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提升高校视觉传达教学有效性的路径探析

2019-09-18任慧娟

艺术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有效性新时期

摘 要:新时期的视觉传达设计不仅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更趋向于创新性设计的艺术。我们应该紧跟新时期社会科技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探索提升视觉传达教学有效性的路径,培育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艺术思维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本文从教学角度分析了高校视觉传达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时期背景下提升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新时期;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有效性;路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社会群体的审美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书籍的封面和排版、印刷宣传物和传播媒体的设计、商品包装的要求越来越高。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大众需求越来越强烈,行业在这一趋势下不断发展,对设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高校作为培养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重要平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行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新时期背景下,应该适当调整培养模式,不断探索提升视觉传达教学有效性的路径。

1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现状

新时期,我国视觉传达设计行业不断发展,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在整体上呈积极的发展趋势,各高校纷纷在设计专业的基础上开设视觉传达专业,而因行业发展速度快,视觉传达设计方法和理念的变化对高校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视觉传达教学中很多问题不断显现。

作为新兴学科,很多高校的视觉传达专业缺乏明确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对视觉传达教学缺乏深入的探索,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仍停留在基础理论课上,实践性较弱,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专业教材更新换代速度慢,很多高校在教学中仍沿用第一版教材,教学内容陈旧;还存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师知识更新慢等问题。[1]

2 提升高校视觉传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 转变教学观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处于信息化、数字化迅速发展的新时代,视觉传达专业的产生与发展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并且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具有学科交叉涉及多、综合性较强的特点,在培养专业人才时需要对其具有明确清晰的认识。

所以,高校应该及时研究和调整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方向,积极转变更新教学观念,确定多元化的视觉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保证教学符合社会实际需求与教育发展趋势。高校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即培养高水平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能利用图形、色彩、文字等视觉要素做出专业的创意策划设计,培养方案应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2]

同时,应该加强对视觉传达教学队伍的建设,积极引进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高水平人才,设立一定的招聘教师标准,定期组织教师队伍集中培训,贯彻教师日常教学的绩效制度,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不断提升高校视觉传达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准。此外,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者应该积极调整教学理念,注意自身专业知识的更新,自主参加相关专业的进修学习,积极参与讲座培训、交流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充分利用视觉传达教学的课程资源,关注当前社会上新生的视觉传达设计案例作品,制定更合理、更科学的教学方案。

2.2 创新教学策略,丰富教学方法

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门新兴课程,教学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高校应该制定新的教学策略,不断丰富高校视觉传达教学的方式方法,优化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课程结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的应用性强,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都应该适应其特征,教师在传统的理论性课程教学中,应该加入相关的设计案例以及有关的扩展知识,课上练习和课后作业都应该增加实践设计环节,增加学生应用实践的机会,并增加实践性的考核环节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同时,高校可以结合视觉传达专业的特色对应企业的文化和发展战略,适当选择企业,采取与相关企业联合办校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实践的同时,还要在企业参加适当的行业实践培训,使其了解视觉传达行业的具体状况以及相关工作的实际情况。学生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与行业人士沟通,学习、借鉴专业人士的设计案例作品,提高视觉传达设计水平,培养设计思维,以更加契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针对新时期对高校视觉传达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应该在改进教学思路的基础上,积极完善该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与学习习惯等因素,创新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注重创设教学情景,教授具体内容之前设置疑问要求学生讨论、回答,不断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注重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与探究;增加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坚持对学生持积极鼓励态度,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恰当评价学生的设计作品,强调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根据学生群体兴趣点,适当扩展教学相关的内容,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推动学生自主投入视觉传达设计的学习之中,循序渐进地讲授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学习,丰富学生的视觉传达技巧,提升、增强学生的视觉传达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意识。通过以上方式,有效提升高校视觉传达的教学质量。

2.3 加强教学硬件和软件建设

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技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各个领域都有较深的影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很多课程都需要依托计算机软件,涉及的设计素材多,对校园网的要求高,各类软件、平台、系统的采购比重大,对高校的多媒体教学硬件资源以及软件资源要求高。为保证视觉传达教学的有效性,高校应该投入适当的资金配置多媒体硬件资源,保证有关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购入有关的必备软件、平台与系统并安装固定,加大对校园网教学软件资源建设的关注力度。与此同时,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有设计过程示范、大量的行业与学生案例作品展示,因此高校所属院系应该适当调整教室的布局,保证教学环境的合理性。[3]

另外,高校應该及时地创新与改革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所用的教材,保证教材内容的实时性和合理性;通过适当邀请视觉传达艺术的行业人士开设讲座、组织专业实践活动、推动教学渠道多样化、加强教学的规范管理等措施,保证视觉传达教学的有效性。

2.4 继承传统艺术,发展创新思维

从概念上来讲,视觉传达设计是为现代商业服务的艺术。但是,我国视觉传达设计发展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影响,新时期的视觉传达设计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紧密相连的,艺术设计与文化也密不可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意蕴悠长,传统艺术作品饱含古人的智慧,对现代设计创作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视觉传达设计是以文字、图形、色彩为基本要素的艺术创作,如果一个设计师没有对艺术创造性的感知,缺乏一定的文化底蕴,那么他是无法创作出好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应该注重营造艺术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魅力、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适当学习西方设计理念,兼容并包,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育,提高学生继承与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与文化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创新,鼓励学生设计创作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风格的作品,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提高高校视觉传达教学的有效性。

3 结语

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行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有必要探索提升视觉传达教学有效性的路径,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完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策略等方式,提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的质量,推动我国视觉传达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蓓.视觉传达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23):107-108.

[2] 王晴.基于产教融合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北极光,2019(06):149-150.

[3] 林子翔.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艺术科技,2019,32(01):249.

作者简介:任慧娟(1982—),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有效性新时期
多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性分析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