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传承与创新:百年老校校本课程建设之路径探索①
2019-09-19赵文红
赵文红
摘要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小学在校本课程建设中,通过对百年书院课程文化的梳理与传承,开发出“卓秀书院课程群”校本课程体系,有力推动了育人目标的落地。一是通过追根溯源,提炼书院课程“卓越”文化基因;二是汲取书院课程精华,构建课程目标和总体框架;三是突出学生自主发展,采用任务群方式推动课程落地:四是强化制度、师资等方面的保障,形成课程发展长效机制。
关键词校本课程建设;学校文化;书院文化;卓秀书院;课程群;学习任务群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19)08-0038-03
作为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和实现个性化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校本课程建设在当前已得到普遍重视与开展。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如何提取学校文化中的优秀基因,并基于现实需要有效传承与创新,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小学(以下简称“良乡小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自2014年起通过追溯学校起源与发展,系统梳理文化脉络,凝练出“卓秀教育”文化品牌,并确定了“卓尔立,秀而实”的核心价值观和办学理念。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发出“卓秀书院课程群”校本课程体系,有力推动了育人目标的落地。
一、追根溯源,提炼书院课程“卓越”文化基因
良乡小学是房山区教委直属的百年书院式小学,学校发源于京师著名学府卓秀书院。卓秀书院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据传为当时京师第二大著名书院,建院宗旨为培育栋梁之材,迄今已有172年的办学历史。结合清朝时期书院培养国家良才的功用,“卓秀”便成为当时书院承载的价值期盼,也即“培育卓越优秀人才”。170多年来,学校虽然八易其名,但精神永续。
为了传承卓秀书院课程发展中蕴含的优秀基因,我们在对学校历史文化進行整体挖掘的基础上,又对书院不同阶段课程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由此深刻感受到: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书院课程表现出不可忽视的弊端,但也有可以传承与发扬的精髓。例如:书院课程发展的各个时期,都非常注重培养卓越人才,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完成对学生的基础培养、兴趣引导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此外,当时书院具有的四大功能“存史、教化、资治、述异”,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和课程建设都具有一定启发意义。基于对书院课程发展历史的梳理和借鉴,学校自2014年起开始构建“卓秀书院课程群”校本课程体系,以全面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着力培养“德才好、知行佳”的卓秀少年。
二、古为今用,构建校本课程目标和总体框架
课程目标决定着课程实施的方向。学校围绕培养卓秀少年的育人目标,确立了促进学生“基础厚实、兴趣持久、自主发展”的课程目标,在此基础上,结合卓秀书院时期的课程特点,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例如:卓秀书院和当时的大多数书院一样,祭祀、讲学和藏书构成其三大事业,同时书院教学还非常注重实践。其中书院课程中的祭祀活动包括一系列礼仪,启发我们学校要注重开展礼仪教育,让学生在经历有仪式感的教育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为此我们开发了礼仪课程。书院的讲学形式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学校可以通过设置讲坛的形式,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于是衍生出我们的讲坛课程,让学生在读、诵经典诗文的基础上,通过讲坛形式进行实践内化。借鉴书院课程的藏书功能,我们开发了场馆课程,包括走进著名博物馆和学校校史馆相关课程。针对书院课程注重实践的特点,我们借鉴开发出耕读课程,主要包括诵读类和实践类两种。在此基础上,学校“卓秀书院课程群”总体框架构建成型(见图1)。
同时,我们还提出了“卓秀书院课程群”建设的几个原则。一要体现基础性。即“卓秀书院课程群”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应立足于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二要体现发展性。即把为学生发展服务作为课程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在传承学校百年书院文化特色的同时,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三要体现现实性。即课程开发主要依靠学校自身力量完成,所以要充分考虑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和学生发展实际。四要体现主体性。即在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充分重视师生的主动参与,关注学生的信息反馈,不断完善优化“卓秀书院课程群”建设。
三、突出“自主”,依托“任务群”推动课程有效落地
为了突出学生的自主发展,我校“卓秀书院课程群”采用任务群的方式组织实施:一个个学习任务组成同一性质的任务群,同一性质的任务群组成课程科目,一组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科目又形成课程群。这个过程彰显的是如何把学生一次次的学习经验有效汇聚,最终达成促进学生“基础厚实、兴趣持久、自主发展”的课程学习目标。目前我校已经开发的六大任务群包括卓秀校史课程、卓秀抗战纪念馆课程、卓秀诵读课程、卓秀节日课程、卓秀节气课程、卓秀礼仪课程。下面以“卓秀节气课程”任务群的实施为例,介绍其实施过程及要点。
作为我校“卓秀书院课程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卓秀节气课程”总目标包括三方面:一是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中的气候、物候、农事、养生、习俗等相关知识,并运用其指导生产生活;二是让学生通过经历搜集资料、观察体验、汇报交流等实践活动,逐渐形成观察、表达、创新、合作等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三是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产生对自然的浓厚兴趣以及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产生民族自豪感。在总目标统领下,学校还对各年级的课程目标进行了细化(详见表1)。
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依据学生需求,“卓秀节气课程”形成“春”“夏”“秋”“冬”四部分,每部分均安排节气由来、气候特点、动植物变化、农业现象、生活习俗、节气养生、农谚诗词、实践活动八个方面的内容,并突出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教材内容编排方面,涉及科学、语文、劳技、品社等多个学科,通过主题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方式上,低年级注重浅显认知、参与体验;中年级重在记录积累、观察实践;高年级重在合作探究、实践创新。
学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以年级组为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实施方案,各年级依据目标内容开展相应活动,一般每学期4~6课时。同时学校还深入落实学生自主选题流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研修任务卡为载体,依据所选研究主题,通过自主研修和小组研修的方式,跟随导师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学习,并根据任务情况设置研究时长,导师则要对学生的研修给予适时指导和帮助。
四、多方保障,形成校本课程发展长效机制
1. 完善课程管理制度,推动课程有效运转
为了使“卓秀书院课程群”有效实施和运转,学校制定了“卓秀书院课程群”运转章程,就组织管理、队伍保障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同时明确课程管理流程,包括“课程申报→课程审核→纲要发布→学生選课→具体实施→课程评价”六个环节,使课程管理向“开放管理、下放权力、增强自主”方向发展,以推动课程的深入实施。此外,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学校还以“卓秀节日课程”和“卓秀节气课程”为试点,尝试让学生流动选课,并初步形成学生选课操作流程。
2. 提升教师科研素养,有效助力课程实施
学校把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作为校本课程建设和落地的重要途径,并借助市、区、校各级资源,通过扎实有效的培训,提高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以及对学科本质的把握,为构建有效课堂、促进课程开发奠定坚实基础。学校还要求教师立足科研,寻求专业化发展。目前学校每项重点工作都有与之配套的课题,每个课题都有相应专家指导,教师人人都是课题研究者,在科研中锻炼自己,实现专业化发展。
3. 优化课程相关评价,提升课程实施效果
“卓秀书院课程群”在课程评价过程中坚持五大原则,即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公平性原则、素质培养原则和全面性原则。同时评价注重过程与结果,强调从不同维度对课程予以评价。一是对“卓秀书院课程群”的整体评价,指向课程群各科目课程,主要从课程纲要、课程实施、课程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贯串课程开发和实施全过程。二是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用多维度、发展性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课程参与态度、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学习成果展现等。三是对教师的评价,学校参照《房山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结合《学科实践活动评价表》和《秀而实的课堂评价量表》,通过日常学科抽测和期末检测方式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业绩,分学期进行,学年进行总评。
“卓秀书院课程群”开发实施五年来,我们亲眼见证了干部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全校80%的一线教师参与了课程建设,其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在自主学习任务活动中积极实践,综合素养不断提升。很多家长也随着课程的深入开展,走进学校和孩子们共同学习成长,有力促进了家校间的理解与合作。
(编辑?王淑清)
注释:
①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百年老校的文化传承研究—以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小学为例”(课题批准号:BDIB160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