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镜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观察

2019-09-20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4期
关键词:霉菌性上颌霉菌

刘 伟

(阳谷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山东 阳谷 252300)

霉菌性上颌窦炎是鼻窦炎的常见类型,又属于真菌类型[1],主要表现为鼻塞、面颊部胀痛不适、鼻出血、鼻腔有臭味、脓涕、头闷胀不适、头痛等,少部分可排出带有臭味的豆渣样团块[2]。目前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与手术治疗,其中又以手术治疗效果最好,上颌窦根治术是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的经典手术[3],但由于其创伤较大,因此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其次还容易导致下鼻道造口闭锁、狭窄,致使通气不佳,因此临床需要一种更好的手术方法[4]。近些年随着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功能性鼻内镜手术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极大的提高了霉菌性上颌窦炎的治疗效果[5],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霉菌性上颌窦炎患者,就探讨鼻内镜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的效果,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霉菌性上颌窦炎患者,均为单侧,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8)接受鼻内镜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治疗,其中男23例,女25例;年龄18~80岁,平均(46.21±4.23)岁;病程8个月~9年,平均(4.21±1.14)年;观察组(n=48)再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下鼻道开窗治疗,其中男24例,女24例;年龄18~80岁,平均(46.33±4.19)岁;病程8个月~8年,平均(4.18±1.1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符合霉菌性上颌窦炎诊断标准者;②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研究;③无鼻腔手术史者。本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鼻内镜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治疗:行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对鼻腔黏膜表面使用0.1%盐酸肾上腺素和1%盐酸丁卡因配成棉片麻醉,对鼻丘、钩突、眶下神经、蝶腭神经使用1%利多卡因肾上腺素与盐酸利多卡因注配成4∶1进行麻醉,将钩突切除,筛泡咬除,切除修整上颌窦口黏膜组织,以0°和70°鼻内镜观察窦腔内病变情况,窦内泥沙样和干酪样霉菌团块使用弯吸头清除,再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6]。观察组再给予鼻道开窗治疗: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表麻下鼻道,于上颌窦穿刺处将剥离子或上颌窦穿刺套管刺入窦腔,扩大孔2.0 cm×2.0 cm,于开窗口清除窦内病灶,其中行中鼻甲成形术27例,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13例,行鼻息肉摘除及相应鼻窦开放术8例,术后将鼻道使用膨胀海棉填塞,1 d后取出,每日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直到出现清亮液。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术后恢复时间以及残留霉菌率。临床疗效: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或加重,有脓性分泌物、息肉形成、窦口闭锁或狭窄、术腔粘连;一般: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少量脓性分泌物,窦腔黏膜有部分肥厚、水肿,有少量肉芽组织形成;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窦口开放良好[7]。

1.4 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对比

组别 例数 恢复时间(周) t P观察组 48 4.80±1.77 15.7093 <0.0001对照组 48 11.58±2.41

2.3 两组患者残留霉菌率对比:观察组残留霉菌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霉菌性鼻窦炎可分为非侵袭性与侵袭性,其中又以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和窦炎为主,非侵袭性真菌性鼻主要以毛霉菌为主,鼻窦炎则以曲霉菌为主[8]。霉菌性鼻窦炎一般为单侧单窦,常见于上颌窦[9],本次研究对象的病理检查鼻腔鼻窦黏膜内均没有霉菌,说明其是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上颌窦炎的发病与患者鼻窦、鼻腔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有关,与其自身免疫力无密切关系[10]。以往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但药物治疗效果太差[11],因此目前主要为手术治疗,而以往的上颌窦根治术创伤较大,可能导致患者术后面颊部肿胀、淤血,而且该手术也不符合鼻腔鼻窦生理功能,因此近些年已被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取代[12]。

表3 两组患者残留霉菌率对比

但单纯的Messerklinger可能遗上颌窦留下、前壁与内侧壁交界处等一些无法发现的死角,所以可能留下病变,进而导致术后复发[13]。而通过联合下鼻道开窗术可以从两个方向使用器械和内镜进行观察和操作,使上颌窦内霉菌团块充分暴露,再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避免病变清除不彻底,有效降低复发率[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联合下鼻道开窗治疗弥补了鼻内镜上颌窦自然口扩大的缺陷,将霉菌团块彻底清除,提高手术治疗效果。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和残留霉菌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说明联合下鼻道开窗治疗效果更好,可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并降低复发率,分析是两种术式联合可将霉菌赖以生存的低氧环境彻底改变,也保留了窦腔黏膜,不仅创伤小,也可以促进术后生理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霉菌性上颌霉菌
CBCT分析上颌磨牙牙根及其牙槽嵴顶与上颌窦底壁的位置关系
上颌第一磨牙牛牙症伴牙源性上颌窦炎一例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20例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霉菌性阴道炎能自愈吗?
锥形束CT诊断上颌窦内病变的发生率
霉菌性阴道炎咨询案例剖析
慢性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后的效果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早期霉变纸币霉菌分离与鉴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