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类硕士研究生从教意愿现状及引导策略

2019-09-20李继宏房培培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引导策略研究生

李继宏 房培培

[摘 要] 师范类硕士研究生是国家所培养的具有教学和研究能力的储备型人才,是基础教育优秀师资的重要来源,他们的从教意愿值得关注。研究发现,师范类硕士研究生的从教意愿普遍较高,但仍然存在部分学生不愿从教的現象。自身的性格、性别、职业理想,对教师职业的认知以及对就业的认知等因素影响师范类硕士研究生的从教意愿。有鉴于此,应明确培养目标,提高研究生对专业的认识;培养专业情意,加强专业引导;强化自我认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

[关键词] 研究生;从教意愿;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8-0008-02

从教意愿是指个体是否愿意从事教师职业,它是个体的一种主观倾向。对于师范类硕士研究生而言,他们是国家所培养的具有教学和研究能力的储备型人才,是基础教育优秀师资的重要来源,其从教意愿的高低影响着他们今后对教师职业的选择以及从事教育事业的积极性。一旦他们入职教师职业,作为一名教师,从教意愿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作用。[1]因此,研究师范类硕士研究生的从教意愿,分析影响他们从教意愿的影响因素,可以为研究生培养单位更好地培养适合实际需要的优秀人才提供教育、管理依据;同时帮助师范类硕士研究生加强自我认知,为以后从事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一 师范类专业硕士研究生从教意愿现状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从教的态度、对教师职业的认知等方面对L大学的25名男性和140名女性师范类硕士研究生的从教意愿进行研究,以此来揭示师范类硕士研究生的从教意愿的现状。调查发现,大部分被调查者对于从教持积极的态度,他们当初选择报考师范类专业就是出于对教师职业的向往,他们愿意毕业后去从事教师职业。还有部分被调查者表示他们并不是特别乐意去从事教师职业。他们当初选择报考师范类专业是由于他们认为师范类硕士研究生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更容易考取,他们并没有考虑到今后一定要从事教师职业。对于毕业后是否愿意从事教师职业,27.3%的研究生选择“非常愿意”,42.4%的研究生选择“比较愿意”,两者相加比重为69.7%;24.2%的研究生选择“一般愿意”,6%的研究生选择“不太愿意”;在所有研究生中没有很不愿意去从事教师职业的。不难看出,师范类专业硕士研究生整体从教意愿良好,大部分研究生愿意从事教育事业,只有极少部分不愿意从事教育事业。

在访谈中针对“毕业后是否愿意从教”的问题,大部分被访谈者表示当老师是他们从小的理想,非常愿意去从事教师职业。对于“如何理解教师这个职业”的问题,他们认为教师是神圣的职业,当一名教师是很光荣的。由此可见,师范类硕士研究生对于今后从事教师职业持有积极的态度,他们更倾向于毕业后去从事教师职业。但个别研究生被问及“毕业后是否愿意从教时”,他们表示毕业后不一定非要从事教师职业,毕业后可以先考公务员,从教只是作为第二选择。可见,个别研究生对于从事教师职业的意愿并不是特别强烈,在有其他选择时是不会优先考虑教师这一职业的。

此外,对不同年级师范类硕士研究生从教意愿的调查发现,其从教意愿没有明显差别。运用SPSS统计软件通过对年级与从教意愿的数据分析得出:t=0.063,p=0.950,p值大于0.05,可以看出两者差异性不显著。所以,总体来看,师范类硕士研究生都具有较高的从教意愿。

二 师范类硕士研究生从教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有没有从教意愿以及从教意愿的大小,受很多因素影响。通过分析和探讨师范类硕士研究生的从教意愿的影响因素,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对师范类研究生加以引导,使其所学将来有所用。

(一)性格因素对从教意愿的影响

通过访谈发现,48.5%的师范类硕士研究生认为他们的性格“比较符合”教师这一职业,12.1%的认为他们的性格“非常符合”教师这一职业,36.4%的认为他们的性格“一般符合”教师这一职业,3.0%的认为他们的性格“不太符合”教师这一职业。大部分研究生之所以选择师范类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是他们喜欢教师这一职业,希望到教育部门就业。但也有少数研究生不太适合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在访谈中有研究生就认为自己的性格特征不适合与学生打交道,他们不知道该如何与学生相处。综上分析,性格因素影响师范类硕士研究生从教的意愿,自身性格越适合教师这一职业,从教意愿就会越强烈一些。

(二)性别对于从教意愿的影响

调查发现,对于从教的态度,60%的男性“非常愿意”,20%的男性“比较愿意”,两者相加比重为80%,只有20%的男性选择“不太愿意”。在女性研究生中,21.4%的女性“非常愿意”,46.4%的女性“比较愿意”,两者相加比重为67.8%,28.6%的女性“一般愿意”,3.6%的女性“不太愿意”。在访谈中发现,部分男性表示自己非常愿意从教是出于个人的理想追求;而对于从教持消极态度的男性是由于本身希望未来会有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教师职业太过于稳定,不利于今后的职业发展。与男性相比,对从教持积极态度的女性则认为教师职业稳定,方便以后照顾家庭;而对从教持消极态度的女性则是出于个人喜好、性格等因素的考虑。可以看出,性别的差异对师范类硕士研究生的从教态度影响较小。

(三)个人职业理想对从教意愿的影响

从问卷调查结果及访谈内容,可以发现个人职业理想影响师范类硕士研究生的从教意愿。在访谈中发现三分之一的人之所以会报考师范类硕士研究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的个人理想和对人生的追求。他们对教师这一职业有深深的热爱之情,并希望自己以后能够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可以说如果一个师范类硕士研究生最初的职业理想并不想成为教师,那么他(她)很大可能不会选择教师职业或者说即使选择了教师职业也不是出于本心,更不用说拥有很强的从教意愿了。

(四)就业认知对从教意愿的影响

从目前我国就业市场来看,就业难依然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业状况影响着研究生对专业的选择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调查时,当问及“为什么要报考师范类硕士研究生”时,有人认为,报考师范类研究生竞争压力可能会减少;师范类研究生将来容易考取教师编制;教师需求量相对较大,容易就业。出于这样的认识,较多的人在当前就业压力大、就业困难的情况下选择师范类专业,并愿意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可见,就业状况的好坏影响着师范类硕士研究生的从教意愿。

三 师范类硕士研究生从教意愿引导策略

基于以上对师范类硕士研究生的从教意愿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为使师范类硕士研究生正确认识教师职业,并确立献身教育事业的伟大理想,本研究提出以下引导策略。

(一)明确培养目标,提高研究生对师范类的认识

明确培养目标,使师范类硕士研究生正确认识教师这一职业,是提高他们从教意愿的重要方面。培养目标就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和任务,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2]对于师范类硕士研究生而言,就是培养他们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较高专业理论素养、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卓越教师及管理人员。因此,作为培养卓越师资和高级管理人才的高校,一方面要深入研究、解读师范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切实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等维度加强对师范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与指导。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师范类硕士研究生实习的指导工作,从实践层面深入探索培养教师的有效途径,真正落实专业标准要求,提高师范类研究生对所学专业的自信心,切实提高从教意愿。

(二)培养专业情意,加强对师范类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引导

所谓专业情意就是基于对所从事专业的价值、意义深刻理解所形成的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3]就师范类研究生来说,专业情意是他们今后选择教师职业并扎扎实实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然而,如上所述,部分师范类硕士研究生今后愿意去做一名教师,并不是因为对教师职业的专业情感因素所致,而是看中教师工作稳定,工资稳定,有较长的假期。因此,要提高师范类硕士研究生的从教意愿,就要加强对他们的专业引导,培养良好的专业情意。在研究生教育教学中,可以展示优秀教师的事例,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提高师范类硕士研究生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以此提高师范类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情意。另外,培养他们的专业信念,使他们向往教师职业。专业信念是对一种职业的向往与追求,它提供了奋斗目标,是推动发展的巨大动力。[4]培养师范类硕士研究生的专业信念,即是专业情意应有之意,也是促进他们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强化自我认知,帮助师范类硕士研究生正确认识自我

自我认知就是对自己的评价和认识,通过对自己的评价和认识还可以帮助个体正确认识和了解自我。[5]师范类硕士研究生是国家所培养的具有教学和研究能力的储备型人才,强化自我认知,可以帮助师范类硕士研究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自我能有利于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教师职业以及选择学科方向。调查发现,师范类硕士研究生的自我认知影响其从教意愿。但在所有被调查的师范类硕士研究生中,部分研究生今后愿意从事教师这一职业是因为教师职业本身的特性,并没有考虑自我的内在因素。因此,帮助他们了解自我,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刘瑞霞.新入职教师从教意愿之质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3.

[2]李森,陳晓端.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76-77.

[3]华东师大教育学编写组.基于教师资格考试的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86.

[4]连榕.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3.

[5]邹宏秋.论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学生自我认知教育[J].教育探索,2005(12):40-42.

猜你喜欢

引导策略研究生
研究生美术作品欣赏
试论网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策略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网络舆情事件的引导策略分析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警惕微信舆论场中的“舆论暗潮”
捕捉灵动话题,催生日记写作
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