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例

2019-09-20吴其枝

时代经贸 2019年12期
关键词:自我认知

吴其枝

【摘要】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如何发挥自己所长确定正确的职业倾向、开启清晰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已经成为高等学校的一项课题。本文从挖掘学生潜能、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就业质量三个方面阐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结合阳光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内容、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教师队伍建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机构设置四个方面深入分析现状与不足,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自我认知;职业目标

一、职业生涯规划概念

职业生涯规划,是结合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制定相应的培训、教育和工作计划,并按照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实施具体行动以实现目标的过程。大学生应在充分认识自我,客观分析和评估自己优、劣势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2007年底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表明我国政府开始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认知自我,挖掘自身潜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从性格、能力、兴趣、价值观四个纬度科学全面的指导学生对自我进行认知,并借助大学生职业测评与规划系统帮助学生确定正确的职业倾向。学生根据适合自我“个性化”的职业目标需要,大学四年有目地的发挥自己优势、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挖掘自己潜能为适应岗位需求做好充分准备。

(二)帮助学生正确抉择,助推长远职业规划

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引导学生在大学期间从认知自我开始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学生对个人的职业倾向进行不断的优化和调整,根据理论知识确定明确职业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行动计划。按照计划有目的性地进行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就业竞争力,有意识寻求个性的发展。

(三)促进学校学风建设,提升就业质量

通过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改善学校学风提供了源动力。学生对于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渴求,也将促进学科的教学体系建设,使其与时俱进地发展。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毕业生就业时有明确的职业目标,改变学生就业时“随大流”的现象。他们能不断提升就业竞争力,快速快适工作岗位工作,这不仅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还为用人单位提供优质稳定的人才,优化就业市场。

三、阳光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断加强,但未形成系统化教学体系

阳光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调查结果如图一所示,分析可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逐年提升,这与学校对学生职业规划教育重视有密切关系。阳光学院近几年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统计(如图2)可见学校对职业生涯相关课程开课率在提升,同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两门必修课2018年从0学分调整为1学分。但职业生涯規划相关课程间联系与衔接不紧密,未形成系统化教学体系。

(二)学生缺乏准确的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匮乏

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对阳光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对自身职业兴趣很清楚的只有65.79%。没有兴趣作为支点,未将兴趣与个人职业规划结合起来,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缺乏主动性、自我认知片面、求职目标不明确,易出现随遇而安的心态,择业时侧重家庭环境、工作环境、工资福利等功利性因素。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分为影视动画和互动艺术设计与开发两个方向,大部分学生未能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制定清晰长远的职业规划。调查显示,只有18.42%的学生有非常清晰长短期职业规划、对就业情况和就业前景很了解仅有17.11%,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匮乏。2018届毕业生在大四上学期时仍有部分学生就业方向不明确,面对就业不知所措。

(三)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大班授课课堂效果欠佳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门集思想教育与职业技能为一体的基础课,需要结合学生个性特征及专业特点开展有计划的教学。而目前我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两门课程目前由思政辅导员或其他行政人员任教。由于大部任课教师不是相关专业毕业,理论知识体系不完善,不能很好的给予学生有深度的个性化指导:任课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未深入企业了解就业环境,无法站在就业市场宏观角度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对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了解不够深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与专业课程的联系不够紧密,学生重视程度不高;加之日常工作繁忙,教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效果不理想。

阳光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两门课程均为16学时大班教学,课堂采用讲授、分组教学、案例教学、社会调查等多种教学形式,但因大班教学人数多,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堂互动不理想:课时少,重难点知识无法深入讲解,课堂效果欠佳。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服务指导机构设置滞后

调查数据显示,58.55%学生希望学校能够提供面对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但目前学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机构设置滞后,没有建立专业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室,无法长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的指导。虽然目前成立两个职业生涯辅导辅导员工作室,但实际开展活动形式单一,覆盖面不广,不能充分发挥辅导员工作室作用。

四、阳光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改进思路

(一)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指导机构设置

学校成立专业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室,借助大学生职业测评与规划系统,长期为学生开展一对一、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咨询服务。咨询室主要负责建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面对面咨询、网络咨询、就业心理辅导、建设就业指导课程等,通过咨询室强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咨询者清晰认识自我:帮助学生科学的确定与自身匹配的职业类别和岗位: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引导学生选择利于自身成功的职业。

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辅导辅导员工作室作用,为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利用电话、自媒体等渠道扩大职业生涯辅导辅导员工作室服务覆盖面。

(二)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要依靠学生自己有意识努力,还需要老师及时给予帮助,所以教师的理论知识体系和教学能力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有着决定性作用。结合学校实际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招聘专职教师负责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咨询室相关工作:组织教师深入企业挂职、与教学专业相关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深入交流:派送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升理论知识;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互评课提升教学能力,帮助教师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创新教学方法。

(三)加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为了讓学生深入职业环境切实感受职业体验,可通过增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协调育人,可通过校企共同研讨制定“认知实习一专业实习一专业实训项目一毕业实习一毕业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可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给学生上课,使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接轨。

根据阳光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就业特点,校外实习基地可包括电视传媒、广告传媒、影视、动漫游戏、网站、电视台、广告制作、软件、互动娱乐游戏等企业。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全面的了解职业可以增加非专业技术类内容,如:邀请优秀校友回校分享交流经验或对校友进行生涯人物访谈,让学生深入探索职业信息:邀请企业人力资源部人员,介绍就业市场的需求和要求,帮助学生更好做职业定位:邀请人才市场相关人员,为学生介绍就业形势分析与职业发展规划,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倾向。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尽早开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为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提升就业质量。高校应该不断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政策扶持,不断创新教育和管理方法、改善教学内容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取得显著成效。

猜你喜欢

自我认知
追寻自我之旅
从学生自我认知需求的角度解读《丑小鸭》
信息技术对自我认知的影响
《追风筝的人》中影响阿米尔认知发展的人物分析
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具”角度看国内外校服的变革
大学生悦纳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
大学生自我认识偏差和整合分析
高职学生入学教育的自我认知分析
基于消费者自我认知的品牌营销评价体系研究
自我认知团体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