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户苗寨——天下西江

2019-09-19杨天祥

大众科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银饰苗寨吊脚楼

无论你是热爱旅游的国内同胞,还是海外远道而来的朋友,如果你没有去过西江,就不算真正的来过贵州,就不算真正的体验苗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风俗。

西江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为什么叫“千户苗寨”呢?是因为聚居着一千二百多户苗族人家,所以称为“千户苗寨”。这里多山的地形特征,限制了耕地资源,但祖先们很聪明,他们利用这里的地形特点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吊脚楼,上千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可以说,西江千户苗寨是依山而傍水的,发源于雷公山的白水河,沿著山岭蜿蜒而下,自东南向西北汇集了四条小河后,流入了西江谷地,来到了千户苗寨成为他们的母亲河。白水河滩上的鹅卵石为建造吊脚楼基础和铺设山路、铜鼓场提供最佳材料,清澈的河水为苗人饮用、洗衣、沐浴、苗童嬉戏以及雨季涨水放木运输默默付出。河上的风雨桥,为在河上和过往劳作的苗人小息、遮阳、挡雨,也为玉带般的白水河点缀得更加秀丽。

俗话说山美水美人更美,西江人对美的追求也是很有讲究的,西江的姑娘都会给自己扎头发,这可跟普通的扎头发不一样,当地俗称“挽鬏鬏”,姑娘们会把自己秀丽的长发全部都挽到头顶,用黑色的毛线把头发都巧妙的捆起来,再插上一朵自己喜欢的大红花,这花不能小,要大的,在头顶上闪闪发着亮,也体现出西江人的热情大方。不仅如此,西江人自己身上穿着的服饰也很讲究,都是自己一针一线亲手绣的,一件衣服由好几部分组成,不同的部位绣有不同的花纹,这些看似很随意的对称花纹,其实有很深的文化传承和历史传说。 初到西江,你会看到西江姑娘头顶上带着银晃晃的银帽子,有的带着如同牛角一样的银饰,这些银饰制作精巧,由专门制作银饰的苗族人亲手做的,看似简单,做起来实则是很复杂的工序,由绘图到雕刻和制作有30道工序,包含铸炼、吹烧、锻打、焊接、编结、镶嵌、擦洗和抛光等环节。一个千户的寨子,可能也就只有几家这样的手艺人,而这些制作银饰的手艺,也是经几代人传下来的,传下来的不仅是手艺,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到了西江,你会惊叹,“这里人的居然如此热情好客”,到了苗家人的家里的,就像进了酒窖子,一群苗族姑娘站在你的身旁,或举杯或执壶,边唱边跳,争相给你敬酒,一刻间把所有的热情都给了你,这种喝法叫“高山流水”,还有令游客闻风丧胆的“十二道拦门酒”,这是古老的迎宾习俗,也是苗家人最赤诚、最隆重、最能体现主人好客、最能表现客人实在、喝酒酣畅的一次展示。

无论你是从何而来,五湖四海的朋友,只要你到了西江,就是苗家人的朋友,就有喝不完的酒,哼不完的苗族飞歌!(编辑/侯帮虎)

作者简介:杨天祥,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18级园艺专业在读生,现跟随我校贵州省植物生理与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刘杰老师从事高山杜鹃花卉研究。

猜你喜欢

银饰苗寨吊脚楼
Stilted houses in harmony with nature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吊脚楼
山城吊脚楼
高浮雕银饰
西江千户苗寨
王芝藕
苗族民居吊脚楼的再生设计
银饰变黑如何恢复
美丽的千户苗寨
如何使氧化的银饰翻新
吊脚楼“直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