外,也要加强信息化管理,保证信息的规范性和完整性,保障就业市场秩序。
第四,加大政府财政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公共就业服务机制的发展自然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从财政上来说,只有投入大量的资金才能有力地建设完整的信息收集体制,才能更好地去完善信息管理和使信息规范化,避免出现信息的遗漏和大量信息差造成的不良后果。而从其他方面来看,有了政府支持自然就有了更大的保障,若想完成完整体制的构建,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失去了规范化和保障,就无法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现如今,伴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事物出现在经济市场中,这使得经济市场更加复杂更加精彩,同时,这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契机,这就要求公共就业服务机制的建立应加快步伐,发挥其资源比较,人才选拔的优势,大力开发其它人力资源的功能,这样才能更好的弥补劳动力市场本身的不足。同时,公共就业服务机制所拥有的公益性以及我们所面临的多种市场出现的新问题,需要我国政府对现有服务机制进行大力的财政支持以及政策支持,加大支持力度,才能更好地度过这严峻的行业形式,更好地发展现有市场。
就国内现状而言,我国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并不完善,社会上不同群体对现有问题各持己见,其中,公共服务机构的满意度最高,而求职者的满意度最低。因此,公共服务机构的改革和重建势在必行,而只有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通过政府的统筹视角来对现有体系进行改进和调控,才能不断提高劳动者对该类体系的满意度,解决城乡结合发展的问题。
(作者单位:沈阳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① 夏志强,罗旭:《非常态下政府公共服务机制建构》,《理论导刊》,2013年第15期。
②王玉良:《公共冲突管理中的政府责任及其机制建构》,《理论导刊》,2015年第8期。
③丁兆罡:《高校公共就业服务个人自愿供给对就业水平影响机理的实证研究》,《运筹与管理》,2015年第3期。
④张建召,胡畔:《基本公共服务政策要点梳理与绩效考核空间模式初探——基于政府主体视角的实证建构》,《国际城市规划》,2013年,第28期。
责编/高骊 宋睿宸(见习) 美编/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