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探索
2019-09-20胡曼玲刘畅
胡曼玲 刘畅
【摘 要】对如何培育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优化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策略,以改进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提升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质量。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体育运动能力;体育健康行为;体育思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43-0025-04
【作者简介】1.胡曼玲,扬州大学附属中学(江苏扬州,225001)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2.刘畅,江苏省仪征市第二中学(江苏仪征,211400)教师,高级教师。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课标”)的发布,适应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思想,凝练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以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引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习评价的变革,从而使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通过结构化模块知识的系统传授、与运动联结的技战术运用、情境化的游戏比赛、多视角的观察分析、合作化的探究学练、技能掌握的评价诊断、学习后的总结反思等多种途径,使学生获得终身体育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方法,逐渐形成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引导着课程教学更加关注健身育人,更加注重学生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的培育,更加强调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行为。在课程建设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入探究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价值,综合分析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策略,更好地按照2017年版课标的要求,让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
一、实施多样选项教学,提高专项运动能力
1.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培养专项学习能力。
专项学习能力是掌握和运用体育知识技能的必要条件,学生在专项运动学习中运用方法和技巧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掌握和运用体育知识技能的效果。因此,在2017年版课标的实施中,一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在选项课程结构的设置、模块教学目标的确定、模块教学内容的选配和专项评价方法的选用等方面都要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突出选项学习能力的培育。二要注重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环境的改善,结合地方文化、学校的体育传统项目和运动特色,实施多样化的运动选项模块课程,可开设“球类项目+特色”“田径类项目+时尚”等多种模块课程,增加课程学习的选择性,引导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中,自主选择1 ~ 3項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学习,提高专项运动能力。
2.关注技能规范学练,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高中生的心智水平、自我意识都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思维品质开始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灵敏性等体能要素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能较好地适应专项化运动学练要求,为较高难度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模块选项教学中,我们要关注技能学练的规范性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一是通过运动技能系列模块递进式学练方法的选择与实践,帮助学生理解运动项目和相关技术动作特点,加快学生掌握专项运动知识和技能的进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二是依据教材的技能特点和结构,关注课堂教学中技术动作的规范性,使学生能理解技术动作的结构,掌握技术动作学练的方法和技巧,积极体验运动的精彩性,激发深入学习的欲望。三是通过高效、规范的组合技术动作和竞赛活动学练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使学生掌握和运用结构化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技术分析能力。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动作示范,只能让学生初步建立技术动作的表象,有些较为复杂的技术动作过程不能清晰地呈现,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内容和形式。通过新颖有趣、生动形象的图、文、声、像的主体呈现与展示,运用快慢、动静、暂停、回放等交换功能,具体分析技术动作结构和顺序过程,能更有效地突出技术动作的细节和难点,使学生准确形象地观察到完整技术动作的结构和方法,从而掌握科学练习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实践研究,整合结构化的教学资源,营造新的体育教学情境,创设新的教学手段,探索新的学习方式,避免形式化的信息技术教学,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富有活力的实践体验在高中体育课堂上真正发生。
二、加强体育健康教育,改善学生健康行为
1.运用多种形式,拓展健康认知。
“健康教育”模块是2017年版课标必修必学内容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我们要按照课标的要求,以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运用专题讲座、橱窗宣传、参观展览等多种形式,开展阅读、讨论、辩论、网络学习等活动来丰富拓展学生的健康认知,并运用所学的健康知识与方法来改善学生的健康行为,形成良好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2.增强运动意识,促进技能发展。
运动意识是健康行为和锻炼习惯养成的前提。2017年版课标提出:“健康行为是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掌握与运用的具体表现。”但在常态下的体育教育教学中对运动意识培养的关注度不够,在体育活动方案的设计中比较注重形式,被动参与运动的学生不在少数。因此,我们在高中生运动意识培养上,一要面向全体学生,以校园体育文化为载体,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趣味体育活动,营造群众体育活动氛围,使师生融入其中,共享体育锻炼的成果。二要积极搭建学习与锻炼、比赛与展示的平台,推动课内向课外延伸学习,使学生的专项技能得到巩固和运用,从而促进学生运动特长的形成。三要发挥运动奖励功效,将学生参与锻炼、展示和比赛的优秀成绩,作为“运动与健康”综合素质评价的奖励加分因素,增强学生的运动意识。
3.强化健康意识,养成卫生习惯。
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要把强化学生健康意识和提高健康素质为基点,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5个领域的内容以单元构建模块,研制校本化的健康教育实施计划,分别由体育教师、心理教师和医务教师来承担健康教育的教学任务,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有效进行健康知识的传授与健康技能的培育,从而达到全面培养学生健康意识、自觉达成有益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目标,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植入安全意识,预防运动损伤。
植入安全意识,预防运动损伤是体育教学设计和实施时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从体育教师的层面来说,一是做好课前运动场地器材的检查工作,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二是结合教材特点,将安全措施和教育行为纳入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三是在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运动的表情姿态,及时调节运动负荷;四是偶遇突发事故,迅速妥善处置,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措施。从学生的层面来说,一是从准备活动中理解安全运动的意义和价值,做到认真对待,积极做好;二是在学练的过程中,注意自身和同伴的运动安全,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三是学会沉着冷静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发生的伤害事故。
5.引导心理健康,提高心理品质。
体育运动的竞争性、合作性、应变性、意志性等特点对学生的情感和情绪调控都有着独特的引导作用。因此,我们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学之中,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学生了解体育运动对其心理的影响,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通过项目挑战式的竞赛,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帮助学生获得积极向上的心理体验;通过体育活动角色的转变,增强学生自我管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乐观开朗、包容豁达的心理品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三、結合体育教材特点,培养良好体育品德
1.研究教材特点,挖掘教育因素。
体育品德既是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又是应当发扬的精神风貌,对丰富体育与健康的内涵,彰显体育与健康的风尚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一要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以课程目标引领课程建设,将体育品德的培育融入模块教学和单元教学计划中,使体育品德的培育成为系统的教育工程;二要针对学生体育品德现状,结合体育教材的特点,深入研究分析教材的技术结构,挖掘每个运动项目蕴含的体育品德教育的元素,制订教学策略,落实教育措施,充分发挥不同运动项目教材的健身育人功能。
2.结合球类教材,培育竞争意识。
球类教材具有竞争性特点,在球类教学比赛中,技术与战术的运用,进攻与防守的变化都有着激烈的竞争性,只有团结协作,勇于拼搏才能争取胜利。因此,教师要积极利用球类教学比赛时机,对学生进行机智、勇敢、果断、竞争、团结、协作等精神的教育,培养其遵守规则、尊重裁判、文明礼貌、公平竞争、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体育作风。
3.结合体操教材,提升审美水平。
体操类教材具有艺术性特点,其内容丰富优美,形式多样,动作舒展,对高中生气质的塑造、自信心的培养、审美水平的提升等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对高中生进行体操类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通过体操类教学,一是让学生了解音乐的特点,能判断和选择音乐的层次,知晓音乐的内在含义和所要表达的音乐语言;二是将简图绘制的方法与体操教材的配置相融合,为学生的审美教育和审美水平的提升创造条件;三是强化组合动作创编的学练,引导学生学会对节奏感、韵律感和力量感等肢体语言的强烈表达,逐步锻炼成健美的身体形态,显示出人体的自然结构美和精神活力美。
4.结合田径教材,培育意志品质。
田径教材具有健、力、美的特点,田径运动中的跑、跳、投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培育学生刻苦耐劳、勇于超越的意志品质,是学科核心素养中体育品德素养培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应基于2017年版课标的理念,依据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针对高中生对体育学习的认知水平,开展田径运动教育,创设田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田径运动中,获得田径运动健身的价值,实现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