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9-09-19孔岩苏秀刚范稚莲莫良玉曾志康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3期
关键词:建设发展SWOT分析广西

孔岩 苏秀刚 范稚莲 莫良玉 曾志康

[摘要]在广西农业科技园区年度监测数据收集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广西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全面分析。分析显示,园区发展既存在着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政策扶持、发展机遇等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部分园区基础建设薄弱、园区信息化水平不高,园区同质化威胁与农产品供需关系失衡、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促进广西农业科技园区健康发展需加强园区建设规划顶层设计;做大优势产业,差异化、规模化经营;引入市场机制,拓展投融资渠道;以企业为建设主体,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研发投入,重视吸引人才;完善园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做好技术转移服务。

[关键词]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SWOT分析;广西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

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一种新型农业发展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自开始建设以来,就得到了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央一号文件先后多次对园区工作做出部署,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升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科学制定园区规划,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等要求,为园区建设指明了方向。广西比较早建设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经过多年发展,园区已经覆盖全区一半以上县区,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广西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1 广西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概述

截至2018年底,广西共建设有百色、北海、桂林等7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兴宾区、西乡塘区、富川县等63个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覆盖广西14个地市和一半以上县区。经过5年建设,广西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迅速,现已初具规模,各园区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培育当地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基本覆盖广西“10+3”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入园企业达530多家,建设有100多个技术研发平台,授权专利217项,推广示范新品种191个,引进新技术136项,带动农民15万户,初步形成了区域特色鲜明、资源利用合理、产业结构完善的农业科技园区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撐。

2 广西农业科技园区的SWOT分析

2.1 优势分析(S)

2.1.1 区位优势。广西处位于我国西南部,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也是联结粤港澳与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2013年习近平主席出访东盟国家时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广西是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在历史上,防城港与钦州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是重要的海上枢纽和贸易中心。在区位上,广西是中国联接东盟市场的枢纽,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两大平台,广西与东盟国家合作进一步深化,在建设自由贸易区与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中发挥更加重要的战略作用。

2.1.2 自然资源优势。广西地处低纬,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暖湿润;热量丰富,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热区,平均气温在16.6~23℃之间;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大于等于10℃的活动积温5660~8160℃;降水充沛,作为降水量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广西各地年降水量为1080~2760mm,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发展热带、亚热带农业。广西拥有种类丰富的热带、亚热带水果产业,田东芒果、容县沙田柚、武鸣沃柑、富川脐橙、融安金桔等特色水果名扬全国,广西独特的自然资源已成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的独特优势。

2.2 劣势分析(W)

2.2.1 园区基础建设亟需加强。广西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据广西地质局数据统计,广西石山区面积约占广西总面积的38%,复杂的地理环境增加了道路交通的建设难度,不少园区交通基础条件较差,进出水泥公路未得到有效建设,车辆出入困难;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园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园区经费主要来自科技计划项目投入、园区企业投资,而政府财政投入与其他社会力量投入明显不足。截至2017年底,广西建成41家园区中,投融资总额达64.27亿元,政府财政投入11.24亿元,仅占17.5%,不少园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因为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园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园区发展。

2.2.2 园区信息化总体水平有待提高。截至2017年底,有88%的自治区级园区已经开发运行自有或现有的电商平台。但是,从总体来看,各园区的信息化综合水平较低,目前仅有24.4%的园区建有园区门户网站,19.5%的园区建有农业科技远程培训系统及远程培训教室,41%的园区建有物联网监测监控或其他智能监控系统,多数园区生产管理、质量安全溯源、综合性服务平台等信息化技术平台尚未搭建,各园区信息平台之间缺乏互联互通,导致先进管理方式、技术成果没有在各个园区推广使用,没有形成园区信息交流联盟。

2.3 机会分析(O)

2.3.1 政策机遇。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的外部机遇,中央一号文件先后七次对园区工作做出部署,为园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自治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农民受益”的园区建设与管理的原则,出台了《广西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实施方案(2014—2020年)》、《广西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广西农业科技园区监测评价办法》、《广西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等政策文件,为推进园区现代化建设,培育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提高广西农业科技园区整体竞争力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为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新的模式。

2.3.2 发展机遇。广西的农业发展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阶段,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广西发展现代农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广西农业科技园区初步形成了政府为主导,集成人才、信息、科技、资本等要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集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日益完善的海陆空交通网为广西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海运方面,广西是我国西南部省份借助海道进出口的最重要选择;陆运方面,2014年,南宁市正式开通高铁,目前已通车的有南广线、贵广线、南昆线,在建的有南宁至香港专线;空运方面,2014年,广西本土的航空公司(北部湾航空)正式投入运营,目前广西正式运营的机场有10个,在建机场有3个。交通网的日益完善强化了广西的区位优势,多数园区以生产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在我国北方拥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发达的交通网络降低了运输生鲜农产品的成本,同时提高了产品的运输效率。

2.4 威胁分析(T)

2.4.1 园区同质化现象严重。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发展特色产业。通过调研发现,同质化已成为园区建设发展过程中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多数园区产业格局相似,园区主打的农产品一致,经营策略趋同,农产品附加值的70%都在深加工环节,目前多数园区缺乏深加工等配套产业,园区产业多集中在农产品生产,产业过于单一,使得园区缺乏竞争优势,同质化现象的突出又加大了园区之间的竞争,使得园区发展陷入了恶性循环。

2.4.2 农产品供需关系失衡、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改革开放40多年来,广西已基本解决了农产品总量不足的问题,但与之相对的是广西农产品供求出现的失衡,园区生产的生鲜水果产量充足,价格低廉,然而市场需求不足,存在积压滞销的现象,供需关系失衡。在农产品成本方面,农产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需要多个环节,各个环节层层加价,加之生鲜水果易腐易损的属性,导致运输成本上升。此外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务农人员出现短缺,造成了劳动力成本上升,运输成本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导致了农产品成本高居不下。

3 广西农业科技园区矩阵分析与对策研究

3.1 广西农业科技园区SWOT矩阵分析

根据广西农业科技园区目前发展建设的情况,结合SWOT矩阵,提出广西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的四大策略,包括SO(增长型)策略、WO(扭转型)策略、WT(防御型)策略和ST(多元型)策略。

3.2 对策研究

3.2.1 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规划顶层设计。无论是国家级或是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发展都离不开顶层设计,顶层设计的建设决定了园区的前进方向。要强化政府对园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督导,一是要考虑不同地区园区的定位问题,依托广西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努力培育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例如桂东南土地肥沃,平原较多,应建设以水稻、甘蔗为主导产业的园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带动当地的产业发展;桂东北属于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问题严重,不适宜水稻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相比之下月柿、毛葡萄等作物更適宜当地的环境,应建设以毛葡萄等为主导产业的园区,同时与当地科研部门合作,做好毛葡萄良种繁育,提高毛葡萄的质量品质,进一步延长加工链,开发葡萄酿酒、葡萄干制作等配套产业,形成良种繁育、作物生产、加工制造的一体化体系。二是要将园区的发展建设纳入到自治区、市、县的总体规划中,明确园区的目标方向、功能定位、保障手段等。

3.2.2 做大优势产业,做到差异化、规模化经营。同质化问题影响着园区的建设发展,解决这一问题要从不同角度管理生产和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入手一是在做大优势产业的同时追求差异化生产,这样既减少了类似产品之间的恶意竞争,又获得巨额的利润,提高了园区的竞争力;二是通过规模化经营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打造“园区+企业+农户”、“园区+企业+合作社”等模式,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从而获得更大的规模效益,通过统一的种植、采摘、加工、运输、管理形成以某一农产品为中心的核心区,扩大当地的影响力,增强园区的辐射带动能力。

3.2.3 引入市场机制,拓展投融资渠道。政府应发挥其主导作用,研究制定财政扶持政策,同时引入市场机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一是通过吸引社会、企业、个体的资金投入,丰富园区投融资链条,形成多元投入的格局。二是成立或引进园区投融资机构对园区的资金进行管理,建立市一级的联席机构,组织好资金的统一运作,对投融资进行协调和管理,提高整个园区资产的运作效率。

3.2.4 以企业为建设主体,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从山东、北京等地区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来看,农业科技园区主要是以企业为建设主体。在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之后,以政府为主导通过优惠政策吸引、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吸引企业入驻园区,政府负责水、电、网络、道路交通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企业只需要入驻园区,这样企业可以把精力放在了入驻园区后的自身建设上,减少了企业的投入,增强了园区对企业的力。

3.2.5 加大研发投入,重视吸引人才。一是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科研环境,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发展前景较好的农业高新产业,发挥科技引领带头作用,促进园区大发展。二是重视人才。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仅是财力的投入,更要人力的投入。加强与广西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依托自治区科研院所、市县农业科学院和农业研究所、特色作物试验站等开展“桂农驿站”项目,将“驿站”设立为广西农业科研院所的分站,覆盖广西各个地市,由高校、科研院所定期下派优秀人才进驻“驿站”,为园区提供科技成果信息共享、技术和投融资等服务,带动园区周边农民增收脱贫。三是建设园区信息交流联盟,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加强各个园区之间的交流联系,集成专家远程诊断技术、RFID技术、电商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搭建统一门户的广西农业科技园区交流平台,面向园区企业和种养大户等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服务、农产品电商服务、农业病虫害远程诊断服务、农业科技培训服务、园区物联网监测监控以及农业科技园区管理服务,同时搭建视频会议交流系统,每月开展会议交流会,为各园区开展合作项目、共同承担科研课题创造条件。

3.2.6 完善园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做好技术转移服务。园区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技术,加大产学研投入,促进更多农业科技成果的创造与应用。同时搭建农业科技成果展示云平台,与各园区实际需求对接,将科技成果通过平台分享给各个园区,为园区提供科技成果信息共享、信息咨询、人才、技术等服务,及时解决园区所面临的的技术供需问题,完善园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1] 刘丽红,李瑾.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及模型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8):451-453.

[2] 曹冬英.“一带一路”战略中广西的SWOT分析及发展途径研究[J].学术论坛,2015,37(3):72-76.

[3] 陈阜,王喆.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特征与发展方向[J].农业现代研究,2002,23(2):133- 136.

[4] 刘长柱,周华强,冯文帅,等.四川省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战略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7,46(23):253-256.

[5] 卢平,徐士军.宿迁市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对策建议[J].江苏科技信息,2019,35(9):14-16.

猜你喜欢

建设发展SWOT分析广西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浅谈电教与环境文化在高校发展建设中的作用
试论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