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裂缝尺寸对混凝土自修复效果影响的试验研究

2019-09-23

关键词:胶液宽度承载力

(河北工程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河北邯郸056038)

0 引言

混凝土结构在工民建及公共设施重要构件中应用广泛,然而混凝土属于一种脆性材料,容易开裂。如果裂缝不及时处理可能造成结构使用功能丧失甚至发生事故。因此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修补意义重大。当前工程中常用的修复方法都是一些被动的修复方法[1]。

当前,混凝土自修复的研究为数不少[2-3],但集中在钢—混凝土结构承载力和混凝土立方体试块力学性能的修复研究。匡亚川等[4]提出了内置纤维胶液管和内置胶囊的修复方法,较早的开展了钢—混凝土结构承载力自修复的研究。冯涛等[5]探究了乳酸钙掺量对微生物修复裂缝宽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钱春雷等[6-12]进行了微生物导致混凝土表面缺陷及修复的研究,这对细小裂缝的修复研究进程有重要意义。李双蓓等[13]运用双样条QR法对SMA混凝土梁修复进行了分析。程培峰等[14]在自修复混凝土修复效果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给出了放置位置,放置方式等因素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他们的研究对于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恢复具有较大贡献,但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的自修复研究,不足以说明实际尺寸的构件的修复情况。且研究对象多为微小裂缝,而大裂缝对实际尺寸试件的研究缺乏。并且在以往自修复混凝土修复效果的研究中,一般用修复前的承载力与修复后的承载力的比值来表示修复效果。由于混凝土的脆性,修复前的承载力,应以开裂时的荷载表示。修复后的承载力不应以屈服荷载或极限荷载或其百分比为标准,因其并不能代表真实的情况。而修复失效的真正原因是粘结混凝土的胶黏剂失效,即胶面断裂。

本文拟通过控制试件裂缝宽度,同时以混凝土开裂荷载表示混凝土修复前的承载力,以缝宽增量超过胶液最大弹性应变(弹性应变后应变增大应力不再增加进入变形阶段)对应的缝宽增量时的荷载,表示修复后的承载力,研究裂缝尺寸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及相关性。

1 试验

1.1 试件设计

试验设置7个100 mm×100 mm×500 mm混凝土基体,编号分别为1~7号,裂缝宽度预控制为0.5 mm,1.0 mm,1.5 mm,2.0 mm,2.5 mm,3.0 mm,3.5 mm。为了防止混凝土的脆性破坏,且较容易控制不同裂缝宽度的形成。对混凝土受拉区配置两根直径为6 mm的Q235钢筋如图1所示,做试件的剪压破坏试验。

试件内埋含有修复胶液的单层单列修复装置,位置距混凝土基体底部4 cm,钢筋距底部2 cm。做三等分两点加载剪压试验,将加载好的试块,放在室外地面模拟实际情况,修复2 d后,测其修复效果(以胶液终凝时间做为达到最佳修复效果的时间)。裂缝使用ZBL—F103裂缝宽度观测仪观测。

1.2 加载设计

1.3 修复装置及修复因子的选取

查阅前人的研究知,修复装置应具备如下特征:1)修复装置与混凝土基体的性能匹配;2)修复装置应不与基体相互作用产生作用力;3)修复装置应能长时间存在于基体中,且性质不受外界环境变化而改变。

修复因子应具备如下特征:1)流动性较好,能随基体的开裂,胶液流入缝中产生作用;2)粘结强度较高,且固化后自身强度高[16]。

由以上特征决定,试验修复因子选用长城牌聚氨酯[17](胶液终凝时间为2 d),修复装置选用玻璃管。

1.4 修复装置制备

用热熔胶枪制作符合玻璃管内管径的3 mm胶塞,用光影胶涂在胶塞侧面,放入玻璃管一端,用紫外线手电筒照射使胶液固化,由于封另一端时,会有大气压阻碍。试验采用在另一端胶塞上用20 mL注射器针头,开两个孔,将带孔胶塞放入另一端胶封,再通过20 mL带针注射器。将胶液注入玻璃管,最后用热熔胶枪封住胶塞上的两个孔,制作完成如图3。

图3 修复装置Fig.3 Repair device

1.5 混凝土基体参数确定

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等级32.5和自来水。石英玻璃管选用尺寸内径R1=1.2 cm,外径R2=1.4 cm,长度10 cm。混凝土配合比(水∶水泥∶沙子∶碎石)为0.54∶1∶1.63∶3.30,碎石粒径5~10 mm占比35 %,粒径10~25 mm占比65 %,砂子细度模数2.8。

1.6 修复效果指标确定

(1)

式(1)中:Pcr为修复前混凝土的开裂荷载;P为修复后缝宽增量达到对应增量时的加载值。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试件受力破坏过程及形态

观察和记录试验全过程,发现试件开裂前和开裂时符合混凝土梁的加载特征,但开裂产生之后,发现随着加载继续进行,到达某一荷载后,跨中处裂缝不再扩展,加载点下方外侧的裂缝还在扩展,继续加载,发现两加载点下方裂缝,有一条停止扩展,另一条继续扩展,加载继续,这条裂缝发展成为主裂缝。随着裂缝设计宽度的不同,主裂缝成为贯通或者不贯通的裂缝。

试验中有以下三种现象出现,如图4所示。图4(a)试件达到开裂荷载时,无跨中裂缝出现,只有加载点下方外侧出现裂缝。图4(b)裂缝出现位置集中在某一加载点下方,而不是两个加载点下方都成为主裂缝。形成一条裂缝贯通。图4(c)在底面主裂缝位置出现“人”字缝,后和主裂缝汇交在一起。图4(a)产生原因有两点:一是由于石子大小不一,造成每个截面强弱不完全相同。二是跨中不是受力最大位置,所以跨中裂缝最后没有成为主要裂缝。图4(b)产生的原因是两个加载位置截面,强弱不一,导致形成一条主裂缝。图4(c)产生的原因是底面的局部破坏。

(a) 三条缝照片

(b) 单条缝照片

(c) “人”字缝照片

2.2 荷载—缝宽曲线

观察和记录试验全过程,得到荷载、底面缝宽数据,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荷载—缝宽(P-ω)曲线,如图5 所示。由图可见,加载未达到开裂荷载前,无裂缝出现。开裂后,裂缝宽度达到0.5 mm前,缝宽增长较缓,荷载增长较快,符合试件的带裂缝工作阶段特征。当缝宽超过0.5 mm时,裂缝发展加快,缝宽增加较快,荷载增加较小。当缝宽超过1 mm之后,试件很快进入极限状态。上述数据可为以后研究裂缝宽度对自修复效果影响提供借鉴意义,对设计的缝宽大于1 mm的裂缝,此阶段要大幅降低加载单位并延长持荷时间,才能得到设计的裂缝宽度。

2.3 荷载—缝高曲线

观察和记录试验全过程,得到荷载、缝高数据,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荷载—缝高(P-h)曲线,如图6 所示。由图6可见,加载达到开裂荷载前,无裂缝出现。达到开裂荷载时,突然出现2 cm的裂缝。表明裂缝开展的突然性和较长性(指裂缝一出现值就较大)。荷载—缝高(P-h)曲线的增长趋势,接近阶梯形状。说明缝高增长的间断性(增长不是递增而是跳跃性增长)。究其原因是:开裂处大石子的存在,使得应力路径绕过石子向上开展,应力需求较大。完全绕过石子时,此时承载能力较小,较大的荷载,导致缝高突然增大,是产生缝宽阶梯性增长的原因。

图5 荷载—缝宽关系曲线
Fig.5 load-seam width relation curve

图6 荷载—缝高关系曲线
Fig.6 Load-seam height relationship curve

2.4 缝宽—缝高曲线

对试验过程采集的缝宽、缝高相关数据,得到各试件受力全过程的缝宽—缝高(ω-h)曲线,如图7 所示。由图7可见,缝宽在0.2 mm以内,裂缝高度达到2~5 cm,缝宽在0.2~1 mm以内,裂缝高度达到5~10 cm,缝宽达到1.5 mm时,裂缝高度达到9 cm及以上,贯通整个试件。缝宽和缝高是两个相关性很弱的量(几乎没有相关性)。

2.5 缝宽—胶液流出时间曲线

对试验过程采集的缝宽、胶液流出时间相关数据,得到各试件试验全过程的缝宽—胶液流出时间(ω-t)曲线,如8图 所示。缝宽为0.6 mm时,48 h内没观察到胶液的流出,由图8可见,当裂缝宽度达到0.9 mm,1.2 mm,1.8 mm时,胶液的流出时间分别为2 h,30 min,20 min。可作为胶液流动性的判断。为有时间要求修复的修复液选取,提供参考依据。当规定裂缝为2.5 mm,3.0 mm,3.5 mm时,时间为零。表示试验过程中还没达到规定缝宽,就有胶液流出。

图7 缝宽—缝高关系曲线
Fig.7 seam width-seam heightrelation curve

图8 缝宽—胶液流出时间关系曲线
Fig.8 seam width-time relationcurve of glue liquid outflow

2.6 特征点参数及修复效果

通过试验得到了各试件的开裂荷载,开裂的缝宽,缝高及修复后的荷载等特征点参数,并计算出各试件的修复效果η,数据如表1 所示。从表可知,缝宽在0.9~3.5 mm之间时,修复效果随缝宽增加而下降。对于裂缝宽度小于0.9 mm,修复效果下降,原因是修复胶液不能充分填满缝隙,导致修复效果变差。裂缝宽度在0.9~1.2 mm之间修复效果在80 %左右。

表1 试件特征点参数Tab.1 Feature point parameters

3 修复效果相关性分析

图9 修复效果和裂缝面积与修复 前荷载之比相关性曲线Fig.9 Correlation curve between repair effect and fracture area and ratio of pre-repair load

为研究修复效果与裂缝面积和开裂荷载之比的相关性,做出修复效果与裂缝面积和开裂荷载之比的曲线图,如图9所示。

如图9所示,因为0.6~0.9 mm之间裂缝太小,胶液不能有效填缝、修复,因而修复效果不具有代表性。对缝宽在0.9~3.5 mm之间(系列一)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得到线性拟合公式为y=-0.0217x+1.024 9,相关性系数R2=0.906 6,相关性较强。

总结影响修复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1、胶液的粘结强度,主要包括被修复材料特性,应用环境,胶液的理论强度等。2、胶液的流出量,影响流出胶量的因素,包括修复装置位置,放置方式及胶管中含有的胶量,缝宽度,缝高度,缝长度。3、被修复基体的开裂荷载。主要包括试件尺寸,混凝土强度,配筋率等。本试验中有三个自变量,包括缝宽,缝高,开裂荷载。将其他影响因素用一个系数γ表示,可得修复效果的相关性表达式。

(2)

式中:η为修复效果,γ为除缝宽,缝高,开裂荷载外的其他影响因素的系数,ω1为结束点的裂缝宽度,h1为结束点裂缝高度。Pcr为修复前的开裂荷载。此式可为以后修复效果公式的研究提供参考。

4 结论

通过预控制缝宽的混凝土修复试验,得到实际缝宽为0.6 mm,0.9 mm,1.2 mm,1.8 mm,2.5 mm,3.0 mm,3.5 mm。对试验结果分析及拟合,得结论如下:

①缝宽在0.9~3.5 mm时,修复效果随缝宽增加而下降,而小于0.9 mm后,随裂缝的变小,效果明显降低。得出缝宽在0.9 mm左右时,修复效果最高。检查发现,0.6 mm缝宽试件,缝隙胶液流出量,相较于其他6个试件少很多。缝隙太小胶液难以充分灌缝,导致效果变差。

②对于这种胶液来说,当缝宽达到0.9~1.8 mm时,胶液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流出。缝宽在达到1 mm之前,随荷载增加发展缓慢,缝宽在达到1 mm之后,缝宽发展急速增加。

③从修复效果和裂缝面积与修复前荷载之比相关性曲线拟合中,得出修复效果和裂缝面积与修复前荷载的比值相关性很强。

猜你喜欢

胶液宽度承载力
再生混凝土抗剪键接缝受剪性能及承载力计算
水溶性聚合物胶液中自由水含量的测定
CFRP-PCP板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研究
一种橡胶传输带及用于该橡胶传输带胶液的组合物配方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栓的关系
耐火钢圆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极限和承载力
孩子成长中,对宽度的追求更重要
超声波在粘结片浸胶中的应用
潜艇极限承载力计算与分析
你有“马屁股的宽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