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老年人的日常护理研究

2019-09-20曹瑞阳

知识文库 2019年17期
关键词:社区卫生护理人员老年人

曹瑞阳

按照 Orem 个体自理学说, 在人的自理总需求不能自我满足的情况下, 便出现自理缺陷, 即自理能力下降, 需要通过不同的护理系统给予满足, 即完全补偿系统, 部分补偿系统和支持—教育系统, 以促进或维持人的健康状况,正是依据这一理论提出社区老年人日常护理研究。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出现很多身体上的病痛,需要社区提供基本的日常护理服务来减轻患病老年的痛苦和心理压力,这正是此次研究的主要意义所在。

1 研究的现实依据以及现实意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老龄化社会的表述,发展中国家大于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就可以称之为老龄化社会。根据2017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我们可以得知,截止到2017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41亿,占总人口的17.3%;由此可见我国已经完全进入了老龄化的社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中国在2025年前后老年人的数量将达到3亿,2050年前后将达到4.87亿峰值,在2050年前后中国大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将超过30%。这一老龄化带来的一些列问题,老龄化这一问题将会给我国的养老、老年医疗以及在我国长期处在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中的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一些列重大影响,使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重大的挑战。随着老年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一庞大的老年群体对社区日常护理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

2 我国社区日常护理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与问题

社区的日常护理工作的发展影响着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在本次课题调查中发现了一些社区日常护理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从政策上来讲,就目前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国家在对社区日常护理方面的切实可行的政策比较少。虽然有些地方性的法律法规要保障和规范社区日常护理工作,可以为社区日常护理工作提供一些基本的指导建议,但是缺乏具体可行的措施,以至于很多政策没有落实到实处,社区老年人并没有享受到国家政策对社区日常护理工作的好处。

(2)从专业护理人员的数量上来讲,从这次航海西路社区的调查中可以看出,2000多人的综合性社区,整个社区卫生中心只有5个专业护理人员,从我查找的文献资料中也发现了大部分的社区的专业护理人员也是比较短缺的。究其原因主要有几个,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部分由于是自负盈亏的状态,一般专业护理人员的福利工资待遇不高,这就很难吸引专业的护理康复就是人员到社区工作。再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对于大医院的工作环境要差一些,基础设施一般没有大医院完善,这也是造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护理人员相对短缺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一方面,护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社区内的护理人员大多数都是医院临床护理人员,他们很多都没有经过专业的社区护理知识的转变,他们觉得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是无奈之举,不能体现出自己的护理专业水平。

(3)从社区老年人的日常护理知识上来讲,就此次郑州市航海西路社区的调查的结果来看,社区老年人的日常护理保健意识缺乏,60岁以上的老人80%都是退休老人,他们平常都是依靠微薄的退休金生活,身体出现重大疾病的话才会去 医院进行治疗,平时身体出现小毛病,小问题的时候能忍就忍,能熬就熬,不能对小的疾病及时的预防和治疗,以至于最后都变成了重大疾病。就调查的结果来看,很多社区的老年人文化水平不高,平时不爱看养生电视节目和报刊杂志,对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缺乏必要的预防和治疗了解和治疗。

3 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本次课题郑州市重点社区---航海西路居社区为调研地点, 把本社区内 60 岁以上老年人作为此次调研的对象。主要采用调查问卷和深入访谈的形式进行,通过本小组设计的社区老年人日常护理需求问卷对本社区内的135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全面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老年人的年龄、性别、配偶状况、子女数量、身体功能健康状况、患病的临床健康资料、老年人日常护理需求等这几部分。 通过专业的护理评估人员,对 社区内所调查的老年人进行基本的健康评估以及护理需求的评估。

4 研究的步骤和主要内容

本研究主要使用的是统计学分析工具, 将这次课题项目所获得的原始数据输入 Excel 软件中,由笔者运用 SPSS 20.0 软件处理,共将社区调查对象135名老年人的数据输入程序。得到以下的统计基本结果。调查老年人总数 135 名, 最低年龄 60 岁,最高年龄 89 岁, 平均67 .4岁;男性有 57 人, 占調查总数的42 .1 %, 女性有 78 人, 占调查总数的 57 .9 %, 男女性别比为 1 :1 .38;他们的文化程度总体偏低, 其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 36 .2%, 小学文化程度的18 .5 %, 文盲占 5 .1%;婚姻状况在婚的比例较高, 占 82 .5 %, 其中在婚并同住的比例为68 .6%。

前五位基础护理技术服务需求情况 在日常的基础护理技术服务类别中, 前五位的护理技术是血压检测(57 .7 %)、血糖检测(22 .6 %)、疼痛护理(15.3%)、静脉输液(9.5%)、心电图(8 .0 %)。

护理服务需求基本状况 根据SPSS 20.0 的统计计算结果, 对健康教育与指导的需求达 69.3% 对基础护理技术的需求达 62 .8%, 对康复护理服务的需求达 23.4%。

健康教育与指导护理服务需求 在健康教育与指导护理服务中, 健康指导占 44 .5 %, 照顾者指导占 31.4 %, 服药指导占 28.5%、心理护理占 5 .1%。

通过 Logistic 回归我们可以看出, 年龄状况、基础性日常活动能力(ADL)以及慢性病患病情况是社区老年人日常护理需求的重要因素。 我们通过分析可以得知年龄越大, 社区日常护理需求也就越大;老人患有慢性病的情况越多, 社区日常的护理需求也就越大;基础性日常活动能力越差, 他们的社区日常护理需求越大。一方面,通过生理学以及护理学的基本知识我们可以得知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老化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 但这种身体生理的老化过程会给老年人带来许多健康问题, 如失眠多梦、腹泻、便秘、生理失禁 、跌倒受伤及误服药物等情况,这都加重了老年人日常护理的需求。另一方面,年龄越大,丧偶率越高, 或配偶也是年事已高疾病缠身, 需要的照顾就越多。这就提示开展居家护理服务, 应该重点关注高龄老人。通过回归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到慢性病的发生率也是影响老年人日常护理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研究都表明, 慢性病是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本次调查也反应出, 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对社区日常护理需求有重要的影响, 社区内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越多对日常血压监测的需求就会越多,糖尿病患者越多则会对血糖检测的需求越大。基础性日常活动能力越差, 护理需求就会增多这也是本次研究所证实的结论。虽然有在已有的文献中对ADL与日常护理需求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较少, 但是如果基础性日常活动能力差, 那么日常护理需求就会增多。本研究进一步证实:老年人的日常基础活动能力是影响其护理需求的重要因素。

5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 提出以下建议

(1)国家在政策上应该加大对社区老年人日常护理工作的支持,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金支持,最大能效的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老年人护理中的作用,可以借鉴英、法、美国的社区管理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社区卫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

(2)加强对社区护理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很多老年人对家庭基本的护理服务认识不太全面,平时出现日常护理问题不知道或是不愿意去社区卫生中心寻求帮助,这就需要社区专业护理人员对社区的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加强日常护理知识的宣传,引导和帮助老年人利用 健康保健知识去减轻自己的患病痛苦。再者,我们就是要通过宣传,引导老年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抽烟,不酗酒,减少老年慢性病的发病率。通过宣传可以使他们认识到日常护理的重要性,使他们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社区日常护理中来 ,减轻自己患病时的痛苦。

(3)转变社区日常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观念。让社区卫生中心的护理人员走向切实的走向家庭和社区, 发挥他们的专业护理技术在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社区老年人存在多样化的日常护理需求, 社区护理人员在满足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 社区护理人员的认为在社区卫生中心护理老年人是不体面的工作,从而不认真对待老年护理工作,使社区老年人日常护理工作发展缓慢。因此, 这就需要加强对社区护理人员的职业在岗培训,切实转变社区护理人员的护理理念, 发挥日常护理工作在老年人日常健康护理中的作用。

(4)面对日益多样化的老年护理需求,需要培养出多样化的专业护理人员以适应社区老年人多样化日常护理需求。培训不同层次社区护理人员以开发和满足社区老年人潜在的和实际的日常护理需求。通常社区老年护理工作范围广, 覆盖面大 , 社区护理人员要完成各种角色的日常护理工作任务, 因此, 就要求社区护理人员所具备的素质与条件一般相对高一些, 比如要有工作经验与娴熟的技能、丰富的日常护理知识、还需要有卓越的护理评估能力和敏锐观察能力及等。从目前航海西路社区护理人员素质来看, 很难适应社区护理的高要求。 因此, 要加大社区护理人员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和培训 , 来适应和满足社区老年人潜在的和实际的日常护理需求。

(作者单位:河南卫生干部学院)

猜你喜欢

社区卫生护理人员老年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防、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探索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当代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研究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社区卫生服务应再上层楼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上海推“1+1+1”基层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