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数字化模型及3D打印导板技术在骨盆骨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2019-09-19阿吉木克热木祖丽菲亚买买提艾力梁志林艾克白尔吐逊
阿吉木·克热木,祖丽菲亚·买买提艾力,梁志林,艾克白尔·吐逊
骨盆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高能量损伤,受盆骨解剖结构及伤情复杂等因素影响,患者的致残率及病死率均很高[1]。盆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周期长,易导致肌肉萎缩,且难以准确理想的对骨折进行修复,因此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2-3]。传统的手术治疗,常因不稳定性骨折、手术时间长及复位不够稳定等因素影响,增加患者手术风险,并且手术计划制定主要通过影像片在医生脑中进行模拟,对手术的准确性造成影响[4]。近些年计算机辅助技术在骨科临床被推广应用,通过计算机辅助数字化模型设计,可对骨盆骨折进行迅速且准确的诊断,并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的导板,从而在术前进行准确规划[5]。目前关于计算机辅助数字化模型及3D打印导板技术在骨盆骨折手术中的报道较少,因此笔者通过对盆骨骨折患者给予计算机辅助数字化模型及3D打印导板技术治疗,以期为骨盆骨折的快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8年4月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96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者均符合盆骨骨折诊断标准[6],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排除标准:(1)合并有心肝肾功能障碍者;(2)手术禁忌证者;(3)长期使用非甾体类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者;(4)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各48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盆骨折修复手术:消毒铺巾,气管插管全麻后,髂腹股沟入路切口进行盆骨复位,C臂X线机引导下,取仰卧位,沿髂骨前嵴做髂腹股沟入路的第一窗口切口。切口向前延长至髂嵴的最上部,向下达髂前下棘,骨膜下分离髂肌,向内侧牵开髂肌和腹腔器官,暴露骶髂关节,将2个尖Hohmann拉钩插入骶骨翼,向内侧牵开腹腔器官,骶髂关节通过筋膜显露后,用髂嵴上的大骨钳复位半骨盆。复位后用2个多孔骨盆重建钢板和3.5 mm螺丝钉将骶髂关节固定,置引流后关闭软组织,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检查无异常后,缝合包扎。
观察组采用计算机辅助数字化模型及3D打印导板技术治疗:术前在计算机系统上将骨盆骨折断层以DICOM数据的形式导入Mimics 20.0软件中,通过定义上下、左右、前后方向后显示出水平面、冠状面、矢状面进行360°旋转观察,建立三维模型,从而确立骨盆骨折的部位、诊断及分型。将三维模型数据转化为STL格式,输入3D打印机(杭州铭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打印出与真实骨盆骨折形状大小一致的全方位、立体骨折模型,根据此模型设计手术导板三维模型,将三维导板数据转化为STL格式,输入3D打印机中,打印出个体化设计的手术导板(见图1),模拟手术操作从而制定手术方案。
图1 女性骨盆骨折患者计算机辅助数字化模型
实际操作:术前对手术导板进行消毒,患者气管插管全麻,仰卧于可透视手术台上,于腰骶椎下方垫一软枕,将患者稍抬离手术台。根据3D打印盆骨模型及3D打印导板,术前确定应使用的螺丝钉数目和位置。将3D打印导板与外固定支架匹配契合并贴合,根据耻骨支螺钉导向孔方向插入克氏针,从而确定皮肤穿入位置,做好切口,沿导板导向孔方向通过切口将导针钻入骨内,C臂X线机确定好深度,然后松动导板连接处,沿导针的逆方向去下,沿导针拧入空心拉力钉,C臂X线机透视骨盆正位、闭孔斜位、髂骨斜位确定螺钉位置合适,活动髋关节无异常后,缝合包扎。
2组患者术后给予为期5 d的常规预防感染治疗,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与方法
1.3.1 手术效果情况:对2组手术效果情况进行观察,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
1.3.2 骨折愈合及盆骨功能情况:(1)术后3个月,对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价[7]。①优,术后患者步态正常且无疼痛,关节活动范围>75%;(2)良,术后步态正常但有轻微疼痛,关节活动范围在50%~75%之间;③及格,术后患者轻度跛行伴中度疼痛,关节活动范围<50%;④差,术后患者跛行伴明显疼痛,关节畸形。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2)骨折复位质量满意度评价[8]。术后6个月,采用Matta评分标准进行评价。①非常满意,术后X线片显示,移位<1 mm;②满意,术后X线片显示,移位1~3 mm;③不满意,术后X线片显示,移位>3 mm。(3)盆骨功能评估[9]。随访1年,根据Majeed骨盆骨折评分系统进行评估。①优,评分≥85分;②良,评分在70~84分之间;③可,评分在55~69分之间;④差,评分<55分。
1.3.3 术后并发症情况:统计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神经损伤、切口感染、骨折愈合不良、深静脉血栓等。
2 结 果
2.1 2组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2.2 2组术后骨折愈合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的优良率为95.84%(46/4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17%(3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2组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满意度情况 随访1年,术后观察组Matta功能评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4。
表4 2组患者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满意度情况 [例(%)]
2.4 2组术后盆骨功能情况比较 随访1年,观察组Majeed骨盆骨折评分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5。
2.5 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031,P=0.025),见表6。
表2 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表3 2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比较 [例(%)]
表5 2组患者术后盆骨功能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盆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科损伤,在全身骨折中可占到3%左右,骨盆骨折常会合并多发损伤,导致患者伤情严重,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0-11]。因盆骨形态不规则,解剖结构复杂,周围分布重要的神经和血管,临床治疗难度大、风险高,若处理不当会加重患者创伤,导致畸形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因此盆骨骨折是骨科临床最棘手的问题之一,骨盆骨折修复是骨科领域最具挑战性的手术[12-1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在骨科领域中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并使骨科微创技术得到不断提高[14]。通过结合医学影像数据,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的骨模型,对骨科手术有极大的应用价值。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快速成型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三维数据重建,逐层打印、叠加成型的方式将可黏合材料打印成目标物体[15]。有研究表明[16],计算机辅助数字化模型及3D打印技术,可对盆骨骨折进行准确的诊断,明显高于传统的CT和X线诊断。
近些年3D打印技术在骨科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包括术前计划、手术导板、手术置入物打印等方面,其中3D打印导引板技术应用最广,尤其对复杂的骨盆骨折的诊疗效果明显[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这是因为通过计算机辅助数字化模型,可对骨折部位进行全方位的模拟观察,并可观察骨折部位骨质的详细情况,而传统手术仅可通过术前CT三维重建结果观察盆骨骨折情况,不能够实现任意角度的观察,医师术前在脑中模拟手术,然后制定手术计划,从而严重影响手术的进程,增加手术时间,并增加术中出血量。通过计算机辅助数字化模型及3D打印技术可使医师触摸盆骨骨折线的走行方向,充分了解骨折块的具体形态,观察周围血管情况,从而术前可对手术进行精确规划,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输血,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缩短骨折愈合时间[1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愈合优良率比对照组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随访1年,术后观察组Matta功能评分满意率和Majeed骨盆骨折评分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这是因为传统手术操作难度大,为提高手术效果,医师需要通过C臂X线机不断进行观察,使得透视次数增多,患者辐射损害也增加[20]。传统手术创伤大,对软组织的损伤更重;盆骨解剖结构复杂,螺钉置入较困难,位置不当易造成严重并发症。而计算机辅助数字化模型及3D打印技术,可通过3D打印出骨折模型,使医师进行多次体外模拟手术,可设计出最适用的手术入路,减少创伤,通过有效固定达到精准治疗的效果,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21]。通过3D打印导引板技术可避免传统手术中器械与患者个体差异,导致匹配度低的情况,从而使器械与患者骨折部位达到最佳匹配,提高术后愈合率[22]。通过骨折模型可有效对骨折进行诊断,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方案及操作的危险性,提高患者依从性,利于患者术后愈合。通过在模型上反复复位演练,可取得良好的复位效果,提高骨折复位满意度,从而有利于患者术后盆骨功能的稳定恢复。
综上所述,通过计算机辅助数字化模型及3D打印导板技术对盆骨骨折进行诊疗,可使手术更精确,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骨折复位满意度,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表6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例(%)]
利益冲突:无
作者贡献声明
阿吉木·克热木: 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论文撰写;祖丽菲亚·买买提艾力:分析数据,资料搜集整理;梁志林:进行文献调研与整理;艾克白尔·吐逊:进行统计学分析,论文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