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对策研究
2019-09-20李玉峰孙中志陈正水
李玉峰 孙中志 陈正水
(青岛优抚医院,山东 青岛 266071)
在临床上,抑郁症是易反复发作的一种疾病,且存在慢性化趋势,给患者造成精神痛苦,还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精神等负担。所以,给予抑郁症患者有效的措施保证患者早日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对策及效果,现对其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46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患者的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23例。甲组中男16例,女7例;患者年龄在15~75岁,平均年龄为(46.32±4.33)岁。乙组中男15例,女8例;患者年龄在16~74岁,平均年龄为(46.42±4.18)岁。两组上述资料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而甲组患者加用综合护理: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确保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的一言一行均会影响到患者心理。所以,护理人员仪表要整洁,着装大方得体,保持可亲、可近、可信的形象,确保心理护理顺利的进行。与患者沟通应坚持“真诚、尊重、热情、接纳、积极关注”的原则,给予患者及时、专业、有效的心理疏导。主动倾听患者内心痛苦以及烦恼,减轻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同患者主动接触,通过亲切温和的语言给予患者关心支持,嘱患者对内心郁闷进行宣泄,主动诉说感受,护理人员应表示接受和认同,解答提出的疑问,分析其心理,便于进行心理疏导。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护理人员用积极情绪影响患者,提高患者兴趣、信心。并对患者住院生活进行充实,患者表现良好时要给予鼓励,扩大其优点。患者有负面情绪时及时转移患者注意力,使用语言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用温和言语来安慰患者,消除患者不必要的负性心理。患者存在自杀观念时,稳定患者情绪,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注意其言行举止,为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嘱患者在心情不好时同亲朋好友进行谈心,参加娱乐活动,自我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1.3 疗效评价标准:①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情绪,分数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严重;②经欧洲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核心问卷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分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1]。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此次研究数据,进行t或卡方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时P<0.05。
2 结 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比较:见表1。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差异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均低于护理实施前(P<0.05)。其中,甲组患者的抑郁评分低于乙组患者(P<0.05)。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比较(分,)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比较(分,)
组别 护理实施前 护理实施后 P甲组 61.37±4.82 42.47±2.63 <0.05乙组 61.05±4.69 49.52±3.11 <0.05 P>0.05 <0.05 -
2.2 甲乙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见表2。乙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情绪功能评分、角色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均低于甲组患者(P<0.05)。
3 讨 论
在临床上抑郁症也被称作为抑郁障碍,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显著持久低落,为心境障碍主要的一种类型[2]。患者可见处境同心境不相称,闷闷不乐、自卑抑郁、悲痛欲绝、悲观厌世,甚至会存在自杀企图或者行为,并且严重的患者会有幻觉、妄想等症状出现。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组别 社会功能 认知功能 情绪功能 角色功能 躯体功能甲组 78.12±8.63 84.33±10.17 76.74±8.73 75.02±9.11 79.27±10.66乙组 70.26±6.33 74.29±8.93 70.26±6.42 64.27±8.39 62.85±6.13 P<0.05 <0.05 <0.05 <0.05 <0.05
在现代护理模式中,心理护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临床护理的整个过程中应认真贯彻,落实在每一个角落中。将心理护理工作做好,并掌握、提高护患间的交流技巧,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疏导。遵循以下原则:启迪原则、针对性原则、交往原则以及自我护理原则。抑郁症的治疗及转归与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关系密切,患者情绪状态同心理变化影响疾病治疗的效果以及康复程度,所以,心理护理对于抑郁症患者就格外重要。心理护理要解除患者的紧张、悲观以及抑郁等情绪,确保患者抱有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尽快适应新环境。帮助患者建立新人际关系,尤其是医患、护患之间的关系[3]。综上所述,在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中,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其抑郁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应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