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硕士学习之我见
2019-09-20徐宸漪
徐宸漪
本文所提及的“民族声乐”,是指以目前我国音乐(艺术)院校中民族声乐专业为代表的,不同于传统民歌、说唱、戏曲演唱的,在继承并发扬了这些传统演唱艺术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欧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和优点而形成的独树一帜的,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精神特征的新型民族歌唱艺术。除演唱民族风格特色较强的歌曲、歌剧等作品外,还可演唱包括艺术歌曲在内的新创作的声乐作品及各种民族传统曲目、戏曲唱段等。中国民族声乐的丰富内涵值得每一位民族声乐学习者孜孜不倦地探索。作为一名民族声乐专业的研究生,在民族声乐的学习上更应该对自己提出高的要求,成为一名有修养、严谨、全面的声乐学习者,进而力求在演唱表演上不断进步与突破自我。即使勤学不辍,在学习中仍不可避免地出现问题与漏洞,下面,笔者将根据自己在硕士期间的声乐学习经历,分享学习经验、反思不足之处。
一、做一个有修养的声乐学习者
声乐演唱的修养不仅仅体现在对声音的雕琢,尤其是有一定学习基础的研究生,在演唱中更要做到贴近作品内涵,完整地抒发作品情感,将音乐作品中的文学性表现出来。在学习过程中,也不是简单地学唱谱上的每一个音,而是更有深度地追寻音乐的魅力。
1.提高声音审美
生活在录音技术相当发达的时代,我们有机会可以欣赏到琳琅满目的视听资源,对于声乐学习者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契机。多聆听著名歌唱家的经典版本,有助于陶冶我们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水平。除此之外,多聆听当代优秀歌唱家的演唱、多欣赏音乐会和观摩高水平的声乐比赛也是提高声音审美的重要手段。
拥有高级的声音审美是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唱者不可或缺的条件。如若你的审美都存在偏差,即使你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再努力,也往往会与所追求的完美音色背道而驰。
2.加强作品分析
作品分析即我们所谓的案头工作,很多人觉得对于学习民族声乐而言案头工作没那么重要,因为我们可以轻松地看懂歌词的意思,也自认为可以读准歌词的每一个字,但即使民族声乐学习的全是中国歌曲,也有大量的案头工作需要在演唱前期完成储备。
无论何种体裁的歌曲均需要花费时间进行作品分析,中国艺术歌曲更甚之。第一,我们要明确歌词的内容与所表达的情绪。第二,若遇到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还要查明每个字或是每个词的意思,并对古今异义的字词词义进行辨析。第三,要查找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及歌曲所处的时代背景。此三步骤缺一不可,若不能将歌词中的字音念对,将会给听众留下文化修养浅薄的糟糕印象;若对歌词意思存在误解,将会严重影响歌曲情绪的表达。案头工作看似枯燥乏味,实则至关重要。
3.注重理论学习
作为一个民族声乐专业的研究生,学习内容并非单一的演唱实践,理论学习也不可或缺。声乐学习相对于器乐学习更为抽象,演唱过程中不能对声带这一人声乐器进行直观观测,导致部分声乐学习者存在可以熟练地进行声乐演唱,却对发声原理、声乐理论一窍不通的问题。
从古至今,有许多的声乐理论著作值得我们研究学习,上至古代的《乐记》《曲律》《唱论》《度曲须知》等,下至现代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金铁霖等出版的声乐理论书籍。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有助于明确我们的声带构造和了解正确的发声方式,并将其运用于声乐演唱实践之中。如《乐记·师乙篇》中介绍了春秋末期的乐工们总结出来的歌唱方法:乐曲上行时要“上如亢”,即借势昂扬向上;下行时要“下如队(坠)”,即顺势而下;乐曲反向进行时要“曲如折”,好像折断树枝那样;休止时立即“如棺木”,像枯木呆立不动。当时的演唱方法放置今日而言,依旧具有学习借鉴的意义。
二、做一个严谨的声乐学习者
民族唱法较美声唱法,具有更大的自由性,因为民歌的流传就是依靠一代代人民的口耳相传而非严格依靠乐谱,所以在流传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音调与演唱方式的改变。此外,部分民歌的演唱只有固定的节奏而没有节拍,这也使得民族声乐演唱存在更多的自由发挥余地。但所谓的自由也是有限度的,自由并不代表可以随意改编音高、改变节奏,只是脱离板正的曲式框架,追求更优美的听觉体验。故,我们在声乐学习中还是要认真读谱,厘清歌曲风格,进行正确的歌唱与表演。
1.读音、咬字
明代沈宠绥在《度曲须知》中提到“唱曲须先识字”,唱歌的第一步便是识字。中国歌曲的读音问题主要集中在艺术歌曲和地方民歌,艺术歌曲要注意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地方民歌则要注意方言的特殊性,离开了方言发音的地方民歌犹如失去了灵魂,即使唱得再好,也是不完整的。所以在唱歌前,应事先做好确认歌词读音这一步骤。
魏良辅在《曲律》中写道:“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要想做到“字正腔圆”第一步就是要清晰地咬字。汉语,每个人每天都在反复使用,但是在唱歌过程中还是会暴露很多咬字问题,例如辅音不清晰、字尾不归韵、闭口音僵硬等,在歌唱练习中可以通过朗诵、分音素演唱等方法来改正咬字问题。
2.音高、音准
要做到音高的准确性,首先得读谱。很多民族声乐的学习者都忽略读谱这个重要的学习环节,有些耳熟能详的歌曲,听会了就不再去仔细研读乐谱。但是歌曲在流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音高错误或增添许多的装饰处理,故在学习歌曲之初还是应该先按谱面进行学习,再根据需要添加装饰音。
其次,需要注意的问题是音准,由于部分地方民歌和少数民族民歌会用到一些特殊的音,例如陕北民歌中的微升和微降,它是不能直观地从谱面反映出来的,需要学习者对其风格进行了解和反复练习才能做到这些细微之处的音准变化。
3.节奏、速度
民族声乐作品在节拍上存在一定的自由性,部分歌曲的拍号还是散板,但民歌中的节奏却极其重要,如连续的切分节奏就是新疆民歌的特点。因此在相对自由的演唱方式中还是应该唱准歌曲旋律中的每一个节奏型,进而准确表达歌曲风格。
歌曲中速度的变化,主要是出现在篇幅较长的歌剧选段或是通谱体的创作歌曲中,需要通过速度的对比丰富歌曲内容。但歌曲的速度变化也应严格按照谱面要求进行,而不能随自己的演唱情绪变化忽快忽慢,不然将会给钢琴伴奏带来很大的困扰。
三、做一个全面的声乐学习者
民族声乐的涉猎面非常广泛,若想掌握不同风格和不同体裁的作品,需要我们成为一个全面的学习者。中国早期的民族歌剧创作都会借鉴传统戏曲元素,且越来越多的当代作曲家将戏曲元素融入创作歌曲和艺术歌曲的创作之中,故想要唱好这些作品必须学习戏曲唱腔。方言在传统民族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要想唱好地方民歌必须掌握其方言的特点。随着中国作曲家的创作技法日臻完善,他们创作的歌曲对演唱者提出了更高的演唱要求,故演唱者需要借鉴美声唱法中科学的发声方法来优化自己的演唱,进而达到可以演唱高难度歌曲的水平。除此之外,考虑到现代的审美需求,近年来创作的创作歌曲还会借鉴些许流行音乐元素,掌握一定的流行唱法技巧有助于拉近歌手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1.学习戏曲唱腔
学习戏曲唱腔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具有戏曲元素的歌曲演唱,还会带给我们更多地声乐演唱方面的启示。戏曲演唱的咬字、用气、用嗓方法都可以运用于民族声乐的练习与演唱中。戏曲演唱者每天都进行的“吊嗓”和“念白”训练,可帮助我们进一步提高发声水平,可以更加自如地转换真假声,减少破音现象,进而更加顺利地开展民族声乐的学习活动。
2.学习方言
中国幅员辽阔,方言百花齐放,按照现代通行的划分,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中国方言种类众多,基本“十里不同音”。作为一个声乐专业而非语言学专业的学生,但我们需要对每个地区方言整体特点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再整理搜集该地区的所有民歌,对其中出现的特色字和常见字进行读音确定和读音练习。
3.学习多种唱法
虽然我们习惯将演唱方式分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又叫通俗唱法)、原生态唱法四类,但其实在声乐学习中不应该有非常明确的界限,并非学“民族”的人就不可以涉猎其他几种唱法,相反应该主动借鉴不同唱法中的优点,并且与自己主攻的唱法进行融合,进而完善自己的演唱。
四、声乐学习中的不足与解决对策
声乐学习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尽相同的问题,下面笔者将选取容易忽视并具有共性的几个问题进行叙述,且试论其解决对策。
1.不足
(1)定位不当,损害声带
选择适合的演唱曲目不仅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练习中解决自身的问题,还有助于我们在演出、比赛中发挥自身的优势。但大部分声乐硕士在选曲上都会忽略一个问题,即所选的歌曲不符合自身的年龄。随着声乐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们的演唱方法和技巧都会逐步提升,这就意味着我们在选择演唱曲目时会选择音域更宽、技巧更难、篇幅更长的作品。但一般的声乐硕士年龄在二十五岁左右,声带还相对较柔嫩,音色也不够厚实,不适于长期大量演唱高难度作品。
另外,无论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在自己课后的练习中,我们几乎都没有花额外的精力和时间在嗓音的保护上。不正确的演唱方式及长时间过劳歌唱等将会引发声带小结与声带息肉等咽喉问题,小则缩短歌唱寿命,大则提前结束演唱生涯。
(2)缺乏合作,事倍功半
声乐专业课多为师生一对一的个别授课模式,该模式有利有弊,利在于方便教师因材施教,而弊则在于缺乏学习同伴。在声乐学习过程中,虽可以通过自查发现问题,但自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有时因不够客观而不能全面、及时地发现问题,导致使用错误的方法努力了很久却达不到预期的结果。
除此之外,缺乏合作也就意味着缺少了与同学之间交流学习方法与心得的机会,不同的学生可能会存在同样的演唱问题,互相探讨可以集众人的智慧更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并且有时候你遇到的是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该情况下若是可以与同伴及时交流就会少走弯路,节省时间与精力。
(3)理论匮乏,表演欠缺
在声乐理论方面,很多学习者都存在着会演唱,但不懂为什么要那么唱的问题,原因主要是在于理论知识的匮乏。声乐硕士毕业后面临就业的问题,而大部分毕业生都是要从事声乐教学工作的,理论知识的匮乏也会影响他们将来声乐教学工作的开展。
在声乐实践方面,我们专注于声音的处理,却常常忽略了表演,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面部表情非常僵硬,尤其是在演唱高音时,经常会表现出一些痛苦、狰狞的表情,有的甚至影响了视觉上的美观。二是肢体语言过于单一,仅会用摊手或是举手几个动作,并且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动作而动,并未与音乐进行紧密契合。
2.对策
(1)科学选曲,重视嗓音
在《乐记·师乙篇》中提到:“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正直清廉而谦者宜歌《风》;肆直而慈爱者宜歌《商》;温良而能断者宜歌《齐》。”意思是由于每个人性格、气质、音色、音量的不同,适宜演唱的歌曲也不同。我认为,在选曲方面我们可以多听取教师的建议。一般而言,因为教师了解更多的歌曲,因此可以选出更适合的曲目。并且,教师非常了解学生的演唱水平与优、劣势,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曲目挑选。
同时,目前开设专门嗓音保健课程的学校几乎没有,嗓音保护的相关专著与论文也非常少,但从长远的角度考虑,科学用嗓、保护声带对于声乐演唱者来讲极其重要,演唱者们应尽量地避免慢性咽喉疾病,努力延长自己的歌唱寿命。
(2)携手共进,互帮互助
拥有学习同伴也是促进声乐学习的重要条件。首先,有了同伴可以激发自身的竞争意识,同伴是努力学习的重要动力。其次,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助能让演唱问题的解决事半功倍,尤其是同门之间的交流。因为每个声乐教师的方法不尽相同,师出同门则可避免声乐演唱理念上的分歧,定期分享学习心得,会让彼此都获益匪浅。
(3)博览群书,庖丁解牛
多翻阅声乐理论方面的书籍,将其与实践演唱一一对应,将理论知识运用于演唱,并在实践演唱中再次验证理论。在日常的学习和练习中,可以对着镜子进行歌唱,有助于清楚地观察自己演唱时的面部表情,解决表情狰狞的问题。此外,应多观看歌剧演出与优秀的演唱视频,分析与总结声乐表演程式,进而自己的演唱中更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表演。
小 结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声乐的学习也是如此,没有捷径,没有一蹴而就,唯有日复一日的练习和锲而不舍的决心,才能不断取得进步,蒸蒸日上。作为一名民族声乐专业的研究生,我们要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切实可行的目标激励自己,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训练自己,力求成为一个有修养、严谨、全面的声乐学习者。学习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让我们本着一颗爱歌唱的初心,莫失莫忘,且歌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