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教学督导之我见

2019-09-20李占君王霞

大学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学督导信息化

李占君 王霞

[摘 要]教学督导作为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高等院校中已广泛开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督导的实效性。针对这些问题,高校要从加强对督导的认识、建立专业化督导队伍、树立“督导即服务,服务要以人为本”的督导理念、丰富督导内容与模式、加强督导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入手,对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督导工作进行改革,以期为提升教学督导的实效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学督导;督导队伍;督导理念;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9-0210-03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比如,多数高校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者关系本末倒置,重科研轻教学现象非常严重,致使本科教育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不了目前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在成都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150所高校联合发出了《一流本科教育宣言(成都宣言)》(以下简称“成都宣言”),提出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一流的本科教育离不开一流的教学质量,而教学督导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的手段。近年来各高校的督导实践已经证明,高等学校教学督导工作,对加强教学管理、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素质、改善学习风气和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但在践行督导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问题,难以充分发挥督导对教学质量提升应起的作用。因此,如何提升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实效性,从而为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保驾护航值得探讨。

一、目前高校教学督导存在的问题

高校的教学督导工作通常是指由学校聘任一些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良的教师,对本校在教学过程中的相关环节进行检查、监督、评价和指导,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最终目标和价值追求的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从这个简单描述中我们就能知道高校教学督导的重要性,所以全国各高校都在进行着相关工作。但在进行教学督导的实践过程中,往往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对督导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是高校永恒的追求目标,可目前高校中“轻教学重科研”的现象愈演愈烈,对教学的重视度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普通教师迫于各种压力都在逐步降低。虽然现在各个高校都在喊“提高教学质量”的口号,并且也都设置了专门的教学督导机构,但相关政策支持还远远不够,其原因就在于对督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外,在督导过程中,一些普通一线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对教学督导出现抵触情绪、学生认为督导与自己无关、管理部门觉得督导是在给本部门找茬这些现象的出现,也是对督导意义认识不到位的体现。

(二)督导队伍專业化建设不足

目前国内高校督导员的构成多数是“两结合”,即专职与兼职结合,在职与退休结合。督导人员选拔上缺乏科学、规范的准入制度,教学督导人员的选聘显得较为主观,随意性较大。缺乏对督导员的学习和培训计划。

(三)督导理念不合理

“督导”从字面理解有监督和指导两层含义,但在进行督导过程中,有些督导员以监督员的身份去检查教师的教学资料、挑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而忽视对被督导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没有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去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没有树立督导工作就是为提高教学效果服务的意识。导致督者与被督者关系不够和谐,督导的作用也就得不到充分发挥。

(四)督导内容单一

督导工作应该涵盖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大的方面来说就是“教、学、管”,所以在督导过程中既要督教也要督学,同时还要督管。但在督导实践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督学和督管从操作层面上来讲难度要比督教大得多,所以目前的教学督导更多的是督教,并且即使在督教时,仅采取随机听课、专项检查等方式对教师上课情况、实验实训情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教学资料等方面进行督导,督导内容单一,不能适应变化很快的现代化高等教育。

(五)督导反馈不及时

督导信息及时有效的反馈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学风的改善、教学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来说不可或缺,但目前的督导工作中,督教的反馈通常以与被督导教师的口头交流为主、督学和督管通常以书面形式提交到督导团管理部门,然后反馈到相关处室和部门。督导员对督导对象提的意见是否做到及时改正和回复、改后效果如何等问题往往被忽略,这也就失去了督导的真正意义。

(六)督导信息化建设滞后

目前国内各高校的教学督导工作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听课、专项检查、口头交流、座谈会等形式来开展。督导的各种信息多以纸质版形式出现,督导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收集整理。但当要评估一个学院或某一教师几年内的教学发展情况时,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寻和分析相关记录。显然,这种模式与当今日益发达的信息化社会和数字化校园显得格格不入,加强督导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二、针对以上问题的相应解决措施

(一)广泛宣传、政策跟进,加强对督导的认识

目前高校中“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短时间内无法消除,但随着“成都宣言”的提出,这种现象应该会有所缓解,教学工作会重新被逐渐重视起来,教学督导工作也会越来越重要。校级教学督导部门应以此为契机,向校领导强调教学督导工作的重要意义,制定相应的政策文件,使督导工作有法可依,规范实施。另外,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向全体师生员工宣传教学督导工作的价值和必要性,让一线教师重视督导对自身教学水平提高的价值,让学生知道督导的对象不仅仅是教师还有自己,让其他职能部门明白自己的工作也是保障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会受到监督,有问题要及时解决。只有这样,涉及教学的方方面面,上至学校领导下到一线教师、从学生到管理部门,才会充分认识到督导的作用和意义。在学校内部形成良好的督导氛围,才能保证督导过程顺利、有序、高效进行,从而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明确标准、组织培训,形成专业化督导队伍

督导员作为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执行者,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督导效果的好坏。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督导队伍至关重要。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教学督导人员选拔聘用机制,对于督导人员的选拔标准要严格、具体、明确。另外,聘任流程要规范。最后由校长发放聘书,从而让督导员更加明确自己的重大责任。督导员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突出的一线教师中产生,但同时还要求选拔出的督导员具有责任心强、客观公正、沟通能力良好、学习能力较强的素质。只有责任心强的督导员才能敏锐地发现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改正措施;只有客观公正才能做到不以个人喜好打分、让被督导对象信服;督导过程其实就是人与人沟通交流的过程,督导员只有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与被督导对象保持和谐、融洽、友好的关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等教育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模式层出不穷,作为督导员只有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才能适应这些变化,使自己的督导评价标准与这些新方法、新模式相匹配,只有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才能将现代化的手段运用到督导工作中,提高督导的效果、效率。

另外,为了增强督导员的业务水平,教学督导部门应有计划地安排组织关于督导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可以是某一专项能力的自学、集中学习,也可以是走出校门的考察交流、参加督导工作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还可以将相关专家请到学校进行的具体指导和讲座。

学校还可以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奖优罚劣。对督导工作效果突出的督导员给予适当的物质、精神激励,对于流于形式不认真督导的督导员要进行警告甚至清退出督导队伍,从而保证全体督导员始终以较强的责任心、使命感和高昂的热情进行督导。

(三)转变观念、建立以人为本的督导理念

理念支配行动,督导理念的合理与否对于督导的效果好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督导的过程来看,其就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进行的教学相关活动,督导是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因此,要想使督导工作起到应有的作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就必须树立“督导即服务、服务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只有树立了这个理念,才能摈弃以往高高在上的心态,才能以平等的心态、探讨的方式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才能引导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才能将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从而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才能建立和谐的督导氛围,才能无限放大督导的作用。当然,这个理念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不断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才能慢慢形成。只要做到不忘督导的初心,就一定能树立这个合理的督导理念。

总之,教学督导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增强督导的服务意识,落实督导的服务行动,把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教学作为教学督导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督导过程中着力营造和谐的氛围,为深入有效地开展教学督导工作奠定基础[2]。

(四)丰富督导的内容与形式

目前督导过程中“督学”和“督管”往往不受重视,这也是造成督导效果不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学生学风不好,教师讲得再好、再卖力,教学效果也无从谈起,教学管理混乱、后勤保障不给力也会给日常教学带来很大困扰。因此,在今后听课过程中,可以适当留意学生的听课状态、教室相关教学设施设備,利用课间找学生交流一下,询问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学生管理情况、食宿安排等各方面信息,从中找到学生自身和教学院部、教务处、学生处、后勤处等部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并定期开座谈会跟踪整改情况。

“督教”是目前督导过程中做得最多的一方面,从理论课、实验课到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从教案、课件到各种教学资料,从教学秩序到教学效果,从新教师培训到优质课比赛,从日常教学到期中期末考试都全方位督导,这些几乎涵盖了教学的全过程。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微课、翻转课堂、MOOC、SPOC等全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并在高校中迅速得到应用,这类新型的教学方式就应该成为督导的对象。要从对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的督导中发现其优点与不足,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这些新的教学模式。另外,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进行一些教学研究改革项目,对这些教改项目本身以及实施后的效果也应该进行督导,从中发现典型、进行宣传推广,扩大教改效果的受众面。此外,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新生入学的专业教育、新开设课程、思想政治类课程、公选类课程等都是进行专项督导调研的重要内容。总之,只要督导员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及敏锐的洞察力,就能发现新的督导内容,开展全新的督导形式,为提高教学质量添砖加瓦。

(五)建立多渠道的反馈途径

督导员通过各种途径发现教学过程中关于教师、学生、管理方面的问题,提出的宝贵建议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和整改,教学督导工作就失去了意义。在督教过程中可以采取当面口头交流、事后形成文档、集中座谈的形式进行交流反馈;督学和督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相关建议可以利用电话、微信、qq、办公系统等实时通信方式及时反馈给相应学院或相关部门,并关注其相应整改情况。

另外,在进行督导反馈时,还可建立教学信息员制度。督导员在督导过程中发现的教师、学生、管理方面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而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了完整的教学过程,对于教师教学、学生学风、学校管理最有发言权。通过与教学信息员的交流、座谈,了解关于教师教学、学生学风及学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并跟踪调查,反馈给相关教师或部门,从而使督导落到实处。

(六)加强督导信息化建设

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智能手机、网络、计算机等技术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信息的收集、统计、交流。对于高校的教学督导工作来讲,其涉及面广泛、影响因素多、督导内容复杂、督导工作量大,信息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一个便捷、高效的督导平台[3]。利用此平台可以自主随机选择听课、了解相关反馈信息、进行问卷调查和信息分析处理、存储和检索相关督导文件、发布更新督导简报、督与被督的网络交流等。另外,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督导信息化平台上丰富而又庞杂的信息,从中发掘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些隐性影响因素,为学校的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使督导的作用进一步得到扩展。

三、结语

教学督导作为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加强教学管理、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素质、改善学习风气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督导的实效性才能让这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当然,加强督导的实效性远不止上述讨论的几个方面,还有更多的因素值得我们在督导的实践中去发现、思考、探索。

[ 参 考 文 献 ]

[1] 常学辉,李天佛.高等学校教学督导中督导与被督导者的关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5):3-5.

[2] 胡志玲. 高校教学督导专业化建设效果评价的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4.

[3] 杨滨.高等院校教学督导信息化系统建设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18(1):67-72.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教学督导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7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督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移动版教学督导听课评价系统建设初探
高校如何发挥教学督导在考试中的作用
健全教学督导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论以学分制为推手的教学督导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