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018年从业人员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和丙氨酸转氨酶检查结果的分析
2019-09-20毛晓彬周慧娟
毛晓彬 周慧娟*
(1 莆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 莆田 351100;2 仙游县总医院,福建 莆田 351200)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分别由HAV和HEV经粪-口传播途径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在我国2009年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取消了乙型肝炎检测,而将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作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必检项目。肝细胞内丙氨酸转氨酶的浓度比血清中的高1000~3000倍,只要有1%的肝细胞坏死,血中丙氨酸转氨酶活性增高1倍,因此丙氨酸转氨酶是急性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标志。作为从业人员,他们的工作有着特殊性,直接接触大部分人群,所以应该建设科学有效防控制度,以此保证群众利益和从业人员的健康安全。为了解从业人员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感染情况和丙氨酸转氨异常情况,本文将对9863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资料来源于莆田市疾控预防控制中心体检科2015
1.2 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20.0软件、Excel等软件对2015年~2018年莆田市公共场所食品等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数据资料进行时间、空间、人群特征的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概况:2015年~2018年从业人员检出甲型肝炎52例、戊型肝炎40例、丙氨酸转氨酶异常339例,其间,甲型肝炎阳性率为0.32%、0.66%、0.57%、0.53%,戊型肝炎阳性率为0.32%、0.66%、0.37%、0.27%,丙氨酸转氨酶异常率为3.88%、1.32%、2.96%、5.58%。从业人员甲型肝炎阳性率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62,P=0.430),戊型肝炎阳性率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941,P=0.114),丙氨酸转氨酶异常率年度差异统计学有意义(χ2=73.969,P=0.0001),所以2015年~2018年从业人员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阳性率无明显差异,而丙氨酸转氨酶异常率有上升趋势,见表1。
表1 2015年~2018年甲型肝炎、戊型肝炎阳性和丙氨酸转氨酶异常结果
表2 2015年~2018年5个行业甲型肝炎、戊型肝炎阳性和丙氨酸转氨酶异常结果
表3 2015年~2018年不同性别甲型肝炎、戊型肝炎阳性和丙氨酸转氨酶异常结果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行业分布:2015年~2018年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行业人员检出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和丙氨酸转氨酶异常分别为12、8、92例;食品生产经营行业检出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和丙氨酸转氨酶异常分别为33、30、226例;直接从事供管水和涉水产品生产行业检出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和丙氨酸转氨酶异常分别为1、1、7例;直接从事化妆生产行业检出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和丙氨酸转氨酶异常分别为0、0、1例;直接从事消毒产品生产行业检出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和丙氨酸转氨酶异常分别为6、12、13例。检出异常主要集中于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行业、食品生产经营行业,而直接从事供管水和涉水产品生产行业、直接从事化妆生产行业、直接从事消毒产品生产行业这几个行业的人数较少。2015年~2018年从业人员甲型肝炎阳性率行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26,P=0.318),戊型肝炎阳性率行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61,P=0.395),丙氨酸转氨酶异常率行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76,P=0.0001),见表2。
2.2.2 时间分布:2015年从业人员检出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和丙氨酸转氨酶异常7、7、85例,2016年从业人员检出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和丙氨酸转氨酶异常17、17、34例,2017年从业人员检出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和丙氨酸转氨酶异常14、9、73例,2018年从业人员检出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和丙氨酸转氨酶异常14、7、147例,2016年从业人员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检出人数较多,2018年丙氨酸转氨酶异常检出人数较多,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和丙氨酸转氨酶异常率,见图1。
图1 2015年~2018年甲型肝炎、戊型肝炎阳性率和丙氨酸转氨酶异常率的时间分布图
2.2.3 性别分布:2015年~2018年从业人员检出甲型肝炎阳性52例、戊型肝炎阳性40例、丙氨酸转氨酶异常339例,从业人员男性4452例,女性5411例,其中男性甲型肝炎阳性17例,阳性率为0.38%;女性甲型肝炎阳性35例,阳性率为0.65%;男性戊型肝炎阳性21例,阳性率为0.47%;女性戊型肝炎阳性19例,阳性率为0.35%;男性丙氨酸转氨酶异常249例,异常率为5.59%;女性丙氨酸转氨酶异常90例,异常率为1.66%。从业人员甲型肝炎阳性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70,P=0.071),戊型肝炎阳性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9,P=0.348),丙氨酸转氨酶异常率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643,P=0.0001),男性大于女性,见表3。
2.2.4 年龄分布:2015年~2018年从业人员甲型肝炎阳性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45,P=0.005),戊型肝炎阳性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36,P=0.008),丙氨酸转氨酶异常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379,P=0.0001)。从业人员年龄小于20岁的有813例(8.24%),从业人员年龄56岁及以上的有618例(6.27%),其他年龄段所占人数比例较为平均,见表4。
甲型肝炎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46~55年龄组最高阳性率为0.87%,36~45年龄组阳性率为0.78%,>56年龄组阳性率为0.63%,均高于总阳性率0.53%。15~25组、26~35组阳性率分别为0.14%、0.46%,均小于总阳性率,见图2。
图2 2015年~2018年甲型肝炎阳性率年龄组分布图
戊型肝炎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46~55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0.77%,36~45年龄组阳性率为0.58%,>56年龄组阳性率为0.47%,均高于总阳性率0.41%。15~25组、26~35组阳性率分别为0.21%、0.17%,均小于总阳性率,见图3。
丙氨酸转氨酶异常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26~35年龄组阳性率为4.94%,高于总阳性率3.44%。15~25组、36~45组、46~55组、>56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3.1%、3.35%、2.86%、1.26%,均小于总阳性率,见图4。
3 讨 论
本文对2015年~2018年莆田市9863名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图3 2015年~2018年戊型肝炎阳性率年龄组分布图
图4 2015年~2018年丙氨酸转氨酶异常率年龄组分布图
3.1 与从业人员对比:甲型肝炎:福州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甲型肝炎阳性率为0.12%[1];龙岩市新罗区HAV-IgM(0.11%)[2];重庆市从业人员甲型肝炎阳性率为0.68‰[3]。戊型肝炎:福州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戊型肝炎阳性率为0.05%[1];龙岩市新罗区HEV-IgM阳性率(0.17%)[2];重庆市从业人员戊型肝炎阳性率1.16‰[3]。有可能是因为该地位于海边,海鲜种类比较丰富,人们饮食习惯不同,而水生贝类如毛蚶等是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所以该地从业人员相对与其他地方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阳性率高。
3.2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对比:①甲型肝炎、戊型肝炎阳性率中男女性别差异无显著性,说明人群普遍易感;②甲型肝炎、戊型肝炎阳性率年龄差异有显著性,主要分布在36~55岁;③甲型肝炎、戊型肝炎阳性率中男女行业差异无显著性,但行业分布为食品生产经营行业高于其他行业,可能是因为食品行业接触各类食物和水源比较多的原因,感染概率更高;④从业人员中甲型肝炎阳性率高于戊型肝炎阳性率,说明从业人员受到甲型肝炎感染的影响比戊型肝炎感染影响的危险性更大,这可能是因为甲型肝炎病毒在常温环境下可以存活1个月左右,而戊型肝炎病毒只能存活1周左右。
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在鸡、鹅、猪等多种动物体内普遍存在,它们感染后临床症状后不表现出来,而人类可能在与这些动物接触中被感染。现有的研究者多数认为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在人群和猪群之间高度同源,但是缺乏人畜直接传播的证据[4]。从业人员的服务人群接触面积广且活动领域广,是甲型肝炎、戊型肝炎传播和盛行机会比较多的行业,所以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良好情况直接影响着很多人的身体健康,预防性健康体检对这些人员应更加严格要求,这是控制甲型肝炎、戊型肝炎传播和保障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最有力办法[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患有伤寒、甲型肝炎、戊型肝炎、IgM阳性疾病等消化道传染疾病时,不能从事直接入口的食品或直接接触为顾客服务的工作,所以对于阳性健康检查人员不发放健康证,并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置;对从业人员进行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检测,对保护群众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甲型肝炎、戊型肝炎都是粪-口传播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提供安全饮用水和改善卫生条件有着一定的必要性[6],积极宣传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的健康教育,改变居民的不良卫生习惯和饮食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饭前便后洗手、拒绝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的不良饮食习惯等[7]。我们应大力推广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疫苗的广泛应用,增大接种人群,目前甲型肝炎疫苗已得到广泛应用,而戊型肝炎尚无特异性疫苗,我国学者在Lancet上发表了重组戊型肝炎疫苗有效性可达到100%和其安全性的临床研究。免疫屏障的构成对提高群体免疫力有很大帮助,对于人群中甲型肝炎、戊型肝炎传播的阻断更加有好处。相关部门应大力推广疫苗的使用,从而有效控制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的传播。
3.3 丙氨酸转氨酶:①丙氨酸转氨酶异常率中男女性别差异有显著性,男性高于女性,可能是因为男性是主要劳动力,压力和应酬较女性多;②丙氨酸转氨酶年龄差异有显著性,主要分布在26~35岁;③丙氨酸转氨酶阳性率中男女行业差异有显著性,但行业分布为食品生产经营行业高于其他行业,可能是因为食品行业接触各类食物和水源比较多的原因,感染概率更高。
2015年~2018年从业人员的丙氨酸转氨酶异常率呈上升趋势,有可能是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暴饮暴食、喝酒过度等不当饮食结构、缺乏运动等[8],应当引起重视。血清中丙转氨酶值异常说明肝功能可能已经受损,因为当肝细胞遭到有毒有害物质的毒害作用发生变性、坏死、中毒时,丙氨酸转氨酶会被释放进入血液中,检查出来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值就会升高。当然在肝未受损害的情况下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也有可能短时间超出正常范围,导致丙氨酸转氨酶值暂时偏高,如健康检查前休息不好、健康检查前吃了过于油腻早餐、服药等。对这种情况的暂时性的转氨酶异常应告知体检者其异常原因和应当注意的事项,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其他结果。如果是甲型肝炎、戊型肝炎、酒精肝和脂肪肝等肝功能异常原因造成的丙氨酸转氨酶值异常,应建议受检者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和告知应当注意的事项,以防疾病向更严重方向发展。
甲型肝炎阳性率(0.53%)和戊型肝炎阳性率(0.41%)主要分布在46~55年龄组,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丙氨酸转氨酶异常率男性(5.59%)大于女性(1.66%),主要分布在26~35年龄组和食品生产经营行业,随年龄增加而下降,随时间分布呈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