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比较干预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
2019-09-20郭芳芳
郭芳芳
[摘 要] 本研究探究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学校适应和社会比较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社会比较干预对学校适应产生的影响。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运用问卷法测查北京某高校466名大一新生(含75名学校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学校适应和社会比较特点,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不同的社会比较干预,来评估其学校适应的改变。结果表明社会比较影响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学校适应。
[关键词]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社会比较;干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8-0010-03
一 引言
大学生能否适应大学的校园生活决定着他们在大学阶段的学习收获,还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研究发现,家庭是影响青少年学校适应的重要因素,其中,青少年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生的学校适应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对于普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家庭在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上面临着更多的压力与不确定性,从而更有可能给个体带来无能为力感、低自尊和习得性无助。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专注程度和学习动机上显著差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并且更容易出现情感、行为及人际问题,适应能力更差,有更高的抑郁水平以及更消极的社会情感,也更容易表现出孤僻、自卑、冷漠等。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不仅需要学校进行物质上的资助,心理上的支持和引导同样重要。
人是比较的动物,个体通过自我比较和人际比较获得相对的自我认知以及相应的行为表现。社会比较产生的相对剥夺感会影响贫困大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导致心理失衡,这可能是造成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适应不良的一个重要机制,而这会直接影响学习适应状况。研究也表明,社会比较对个体自我评价和情绪等方面的影响不一定总是负面的,比较对象、个体运用社会比较的方式及比较领域都会影响社会比较产生的结果。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由于接触到更为多元化的学习生活方式,可能更容易与周围家庭较为富裕的学生进行社会比较,尤其是进行向上比较以及家庭经济条件相关领域的比较,从而造成学校适应不良。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适当的社会比较干预可能有助于改善贫困所引发的消极影响,从而促进其积极的学校适应。本研究以家庭经济困难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探究他们的学校适应和社会比较特点,以及两种不同的社会比较干预(向下比较、自我纵向比较)对其学校适应产生的效果。
二 研究方法与结果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三个班级的大一新生作为被试,有效样本为446名大学生(男生327名,女生119名,年龄在17-22岁,其中经学校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75名,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71名),样本流失率为0.9%,样本流失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出勤或者不愿参加问卷调查。
(二)研究工具
1 日常社会比较
日常社会比较记录采用由Wheeler和Miyake(1992)编制的罗彻斯特社会比较记录法,这一工具调查个体日常社会比较的领域、与比较对象的关系、比较方向等,共7个题目,具体包括比较领域、与比较对象的关系类型、比较方向、比较前后的情绪评估等方面。
2 社会比较倾向
采用Gibbons和Buunk编制、黎琳修订的《社会比较倾向问卷》,该问卷测查个体进行社会比较的倾向高低,共11个题目,分为能力和观点两个维度。能力维度是指个体与他人在能力方面进行比较的倾向性,包括6个题目,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为0.73。观点维度是指个体与他人在观点方面进行比较的倾向性,包括5个题目,在本研究中的α系数为0.70。题目均为5点计分,1代表非常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分数越高,表明个体在该维度上进行社会比较的倾向越高。
3 学校适应
对学校适应的测查主要采用《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共包括学习动机、学习能力、教学模式三个维度,其中,学习动机维度有8个题目,在本研究中的α系数为0.82,学习能力维度有6个题目,在本研究中的α系数为0.86,教学模式维度有5个题目,在本研究中的α系数为0.69。为了更全面地考察大学生的学校适应,又加入了与人际关系和情绪调节相关的2个题目。问卷总体的α系数为0.86。
(三)研究程序
首先,在第一次课程期间采用社会比较记录法、社会比较倾向问卷以及学校适应量表对所有学生进行前测。然后,按照原有自然班分为向下比较干预组、自我纵向比较干预组及对照组,采用整班干预,向下比较干预组进行向下比较的干预,即每次让学生选取一个比自己差的比较对象,写出自己比他强的三个方面;自我纵向比较干预组进行纵向比较的干预,即让该班级学生每次写出自己现在比过去的自己进步和成长的三个方面。干预共进行四次,每间隔一周进行一次干预;对照组不进行额外干预。一学期后,再次采用对所有学生进行后测。
(四)统计分析与结果
统计分析使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兩因素混合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描述统计
对比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和其他新生的人口学信息,可以发现,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大多来自农村(78.7%),多为非独生子女(76%),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大多数的父母均未受过高等教育(父亲92%,母亲98.7%),甚至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父母还未完成基础教育(父亲33%,母亲52%)。近80%的困难新生家中每年的总经济收入还不到3万元(78.6%)。对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主观家庭经济状况的调查表明,有70.7%的同学认为与周围同学比较时会感到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困难,其余同学认为和周围同学家庭经济状况差不多。
2 干预前的学校适应和社会比较
对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和非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大学生活适应程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1,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学校适应显著低于其他新生(p<0.05)。
对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和其他新生日常社会比较的维度和方向进行χ2检验得到,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和其他新生在大多数比较模式上相似,只有在少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地,在比较维度上,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和其他新生存在显著差异,尽管两者都最多的从能力维度(25%)进行比较,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更加注重从性格方面进行比较,其频率(25%)接近于对能力维度的比较频率(25%)。在比较他人的相似性程度上,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更倾向于与比自己好的人进行比较,也就是更倾向于向上比较(65%)。
采用回归分析考察社会比较对新生学校适应的影响。结果发现,社会比较的方向对情绪(β1=0.25,P<0.01)和学习适应(β2=-0.16,P<0.01)都具有显著影响,越向上比较心情就越沮丧,越向下比较,学习适应就越好,而社会比较的方向对人际关系适应没有显著影响(β=0.03,P>0.05)。能力比较倾向和观点比较倾向都对学校适应具有显著影响(β1=-0.10,P=0.05;β2=0.10,P<0.05),即越倾向与其他人在能力方面进行比较的新生,学校适应越差,而越倾向于与其他人在观点方面进行比較的新生,学校适应越好。
3 不同社会比较干预的影响
分析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三个干预组的所有学生进行学校适应差异比较,发现在干预前三个班级无显著差异(F=0.40,P>0.05),接下来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
(1)不同的干预方式对新生学校适应的影响
采用三因素混合方差分析,对时间以及干预方式对家庭经济困难和其他普通新生的学校适应以及社会比较的影响进行分析。
由结果可知(表2),在非家庭经济困难新生中,时间的主效应显著,非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学校适应随时间显著提高,而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适应随时间的变化不显著。干预方式的主效应在两组学生中均不显著。然而,从变化趋势来看,向下比较以及纵向比较干预对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学校适应分数有变化倾向,而不接受干预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学校适应没有变化。对于其他普通新生,三个干预组学生的学校适应分数都有提高趋势。
(2)不同的干预方式对新生社会比较的影响
采用两因素混合方差分析,对时间和干预方式对三个组学生社会比较的影响进行分析。
结果如表3所示,随着时间进程,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进行向上比较的倾向显著降低,而非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随着时间进展,向上比较的倾向没有显著变化。
尽管学生在社会比较方向上变化并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而从平均数的变化趋势来看,两种干预倾向于降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向上比较倾向,而不接受干预的对照组没有表现出这一趋势。非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也没有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趋势。
三 讨论
本研究探讨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学校适应和社会比较特点,并分析了社会比较干预对其学校适应产生的效果。
本研究发现,干预前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学校适应显著低于其他新生,他们更加注重从性格方面进行比较,并且更倾向于进行向上比较,这和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和周围环境有关。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概念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有强烈的进行自我评估的内驱力,由于缺乏客观的自我评价标准,他们倾向于将优秀他人作为自我评价的尺度。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周围同学的衣着、旅行经历、见识、个人才艺、幸福家庭等相关信息都会诱发他们进行社会比较。而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他们进入大学校园后,会接触到更为多元化的学习生活方式,更容易与家庭较为富裕的学生进行社会比较,尤其是进行向上比较以及家庭经济条件相关领域的比较,从而产生沮丧等情绪。妒忌的社会比较理论认为当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处于劣势时,个体就会产生妒忌等负性情绪,进而对个体心理产生消极影响。
本研究还验证了社会比较和学校适应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社会比较的方向对情绪和学习适应都具有显著影响,具体地,越向上比较心情就越沮丧,越向下比较,学习适应就越好。本研究还发现倾向于与其他人进行观点的比较比进行能力的比较更和学校适应相关。这和费斯汀格的社会比较理论相一致,情绪状态不仅仅受到一个人实际状态的影响,还受到个体和他人相比较的相对状态的影响。加之观点的比较与自尊相关较小,个体改变能力方面比较困难,所以观点的比较比能力的比较更和学校适应相关。
干预研究也发现了有价值的结果,即随着时间进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其他普通新生发生了不一致的变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逐渐从倾向于和比自己好的人比较逐渐向与自己差不多的或者稍好的人比较,而其他新生的社会比较没有显著的变化。但随着时间发展,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学校适应并没有显著变化,而其他新生的学校适应有显著提高,这意味着如果没有进行特别干预,按照自然发展逐步适应的过程,普通新生会适应更快。尽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比较方向也逐渐理性,但却未影响学校适应。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社会比较对学校适应的影响有一个交叉滞后,另一方面,社会比较对学校适应的影响可能会受到个人特质的影响,比如自尊程度的高低等。
本研究运用横向调查和干预追踪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社会比较对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引导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这一比较特殊的大学生群体进行合理的社会比较,是教学、咨询和管理中都应该强调的内容。但由于研究的时间和客观条件限制,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和推进。
参考文献:
[1]张艳敏,胡成洋,李凤丽,等.合肥市留守经历大学生学校适应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8(01).
[2]杨家瑜.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救助——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视角[J].教育探索,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