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校报的受众品位与文化定位

2019-09-20肖娜

大学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品位定位受众

肖娜

[摘 要]高校校报是一种文化写作产品,作为承载文化传播功能的载体,其受众的阅读和接受都在文化的情境中完成。在写作文化学视野的四个维度下,接受者与传播者跨时空的精神对话和心灵契合升腾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实体,对校报的整体文化品位的塑造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校报;受众;品位;文化;定位

[中图分类号] G2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9-0114-03

高校校报不仅是传媒产品,更是一种文化产品,其传播和阅读的效果要放置于文化的视野中来审视。而对于高校的校报来说,受众绝不是被动的接受客体,高校校报的受众是与传播者在特定文化情境中互动、互融、互为的主动性的阅读主体。高校校报的文化特质要求将受众视为具有特定心理和文化属性的参与者,要求阅读者与传播者在时空情绪、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写作规范[1]上达成共通、共融、共悟的思想境界,从而凸显出高校校报深厚的历史与时代兼具的文化底蕴。

一、 作为文化体的高校校报受众

“高校校报本身是大学文化生产、保存与传播的活动载体和外在形式,文化则是校报的内容和灵魂。”[2]作为传播媒介的校报是承载文化的写作文本,是以文字为外在显现形态的蕴含文化内核的媒介物,文化品位是高校校报的主导,是校报生存发展的支撑内力,没有文化色调的校报,无异于一份机械枯燥的科学汇报或文物报告资料,失去了灵动与厚度。

“信息传播的过程应当理解为一种意义的传播,意义的传播和理解都是建立在文化价值理解的基础之上的,离开了文化价值的平台,任何有效传播都是不可能的。”[3]校报作为一种以写作为形式的传播介质,写作的风格与品质会影响阅读的走向与评价,校报文本包裹着写作主体与接受客体之间的情感的碰撞与思想的交汇,文学性与文化性要求校报的书写、传播、互动及评估效果要在文化背景下操作、进行和完成。传播过程与阅读选择的本身也成为文化的一种表达,直接关联与代表着同时代的社会文化,因而媒介的传播总是与文化不可分割。因此,作为校报传播效果衡量重要准则的读者阅读与接受便显得十分重要。

而作为阅读者的受众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这些个体生活在一定的时代文化和地域文化的陶染中,校报的受众有别于社会广阔意义上的大众群体,而是具有自身知识程度、接受能力、阅读水准、欣赏口味、评价能力、思想深度的自主的高智型群体,这个群体对文化的渴求度非常高,对这个特殊受众群体的阅读与接受的效果评估只能在高校特有的文化特质中进行,综合这个受众群体的个人属性、心理属性和社会文化属性进行综合研究,才能有效提升与构建高校校报的文化品位。

作为具有文化自觉力与主动权的高校校报受众群体(阅读者/接受者),其在校报的文化特质的建构过程中具有积极的参与作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被动的接受者与阅读者,校报阅读者对信息源具有择选或淘性能力,并反过来推动校报文化品质的改进与建设。尤其在今天自媒体发展的环境下,受众参与到信息传播的过程是全链条与全方位的。同样,校报阅读和反馈的过程必然从传播者的单向度传递转向传播者与接受者互为主体和客体的动态化多元态势。在这种双边的多向度参与过程中,校报文化品质是一种多元、动态、具有生命力体征的产物,校报的传播价值和文化功能渗透在互为主客体的传播者与接受者的互融互动中,这种互融衍生出一种更高的精神交流,深厚的文化因子得以衍生和凝结。这种过程对双方的文化精神再造、价值取向维度调节、思维观念的凝练、历史与现实情感的交汇、审美范式的优化都具有显在的鼓舞与升华作用。

二、高校校报受众的深层精神探寻

文化是变动的,随时代变迁而变化,没有可遵循的僵化不变的、适用一切的文化判断准则与规范,文化受众的精神面貌、心态特征等需要在宽广的历史演进和时代潮流中经受涤荡,在历时性和共时性的时代与文化的交汇中塑造与升华。即受众的文化脉搏要不断适应时代的演进,在新旧文化因子中继承与创新,开拓更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文化胸怀,这样才能沉淀精华,给养未来,继往开来,辨识瞬息万变的文化荆棘表象,在当代高层次文化的风向标中立于中坚之地。高校校报需要高智识的文化受众,与校报传播者真正并肩而行,双方在紧密契合中实现高层次的精神沟通,使高校文化传播真正起到推动时代发展的作用。

“受众是一定社会历史情境的产物,他们的兴趣爱好、受教育程度、政治态度等社会特质都由其精神层面进行控制,并影响到其在传播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所理解的信息。同时,受众背后所蕴含的感悟和精神又会对传播活动产生深远影响。”[4] 高校校报的受众首先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历史和文化环境中的受众,但他们更是追求从精神与灵魂的层面与传播者进行参与和互动的个体,这要求传播者与接受者超越外在的主客二元身份,从更高层面上进行交汇与互通,进而衍生出新的精神产物,这种心灵契合形成的感知力成为指正时代的力量,成为引领主流文化的坐标。文化受众的最终使命在于以生命的体悟探寻更加宽广的时代触角,捕捉历史、时代与个体融合的结合点,从中建立一种更高层次、更经世致用的文化对话模式。这种触碰文化本质的探索正是多元的大众时代主流媒体传播者和阅读者应肩负的责任所在。在这种探索中,高校校报才能充分发挥高校特有的文化水准,塑造高端文化品位,弘扬主流文化、先进文化,更好地发挥文化排头兵的作用。

报纸本质上是一种写作文本,鉴于这种属性,可以将高校校报放置在写作文化学的视野下审视。写作文化学“是深层次、本质性的揭示写作活动背后的群体性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时空情绪,转向更加本质的心灵空间的默会与附带觉知的体验和感悟,以一种宏观的文化视角、生命视野探寻写作行为的本质”[5] 。在写作文化学的视野中,受众打破了旧有的被动接受的身份模式,转向探寻深层次主体精神性的文化关照,成为信息传播鏈中能够主宰传播效能的主要角色。可以说,正是以文化内核为支撑的高校校报的特质成就了校报接受者的文化品质,而校报接受者的精神探寻又反过来促进和提升了校报的文化品位,使校报的文化品位成为一种超越物质载体的精神产品,成为得以打造与塑造的文化品牌。文化品牌效应为校报的发展铺垫更加开阔的发展空间,让高校校报经得起时代的判断与检验。越是力图积极探索文化品质的尝试,越是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与革新力,越是能够探寻出真理的本质,成为紧跟时代发展脉搏的强劲精神之源。

三、写作文化学视野下校报文化品位的打造

(一)时空情绪的契合

在校报写作和传播过程中,写作者与受众之间的精神沟通是基于此时此刻并延伸到彼时彼刻的一种跨时空关联,这便是支撑写作气韵的时空情绪。时空情绪决定着作者心灵空间的广度施与到作品上表现出的胸襟气度和立意境界,是作者写作意识与时空浑然交织并映射到受众心灵上的产物。文化格调影响着写作者的时空情绪,作品的风格、样式、手法等体现着写作者时空情绪的高下。高校校报作为一种主导文化的写作产品,应该更好地考量阅读者群体所乐于接受的时空情绪经验,增加写作文本的深邃感和厚度感。这需要校报作者、编辑者等具有深厚的文化涵养。同时,在写作构思上勇于尝新,在写作手法上敢于标新立异,能从多角度去挖掘题材,旧题材新报道,新题材深报道,处处彰显出文化底色,让报纸文本呈现出高雅的格调、浓郁的审美趣味和深邃的思想辨识力。同时,还应做到高雅中不失灵动,鲜活中不失厚重,理喻中不失挚真,文学的趣味性和文化品位性兼而有之,生命的立体感和鲜活的时代感跳动在静态的纸面,时空相接、动静交错,让超越文字的力量潜入受众的心灵空间,传达出勃发的生命力量。作者与读者的时空情绪达到默契与共鸣,在共同的体悟中感受到彼此心灵空间的关照。

(二)价值取向的构建

“校报是新闻和文化融合体,是‘新闻文化品。”[6] 高校肩负着文化传播和立德树人的使命,高校校报必须具有健康的导向和指向,要想使校报的写作文本成为上乘之作,校报传播者应时刻牢记自身的使命与宗旨,继承传统文化,弘扬先进文化,引领健康文化,凝练主流文化。这就依赖于高校校报传播者和阅读者共同持有的价值取向素养,这种价值观念是潜在的,指的是对一个时代风貌的整体感知和理解把握能力,有时候,高潜质的传播者和阅读者甚至能超越时代之上而具有一种预测和先发的能力。这种捕捉时代动向的能力来源于传播者与接受者的综合素养和道德修养,来源于他们对真善美的感受力和鉴别力,当然,更离不开他们所生活的大时代环境。因此,高校校报能否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精品,与它对文化价值的审时度势能力息息相关。高校校报的文本写作不能以直白的形式进行,应在文化的浸染下,以审美的方式进行价值取向的释放和辐射。如在校报的编辑中,将最新的、先进的、特色的文化进行整合,在行文中折射出真善美的真谛,这样才能满足受众心灵的期许,与作者达成一致的精神境界。这需要传播者对文化的判断能力,不仅对题材的敏感度、文化风向标、高校的发展定位等有自觉的把握,还要带着使命感和责任感,将文化传播的自觉性付诸校报编写中,这样的校报作品才更富有时代启蒙的意义。同样,作为校报的阅读者,需要保持清醒和理性的意识,有透过表象洞悉文化主流,去粗俗,辨真伪,思考判断的能力,成为具有文化辨识力的读者,这是高校读者群文化修养和文化水准的彰显。从某个角度说,读者群体秉持什么样的时空情绪与价值取向,校报就建构什么样的文化价值与文化品位向度。

(三)思维方式的培养

文化产品的制作和呈现不仅需要价值取向的把脉,还需具备一种超前开放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决定了文化眼光的开阔或狭隘。打造好校报的文化品质,需要灵活的头脑和敏捷的思维。如果把价值取向比喻为找寻到的光源和星火,思维方式则是点亮星火的途径与方法。思维方式的可行与否、明智与否,决定着文化传播的过程是否顺畅,效果是否达到。高校校报的文化思维方式需要与所追求的文化目标进行匹配,传播者在构思编写校报时,应紧扣不同需求维度推出不同风貌的报道或作品,体裁可以多样,内容可以多元,风格可以变化,这样,可以多角度多层面激发读者的阅读思维,让受众的阅读体悟与传播者的文本构思交相融合,引导受众将传播者的思维阐释转化为自己头脑内的蓝本,这样受众对校报的品读才更加深刻、透彻。校报编写者应培养善于深度思维的能力,学会用受众的思维逻辑推演自己的设计思路,彼此的触碰和探寻,这样才能激发思维灵感,厚植校报的文化内涵与品位。

(四)写作规范的凝练

作为一种纸质传播媒介及表达写作者意图的文本,高校校报要综合视觉可感性、文字可读性、思辨深刻性增加对受众的吸引力,这需要校报建立自己的写作范式,探寻能够打动读者内心的表达技巧。校报编写者所使用的写作规范是直接为校报受众服务的,成功运用写作规范,才能让时空情绪、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最终和谐地落脚于写作文本中,所以写作规范的运用是整个传播过程成败的关键一环。在有限的纸面空间内,要充分激发受众的视觉、触觉甚至嗅觉感官,让有限的平面纸质媒介显现立体媒介的可触感、带入感。一方面需要提升文字写作功力,深挖文字本身的符号内蕴和张力释放。受校报办报周期所限,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受到限制,这也为深挖文本的文化深度和历史厚度提供了契机。“只有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文化才是真文化,新闻作品的文化色彩只有在具备历史的色彩后才是不折不扣的。”[7]独特的写作范式使文本经得起时代检验、具有历史深邃性、在历史沉淀中历久弥新,其中包蕴的文化底蕴才更加厚重,这样的报纸也才呈现出纵横时空、砥砺奋进的文化增值功能。另一方面,纸质版面的外观范式带来的视觉和谐性也非常重要,板块组合的技巧,图文空间的排列,色调的搭配与运用,图片的选用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校报的阅读愉悦感和精神感染力。

四、结语

总之,高校校报由于其面对的高知识群体特点及其报纸自身高品位的特征,高校校报必须有自身的文化定位和文化彰显,这需要高校校报接受者(受众/读者)积极参与到传播行为、传播过程、文本批评等每一个环节中,只有报纸传播者与接受者达成高层次的思想共通共融共为,才能促使高校校报凸显特质,达到真正的文化引领和育人的功效。在当前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对文化品位的不断探索也是高校校报服务主流文化、夯实主流文化阵地的积极作为。高校校报传播者和接受者应该携手共进,深刻认识高校校报的使命与出路,打响高校校报文化品牌、探寻高校校报文化本质、深化校报的内涵品质、提升高校校报的时代感染力,让高校校报的发展朝着新时代的方向健康前行。

[ 参 考 文 献 ]

[1] 马正平.写作文化论.写的智慧(第二卷)[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642.

[2] 张音宇.论高校校报的文化责任[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74.

[3] 文言.文學传播学引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45.

[4][5] 高方.作为精神实体的受众——写作文化学视野下的受众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

[6] 李建林.高校校报新闻文化自觉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30):29.

[7] 彭菊华.论新闻作品的文化品位[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2):87.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品位定位受众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当网红遇上“网红” 国外网红们都拒绝不了的鞋包好品位
品位到底是什么
求职第一关:把品位穿上身
注意力 约会力 亲和力
理想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