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民办本科院校专业动态调整分析研究
2019-09-19沈佳瑛
沈佳瑛
(燕京理工学院,河北 廊坊 065201)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但是作为人才培养摇篮的高校却滞后于社会发展速度,在专业设置方面调整速度较慢,特别是公办院校,受机制、师资、办学条件等所牵制,无法很快地调整专业设置。民办高校拥有机制灵活的优势,可以在专业动态调整方面做更多的尝试。
一、产业行业发展趋势
(一)全国未来重点产业分析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国制造2025》等文件精神,我国未来几年重点发展的产业是智能化制造、交通行业、信息技术,以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贸易、旅游业等。
(二)京津冀一体化产业发展趋势
由工信部等多部委联手制定的《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中看到,信息技术、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教育培训、健康养老、金融后台、文化创意、体育休闲等八类产业需河北、天津承接。目前,北京向河北转移的工业项目超过80个,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在京津冀协调发展大局下,传统制造业正在北京天津呈现出递减的态势,而文化创意、电子信息以及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正在逐步向京津集中,并成为新的发展支撑。
(三)全国产业结构分析
从2005年以来,我国第一产业一直处于低位,第二产业自2010年后处于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呈平稳上升趋势。2014年以后,第三产业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比重。
(四)京津冀产业结构分析
京津冀三地的产业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北京市第三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且发展较快,第二产业稳中有降;天津市第一产业占比同样很低且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占比有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占比逐年增加,总体来看,在天津的发展中,第二产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河北省第二产业比重一直大于50%,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未来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从以上对产业发展的分析可以得出,在专业设置上可以结合产业发展进行动态调整:
1.可以适当发展与第二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同时改造、升级传统学科专业。
2.动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与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态势相匹配。
3.未来十年与制造业相关,特别是新型制造业的工科人才仍将大有前途,以物流业、商贸类为代表的服务管理类人才大有可为,与智能化相关的新兴产业将成为未来人才需求新的增长点并对传统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河北省民办院校专业设置分析
由于河北省民办本科院校较北京和天津多,因此本文以河北省民办院校做主要研究分析。
2018年6月,河北省发布了2017年就业率较低的5个本科专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23个本科专业名单,在河北省开设院校在20个以上的专业共有33个,专业重置率还是比较高的。
对河北省17个独立学院和6个民办本科院校共23个院校的专业设置进行分析。①整体上看,民办本科院校专业调整力度较大,很多专业已经暂停招生或撤销,部分院校暂停招生的专业占比超过50%。从专业设置上看,民办高校的招生专业均为市场认可度较高的专业。
表1 2018年河北省民办本科院校招生专业情况表(按学位门类)
在同类院校中,除艺术类、医药类院校外,各校招生门类主要集中在管理学、工学、经济学、艺术学、文学门类,特别是管理学和工学两个学科大类。
整体上看,民办院校现有专业设置基本合理,能够与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但是专业重置率较高,没有完全形成特色专业和专业特色。民办院校应充分利用机制灵活的特点,完善专业调整动态机制,依据产业发展需要,升级改造传统优势专业,凝练特色打造金牌专业,充分调研申请特色专业。不断提高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 注 释 ]
①数据来源:阳光高考网站、《2018年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学校官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