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果蔬:天空之城的新名片
2019-09-19南北宝
文|本刊记者 南北宝
理塘,这座天空之城,曾因海拔高,景色美而成为万众游客心驰神往之地,如今,这片美丽的土地,又因“极地果蔬”而名扬海内外,成为高原之城新“名片”。
理塘天然优势有助于生产有机错季节农产品
川藏线穿越理塘高原,在广阔的毛垭坝草原上划过优美的弧线。
“40年前,理塘人吃菜是难事。那时,理塘的技术水平差,种不出菜;交通条件差,运不进来菜,即使运来菜也都卖得很贵。”在四川甘孜州理塘县,51岁的县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洛绒泽仁回忆道。
理塘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4014.187米。过去由于海拔高,气压低,氧气稀薄,土地条件差,普通农作物生存条件十分脆弱,除了青稞、土豆,其他蔬菜几乎无法种植,世世代代理塘人靠挖虫草、养牦牛,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
“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理塘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科技创新变自然劣势为天然优势。如今,优质绿色的“极地果蔬”不仅丰富了当地人的餐桌,还远销中国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成为理塘这座“天空之城”的新名片。
“理塘水土养育理塘人”
理塘真的不能种菜吗?1991年,理塘农科所开始在甲洼乡试点种植蔬菜;2002年,农科所开辟濯桑乡种植点,与1991年相比,这次的试种规模有所扩大,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无法满足广大理塘百姓的三餐需求。2007年,在政府号召下,理塘农户的房前屋后都建起了蔬菜微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百姓的吃菜需求,但如何将这一模式推广,在理塘实现大规模蔬菜种植,仍需要进一步摸索。
“真正大面积发展蔬菜种植是在2013年。”洛绒泽仁介绍道。2013年,圣地农庄在濯桑乡种植了1000亩10余种蔬菜,算是真正意义上告别了以往的小打小闹。2017年3月9日,理塘县成立了甘孜州首个集农业生产、科技开发、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园区—濯桑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园区由甲洼田园综合体、康藏阳光现代生态农业双创中心、圣地农庄原种示范基地组成,理塘蔬菜种植开启“集团军”发展模式。
经过30多年的探索与发展,曾经“高处不胜寒”的理塘已成为果蔬之乡。“天空之城”是如何将自然劣势变天然优势?康藏阳光现代生态农业双创中心总监苏永根介绍说,理塘平均海拔4300米,虽然高,但是空气清新,昼夜温差大,阳光充足,全年日照时间平均2638小时;这里的土地虽然石头多,但是无污染,经过前期平整后,土地的肥力非常强。此外,由于是高海拔地区,这里的水质很好,属于天然矿泉水,有机质达到6.0。这一系列天然优势都有助于生产有机天然错季节农产品。“通过科技,证明了高原之城理塘同样可以种植优质蔬菜。”苏永根说。
如今的理塘已经告别了白菜、萝卜、洋芋的“老三样”种植格局,成功栽培了小番茄、大棚西瓜、水果黄瓜、青椒等20余种蔬菜,极大丰富了理塘当地民众的餐桌。未来,理塘将进一步加大高原“绿色果蔬”产业发展力度。目前已完成建设10000平方米标准化育苗中心、5000平方米EPS智能模块化冬暖大棚、600吨标准化蔬菜冷链库,种植有机果蔬8300亩,年产量8100万斤,产值高达6880万元人民币。
理塘农户的房前屋后都建起了蔬菜微棚
通过科技,证明了高原之城理塘同样可以种植优质蔬菜
理塘果蔬直销港澳台
遵循着“要想富,先修路”的老话,伴随着产业发展,理塘开始了公路革命。
改革开放前,理塘只有国道318线170公里和省道217线90公里,区乡不通公路。经过30多年的修路、架桥,到2013年,国道318线、省道217线理塘段全部实现油路,理塘成为连接川藏318国道、川滇217省道的结合部和连接甘孜州南部5线的交通枢纽。2017年11月底,理塘县共建农村公路890公里,其中通乡公路417.7公里,通村公路472.3公里,乡镇通畅率达到100%,通村通畅率达到95%以上,理塘通乡油路、通村公路基本建设完成。
有了顺畅的交通,理塘的“极地果蔬”走下高原不再是梦。2017年9月,康藏阳光现代生态农业双创中心成为供中国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备案蔬菜基地。2018年,康藏阳光现代生态农业双创中心对周围合作社300亩土地进行土地托管,选定白萝卜作为主力单品,供应珠三角市场以及港澳台地区。9月7日,5台满载135吨理塘高原萝卜的冷链车缓缓开出康藏阳光蔬菜生产加工基地,标志着理塘县供港澳极地果蔬专车首发开运。3天后,萝卜成功运送至珠海,随后在深圳进行分装,最终进入港澳市场。
理塘县现代农业三产融合统筹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杨志华感慨道:“10年前,由于交通不便,从理塘到成都得两天两夜,遇到恶劣天气就更不好说了。如今,运到珠海仅需要3天时间,真是想都不敢想。随着国道、省道、乡道、村道的不断完善,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使更多消费者享受到了理塘天然健康的‘基地果蔬’。”
理塘县成立了甘孜州首个集农业生产、科技开发、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园
在理塘实现大规模蔬菜种植,仍需要进一步摸索
极地果蔬实现自身造血
今年27岁的珍它是一位地道的理塘人。小时候一到虫草季,他就跟着家人到山里挖虫草。由于山上海拔高,经常会遇到极端恶劣天气,一天能经历四季,每年的收成也不稳定,几乎是靠天吃饭。2017年,珍它成为康藏阳光现代农业双创中心的一名拖拉机驾驶员,年收入5万元。珍它高兴地说“现在的工作比原来好多了,离家近,赚得还比原来多!”
在理塘,像珍它一样,因极地果蔬产业而生活好起来的人还有很多。在甲洼田园综合体甲洼玛吉阿米花园农场,按照“耕地集中、产业飞地、龙头经营、按股分红”的发展思路,集中流转甲洼镇耕地1850亩,其他贫困村依托产业扶贫资金,将产业“飞地”到园区。园区引进龙头企业承担生产、经营、销售服务,贫困村按股分红。2017年底,全县共有三乡五村实施了13个设施蔬菜大棚产业飞地,带动贫困村群众年均收入41.6万元。
为实现造血,理塘县在濯桑现代农业双创中心还建立了“双创”实训基地,整合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四川省畜科院的人才资源优势,开展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订单式、定向型”培训。目前已开展培训12次,培训480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专业合作社300人次,实现了“培训一次、就业一批、脱贫一批”的目标。
理塘,这座天空之城,曾因海拔高、景色美而成为万众游客心驰神往之地,如今,这片美丽的土地又因“极地果蔬”而名扬海内外,成为高原之城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