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要以德施教 以德立身 践行立德树人

2019-09-20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

[摘 要] 教师道德修养既关系到教师个人人格形象问题,也关系到对学生的教育问题,师德影响的是一代人。所以,教师需要注重道德修养,从规范教学行为做起,践行立德树人,从各种细节入手,实现立德树人。

[关键词] 教师道德;规范行为;注重细节;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8-0078-03

教师的道德即为师德,就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由于教师的所作所为对学生具有示范性和引导性,影响的是一代又一代的人,关系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民族的发展强大。所以,社会对教师在道德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好的教师造就一代好的人才,道德品质不好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就不会好,给社会带来消极的影响。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对学生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因此,上到国家层面,要提倡重视师德建设,下到学校管理层面,更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教学规范,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促进师德师风的形成,实现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作为一名高校的教师,在师德师风的建设中,我也有一些感受和体会: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好不好,是通过他一贯的行为表现来识别和鉴定的,不是看他口头上怎么说。教师行为要给学生们好的影响,品质是关键。而良好的师德,在于要不断学习,加强教师自身修养,以引领时代的价值观去影响学生。教师要以德施教,以德立身,践行立德树人。

一 教师是塑造人格品质的专门职业

教育是培养一代一代的人,所以,教育的成功,不完全看你交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是你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人的品德素质决定了他是对社会有益,还是给社会造成不利。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其在出生后成长过程中,受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质,以意识形式存在于个体的内心世界,并支配个体行为,或表现于行为。其中影响人格品质形成的最重要的途径是人与人的交流。其实,人在社会中,总是在不停地与他人打交道,无时不在产生相互影响。这对人的道德品质及社会文化是有一定作用的。一定的社會文化群体背景,其影响会造就一定品格素质的人,品格素质在一定的群体中表现有一定的共性。而每一个体与具体影响对象的差异性,也使人与人在品格素质上具有差异性。但是,这种社会中人与人的接触影响,除了家庭成员影响外,大多是为经济、社会活动的目的,其关系是比较松散的,并不负有多少对交流双方的品质教育的责任。教育活动则不然,教育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学校对学生是负有教育责任的。而教师是教育行为的实施者,教师就无形中担负有责任。首先,因为人的行为受制于人的意识,即观念的影响。有什么样的品质,也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教师行为也是教师人格素质的表现,所以,教师要具备担当此任所需的道德水准。其次,教师的职业行为从来不是独立的自我表现,而总是以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的存在为前提。教师时刻对学生都在施加影响,两个方面的原因决定了这种影响的必然性和深刻性。一方面,教师的职业环境条件为师德表现或教师素质的外在化提供了客观必然性。作为教师行为作用对象的学生是人,而不是其他的事物。人的品质形成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影响。所以,教师与学生品质的关系就太密切太重要了;另一方面,教师行为中的具体内容给师德的影响、渗透以无限多的可能。教师的基本职责是传授知识。知识的产生、原理、结论方方面面都给师德影响提供了众多的契合点,有具体内容的依托,师德便有了充分的表现力和影响力,对人的素质形成就有了更强大的作用力。世上没有任何哪种职业与人的素质养成有更直接关系,并负有责任。因此说,教师是塑造人格品质的专门职业。鉴于教师对培养人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说;“好教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1] 这一方面说明教师身份不同寻常,他是人之楷模;另一方面,说明教师的教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讲授,是用师德来统领的教育过程。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坚持道德品质的自我修炼,更加重要的是,要用良好的师德去影响人。学生道德素质的养成,是一个持续缓慢的过程,是用一点一滴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持续影响的结果,正面的影响在其中起主导作用。基于上述,要求教师要以德施教,以德立身,即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始终践行立德树人是很自然的。

二 从规范行为入手  践行立德树人

教师对学生道德素质形成的影响,不是某一个专任教师所能做到的,学生在学习中所接触的是各种专业教师的教学,每一个教师都不可能例外。所以,学校应该是所有不同专业的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共同构成的一种全方位育人的体系。那么,我们的每一位教师应该如何做才能达成一致,很显然,只有所有教师行为都要遵循相对统一的规则才行。而这种统一规则应该是从执行教学行为规范开始,通过执行统一规范,才能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养成。

1 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让以德施教具有针对性、时效性

教学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这不仅是因为教学内容是不同的,而且学生所处的环境及个体情况也是各不相同的。例如,学生都是处于一定时代背景下的人。如今社会发展变化很快,新的事物层出不穷,一个人必须要不断地了解变化的形势,顺应时代发展,吸收新的知识信息和接触社会新事物。尤其是教师,以德施教,必须拓宽教育视野,用丰富生动的实例来避免空泛的说教。专业课程是讲的专业知识,都不是专门的道德修养的内容,当今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并不是因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而专门提出和倡导的。他代表了这个社会时代价值取向,时代的精神风貌。教师要在教育活动中,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和行动积极践行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公民价值准则,就必须通过我们对社会价值观的了解与专业知识教学有机结合。所以,教师应坚持学习,与时代同行,让教育过程具有时代的鲜活性,有时效性,又针对学生实际,教育才会生动感人,引起学生的共鸣。要教给学生新知识、新观念,培养的人也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一直强调国民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应首当其任。

2 热爱教育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教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那么,在工作方面最起码的要求,就是必须体现出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工作认真负责,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执行工作规范。工作热情,责任感强也是有很强感染力的行为表现,是教师行为规范的内容之一。热爱教育事业体现在教师各个环节的教学工作上,其中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课前准备充分。深入钻研教材,熟练教学内容,尽量收集有关新的信息资料,设计好教学过程,用有限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掌握好相关技能;其二,授课得法,讲述精炼。围绕知识的重点、难点、能力点,设计灵活、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习的能动性,学习过程轻松效果又好;其三,课堂与课后的实训、作业安排,内容恰当,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精心设计,指导得法等。各环节都规范到位,就是高度责任感的重要体现,具有为师为范的作用。

3 以人为本,运用情感、态度或人格力量的影响

教育就是育人,自然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情感、态度和人格力量的作用也就十分重要。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习近平也说过:“教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2] 以德施教,就要善用人格力量的影响。所谓人格力量,就是指教师的道德,气质秉性,学术造诣与教学能力等具有的吸引力和影响力。[3] 人格力量靠教师自身的自我修炼,要发挥人格力量的作用,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在教學中渗透人格的力量。这包括:一是要有仁爱之心。要从关爱学生开始,以德施教要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要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严慈相济,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没有爱心的教师不可能有感染力和影响力;二是要做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教学活动实际就是一个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体,不可能割裂开来。所谓遵循教学规律、教育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等都是从学生主体出发提出的教育原则。坚持教书育人是一个统一体,就能发挥人格力量的影响。三是做到为人师表。身为人师,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带头遵守社会公德,举止文明,作风正派,言传身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各方面为学生起示范、楷模作用。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三 从细节入手  践行立德树人

人的道德素质的养成,是人在社会中受到影响,通过后天习得而来的。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成年,是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其综合素质的形成阶段。而这个阶段,虽与社会有广泛接触,也受家庭影响和熏陶,但多数时间还是在学校度过,受学校专门教育的影响占有很大的部分,这表明了学校教育对人的素质养成的重要。所以,学校教育要立德树人。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再到大学。都是靠教师的言传身教、循循诱导,受教师的品质和知识教化和影响。经过一段又一段教师的接力,完成一个全面的人格素质的塑造。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师,我们虽然面对的是已走完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要给学生传授高深的专业知识。但是,不同学历阶段的教育,其“立德树人”的职能是一样的,教师教书育人要遵循的原则应是完全一致的。大学教师践行立德树人。我认为,也应从小事、从细节上入手。细节也很多,每个教师可能的关注点、视角不同,但只要留心抓住,就能利用它的教育价值。细节这里我归纳为三个方面。

1 教师行为方面的细节

教师的行为示范尤其要重视小节。比如,上课要提前到教室。这一方面各校都有制度要求,提前5分钟、10分钟、20分钟不等。这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做好上课准备;另一方面就是示范。教师提前到教室,表示对职业的重视,对学生学习的重视,对工作的负责任。给学生会有积极的影响。有的老师不太注意,等打铃了才匆匆赶到。再比如,不在课上打电话、接电话,看手机,学校也有教学规范。这样做给学生带来的是不好的影响,教师课上不玩手机,学生会自觉遵守。还有如记住学生的名字。大学教师都带一、二门专业课,每课虽与每届学生接触一个学期,但一般都要上几个班,学生人数多,且每周也就1~2次课,很难记住几个学生的姓名。而如果你用心去记住更多一些学生的姓名,提问方便不说,全班那么多人,学生以为你能记住它的名字,说明老师很关注他,对他是一种激励,他也会常和你在课堂上有更多的配合。

2 学生学习方面的细节

学生学习方面可关注的细节也是很多的,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好的方面和过失有误的方面。利用关注的细节,对学生的道德养成,学习积极性提升会有显著的效果。好的方面来看,比如,课堂上由老师的提示,有学生能很快地对内容的理解做出精典的概括,如讲客户关系管理时,老师指出过去企业有了产品就能赚钱,而今天这个时代企业如果没有客户,你产品就很难卖出去,企业就难生存。有学生很快就说:现在有客户就是钱。你及时抓住这点,对它的反映进行表扬,全班同学都有所启发、感触。还有学生训练、作业中的好行为,都可以及时利用、肯定。这对学生积极性有很好的激励。从过失方面看,比如有学生缺席、旷课,这种现象时有,但出现后,我们及时了解情况,一方面帮他算成本账,另一方面从校纪校规进行说服。对其他同学也有好的影响和促进。

3 社会日常生活中的细节

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并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不是与世隔绝的,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社会变化中传递着各种信息,是我们教书育人最真实和生动的素材。比如,社会中既有各行业出现的先进人物、时代楷模,也有平凡人真实生活中显露的人间真情和感人故事。这就是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很好素材;再如,社会中的节假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国庆、中秋节、教师节……等等,节日很多,每当有节日将到,社会各种媒体都会报出一些相关的新闻信息,即可用以培养学生感恩先烈,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的爱恨情感。也可用以激发学生的努力向上、勤奋学习、克难奋进的奋斗精神。还有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与学生专业学习有关的事件,也是极好的专业教育的鲜活案例。总之,生活中的细节也是多方面的,只要留心收集,加以利用,会给我们的教育带来生动、形象、感染深刻的效果。运用这些细节素材,既可直接作课堂引言,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也能收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组织教学的效果;也可与知识点的教学有机结合,融合在课堂教学之中。

四 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4] 教师职业是崇高的职业,教师在各方面都担负着超出一般人的责任,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而教师工作并不轻松。市场经济背景下,教师的地位还不高,收入与其他某些职业相比也较低,而且与所付出的劳动相比也不相称。但是,纵向比较,教师在各方面比过去应该有了很大的进步。有理由说教师也要感恩社会,感恩时代。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注重自身修养,认识自己的崇高职责。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珍惜荣誉,热爱职业,以身作则,传播正能量,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做贡献,这也才有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2]习近平. 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4-9-9.

[3]余国良,黄部兵. 关于“好教师”的特质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6):31-33.

[4]光明日报评论员.共同努力办好教育事业 [N].光明日报, 2018-09-16(01).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
坚持“立德树人”的有效策略分析
“互联网+”时代民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探析
高校体育与立德树人研究
夯实基本功,做立德树人的中职班主任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求新求实求突破 考师考生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