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养结合的健康之路

2019-09-19甘贝贝

今日中国 2019年9期
关键词:老年医学医养养老院

文|甘贝贝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自成立以来,在医养结合方面不断探索实践,研究总结出医养结合最贴近老年人的“三种做法”“两个标准”“一套办法”和“五条基本经验”,破解了“养老院看不了病,医院养不了老”“医养结合难落地”和“健康产业做不大”的困境与难题。

面对新时代、新需求、新机构,应有新理念、新理论、新标准,配合政府引领和推动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发展。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范利(右三)参观山东省临沂市凯旋医养集团

“三二一五”使医养充分融合

解决老年健康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推进医养结合,利用中西医、大数据和高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换句话说,就是精准诊断,精准预防,精准治疗。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文件,各级地方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全国掀起了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的高潮。据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范利介绍,面对新形势,学会把“医养结合”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安排了一名专职副会长负责,专门成立了医养结合管理部和医养结合促进委员会来推动,并在全国8个地方设立试点,最后成功总结出三种做法:政府主导的区域化医养结合模式、企业家主导的风景区医养结合模式,以及大医院主导的“院中院”医养结合模式。

“当前,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愈发突出,人口结构高龄化,约有1.5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且空巢家庭城乡平均超过50%。”范利说,上述三种模式分别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有很强的互补性,且建设成本低,经营效益高。同时,基本覆盖了本地域全体居民,兼顾了健康老人、亚健康老人、慢病老人、高龄高危老人的不同需求,非常值得推广。

“两个标准”即《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建设基本要求》和《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等级评定规范》,由该学会于2019年5月初在成都召开的第五届中国老年医学与科技创新大会上正式发布。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秦小玲认为,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至新时代的新产物,制定建设标准和等级评审标准,为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正名和领航作用。

在医养结合服务的探索实践中,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根据201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改委等12个部委联合颁发的《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努力挖掘医药宝库,研究总结出了一套治未病、疗慢病、促康复、抗衰老的中医药和自然医学的技术方案和产品,即“一套办法”。旨在推动中医药特色的健康服务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的深入发展。

“‘五条基本经验’是学会5年来通过不断研究、实践和艰苦探索所得。”据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陈运奇介绍,五条基本经验,一是要坚持“政府主导,专家指导,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医养结合是重大民生工程,没有政府的主导,有关专家和企业家的积极性难调动,事业难成功。二要做好“区域化医养结合模式”,必须坚持“按辖区,呈体系,创机制,全覆盖”的原则部署,按“互联网+市(区、县)、乡、村一体化”的模式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解决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逐步实现全民健康。三是要建设医养结合服务机构,首先要精准服务对象,明确服务内容。服务对象不精准,服务内容难定位,这是目前全国一半以上养老机构运营不景气的主要原因。四是健康管理与医养结合相伴而生,相辅而成,健康管理与医养结合,对实现“全民健康”至关重要。健康管理的重点是医养结合服务,即治未病,疗慢病,促康复,抗衰老,所以坚持“互联网+健康管理+医养结合”才是人类健康的最佳模式。五是医养结合服务的核心技术在中医药为主的自然医学中,需要努力挖掘,研究和提高。

四川成都青城国际颐养中心,以二级医院为依托,医养康一体化

据范利介绍,为了给全国医养服务源源不断地输送合格人才,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编写了《老年照护师规范》的团体标准和《全国老年照护师培训教材》,以解放军总医院为基地,成立了全国老年医学与照护培训中心,并在全国建立了43个培训基地。

在基本职业要求方面,根据《老年照护师规范》,老年照护师需要掌握老年照护技能,负责老年人进餐、排泄、洗漱、更衣、清洁、翻身、助行等日常护理,引导老年人参与康复和健康锻炼;负责与老年人交流沟通,协助实施心理健康计划及心理疏导;掌握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等;了解老年基本综合评估,能配合医疗护理人员进行主动观察、记录照护对象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熟悉老年常见病慢性病表现,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心理、饮食、服药、康复照护。此外,应熟悉常见病的用药知识,了解被照护老人的用药种类、名称、剂量和副作用,严格遵照医嘱协助老年人用药;熟悉居家常用医疗护理技术、家用医疗康复设备的使用方法等。在不足1年的时间里,学会共举办了培训班54期,培训老年照护师7520名。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健康产业才能做大

74岁的石家庄老人赵奶奶患有关节炎、冠心病等多种疾病,行动不便,平时需要家人陪同康复治疗。2019年年初,赵奶奶白天住进了离家步行大约10分钟路程的石家庄市新华区朝阳照护中心康和之家。

康和之家是石家庄市中医院医联体单位之一,针对入住有康复需求的老人,定期护送到石家庄市中医院进行康复训练,并为老人们做常规体检。

赵奶奶说:“在最需要医疗、康复的时候,照料中心的工作人员总是能把我们及时送到医院。白天住在照料中心很安心,老人们一起唠家常、参加各种活动,也省去了儿女的麻烦,可以让他们安心工作,现在感觉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好多了。”

赵奶奶便是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试点的“区域化医养结合模式”受益老人之一。

近年来,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分别在临沂、石家庄、沈阳做了“政府主导的区域化医养结合模式”试点。石家庄试点是以石家庄市中医院为中心,向周边区域扩展,形成街道办事处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小微”养老院,以及乡镇和村养老院的三级医养机构。目前已建立3个养老院、8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96个服务点。该体系直接服务居家养老约6万老人,覆盖人口300多万。

在沈阳,由沈阳市卫生健康委主导,以部分市(区、县)、乡、村医疗机构为依托,旁建养老院,形成医养结合体制。目前,已涉及3个县(区)、乡、村,覆盖人口130多万。

临沂则是由临沂市民政部门主导。当年,副市长赵爱华、民政局原局长姜新利敢为人先,把4个公立养老院、50个社区卫生站托管给民营企业家姜开田,迅速打开了局面。如今,临沂不仅是学会的重要试点,也是山东省政府医养结合典型。以民营凯旋医院660张床位为中心,托管的4个公立养老院、5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相继成立日间照料中心,现有2100多个养老床位,覆盖辖区人口200余万。

“上述的共同特点是依据‘按辖区,成体系,创机制,全覆盖’的思路,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依托现有的公立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形成大中小或市(县、区)、乡、村三级或四级网络架构,使医养结合服务落到实处,形成医养康一体化的服务。这种模式可以解决本地域90%以上的中老年人群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问题,能够充分体现政府的责任、作为和担当。我们认为此模式应该成为中国推进医养结合的主流模式。”范利强调。

据陈运奇介绍,风景区医养结合模式也称为“医养旅居基地”,面向全国服务,是由企业家主导的面向全国活力老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模式,是对区域化模式的有力补充。该模式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健康、亚健康和慢性病老人,主要任务是“治未病、疗慢病、促康复、抗衰老”。学科建设的重点是围绕国家规定的六种老年慢性病,结合当地的特点和优势,打造治疗慢病、专病的品牌,使风景区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成为老年慢病或某专病防治水平顶尖的中心。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在成都青城山,海南五指山、白沙等地,实践了风景区的医养结合模式,建成了成都青城国际医养中心、仁帝山养生基地和四季春天温泉小镇等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其中的重点试点单位是与成都市政府共同抓的青城国际医养中心,是二级医院、养老院、健康管理中心三部分组成的综合体。董事长李元庆立志要创国际品牌,除了引入解放军总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外,还引入了日本品牌。付小兵院士称之为“三养”中心,即医养中心、颐养中心、怡养中心,能够提供“医养康”一体化服务,深受广大群众和国内外朋友的好评。

“院中院”的医养结合模式,也称为研究型医养结合模式,通常指依托技术实力雄厚的三级医院,旁建大型养老院。范利举例说,如沈阳中置盛京医院是民营企业家李杰租了一组巨型楼群,10层以下为500床位的老年病医院,10层以上为1000张床位的高端养老院。李杰有一句名言,要使医疗与养老“零”距离。该模式适合大城市中心区域的高龄老人、高危老人,使这些“双高”老人在家门口和院内就能享受“零”距离的医疗救治,“零”距离的健康服务,“零”距离的生活照料和关爱。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陆军告诉我们,学会在全国各地做了七八种类型的医养结合试点模式,最后认为以上三种模式是最科学、切合实际、能够体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思想,又能使政府、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都满意的模式。同时还利于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促进中国社会健康老龄化,把医养水平提到新的高度。

医养结合与健康管理相伴而生

“实施医养结合,要精准服务对象。”范利解释说,医院通常以医疗为中心,养老院则以生活照料为中心。医养结合则指医养重叠的部分,就是以健康管理为中心。健康管理包括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服务,健康管理模式下的健康服务就是医养结合服务。

范利指出,医养结合中的“医”指的是治未病、疗慢病、促康复、抗衰老,目的是有病治病、无病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晚得病、不得病。所以医养结合的主要服务对象应该是健康、亚健康和慢病中老年人。

“因此,医养结合服务,实质是针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健康日益增强需求的服务。面对新时代、新需求、新机构,我们应有新理念、新理论、新标准,要配合政府引领和推动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发展。”范利强调。

范利同时指出,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医养结合,同时也提出了健康管理,而且要求实行全民健康管理,全生命过程健康管理。实践表明,健康管理的核心是健康服务。健康服务的核心是医养结合,就是治未病、疗慢病、促康复、抗衰老的服务。“因此,没有医养结合服务的健康管理,就没有实质意义;而没有健康管理的医养服务,就不会有连续性持续性的服务,成为碎片化服务,健康管理也不会有实际效果。”范利说。

医养结合服务的核心技术在中医药为主的自然医学之中。陈运奇强调,习总书记已经把此问题讲得十分清楚。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陈运奇指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都明确提出要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尤其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和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实际上,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指明了方向。中西医药结合模式将成为人类生命健康领域的最佳模式,中医药在其中将为人类健康做出革命性贡献。我们应该努力挖掘,深入总结,勇敢承担使命和责任,使之更好地为全民健康服务,为健康中国建设服务。

智慧医养 增强老年人获得感

在陈运奇看来,“互联网+医养结合+健康管理”是实现全民健康的有效途径。“要实施国家要求的全生命过程健康管理和全民健康管理,必须依靠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高新技术和平台,实现线上管理、线下服务、智能评估和大数据应用。否则难以实现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不可能实现目标。我们抓的各种模式,都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数字技术。否则‘市、县、乡、村’一体化建设和‘医康养’一体化服务都是空谈。所以,我们称‘互联网+健康管理+医养结合=全民健康’。”

陈运奇说,通过互联网,家庭、社区、医院、养老院得以互联共通,不出家门就能够实现预约挂号、网上咨询、远程会诊和网上购药等,使“智慧医疗、智慧养老”变为现实。

近3年,通过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的帮扶和石家庄市中医院医联体的大力支持,河北省石家庄市东许营村在探索乡村“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方面,走出了一条“医养结合”在农村的模式,成为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首家成功指导运营的“互联网+医养结合示范村”。这几年的实践也同时证明了,要解决广大农村的医养问题,还需县以上政府以“按辖区,呈体系,创机制,全覆盖”的思路,形成“县、乡、村”一体的区域化医养结合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由于人员素质、缺乏培训和系统指导等问题,单个的乡村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再好也很难有好的效果和效益。

沈阳、临沂大范围的区域化医养结合模式,都基本实现了医院、养老院、健康管理中心三位一体,互联互通,医疗健康信息共享,以及高度集成的智能化健康管理平台,让居(村)民不出社区乡村就能享受智慧医疗、智能养老服务,居(村)民的获得感是满满的。

范利最后强调,推进医养结合是一项伟大的新事业,前景光明,道路广阔,但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继续研究和探索。“学会的会员单位和全体会员,要继续努力,艰苦奋斗,尤其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的要求,积极参与医疗健康扶贫工作。要组织队伍深入农村、山区、革命老区,将我们的优势和医养结合方面的成果用于健康扶贫和健康村镇建设,为早日实现全民健康和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我们的力量。”范利说。

猜你喜欢

老年医学医养养老院
11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 推动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
湖北设立老年医学中心
医养当兴
老年共病管理理念在老年医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多病共存老年患者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的作用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95后玩出网红养老院
This 11?year?old student brings joy to seniors one wish at a time 11岁学生助梦养老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成立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