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独立学院开展音乐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2019-09-18段雪雯

艺术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音乐剧独立学院实践

段雪雯

摘 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用欣赏国内外经典音乐剧来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促进独立民办学院艺术教育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有良好的审美素养和音乐欣赏能力。本文以开设“音乐剧经典作品赏析”的课程实践为例,分析如何对当代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艺术素养教育,并对如何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提出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音乐剧;理论;实践

1 国家对大学生艺术教育重视程度高

多年以来,国家和教育部都非常重视大学生的艺术修养的提高,2002年9月1日《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3号)指出:艺术教育,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他们的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2014年1月《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要求普通高校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2019年3月29日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19〕2号)明确指出: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的美育工作。

如何在民办独立学院中贯彻国家及教育部的精神,把大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也是民办独立学院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但就目前高校音乐素养教育的现状来看,还远远不适应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在很多高校,艺术修养公选课的设置所占比例很小,专职教师更是少之又少。笔者从2008年起在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南理工紫金学院开设“音乐剧经典作品赏析”的公选课。开设该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大学生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逐步了解音乐剧艺术的基础知识,感受世界经典音乐剧作品的内涵,进一步丰富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2 音乐剧经典作品赏析课程指导思想

当代大学生本科阶段正处在18~22岁之间,是一个特殊的、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社会群体。在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中,应该加强大学生自身艺术修养的教育,拓宽应用型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艺术素养课程,尤其是音乐素养课程的选择上,首先要充分考虑到独立学院本科生的现实情况,非艺术类专业为主的独立学院学生,在文理科方面的知识积累会优于艺术类学科学生的知识积累。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没有选择歌剧、交响乐等严肃高雅的艺术形式,就是考虑到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音乐艺术的接触和了解需要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对歌剧的欣赏,相对而言要求欣赏者有比较深厚的文学积累,对于古典音乐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对于美声唱法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和分辨。对交响乐的欣赏,要求欣赏者能够清楚地分辨交响乐团各种乐器的音色,了解古典音乐流派、作曲家等相关的知识,这对于非艺术类专业的本科生来说,无疑是欠缺且困难的。

音乐剧(Musical)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或称“小歌剧”)演变而成的,早期称作“音乐喜剧”。从1886年美国音乐表演剧《黑色的弯柄仗》开始,音乐剧正式诞生,从此音乐剧不仅具有优美的音乐,而且还有重要的故事内容和创造性的舞蹈。正因为音乐剧融戏剧、音乐、歌舞于一体,富于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加之本身的娱乐性,所以正好迎合了普通大众对轻松娱乐的追求。

在音乐素养的普及课程中,笔者尝试了以音乐剧作品赏析为切入点,从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入手,先消除非艺术类学生对“舞台场域的表演”存在误解而引起的恐惧:认为只要是在舞台上,以唱为主的戏剧表演皆为歌剧,歌剧是听不懂的。教师能够给予学生的,就是通过课堂,帮助学生区分音乐剧和歌剧,消除学生对舞台戏剧的误解,用音乐剧打开学生接触音乐之门,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从课堂学习走向剧场欣赏。

3 音乐剧经典作品赏析课程开设具体做法

首先,作品的选择。课程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经久不衰上演的经典音乐剧为赏析案例。第一是这些作品的官方拍摄视频(“官摄版”)资料可以直接下载,方便学生课前或课后自行观看。第二是因为经典剧目的官摄版,通常是直接拍摄首演阵容的现场表演,或由作曲家亲自监制拍摄。第三,这些作品在上演之时,都曾轰动一时,作为新出现的艺术形式,必定是有其值得圈点品味的价值;这种价值即是音乐剧能够迅速“涨粉”的魅力,这是需要从作品本身去挖掘和解读的。

其次,作品的讲解。在课程教学当中,把对“爱”的解读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题,达到从艺术入手,以美讲德的目的,以此作为大学生美育教育的辅助。

在课程开始时给学生欣赏音乐剧《音乐之声》,这是一部影响深远的作品,塑造了一群各具特色的鲜活人物形象,讲述了一个生动活泼又真实感人的故事。它来自生活,却高于生活,它把抽象的音符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追求纯洁美好,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对这个作品的欣赏,使同學们能够用人与人的亲情、爱情、友情来感受最淳朴、最美好的情感。

课程中还会重点讲解“世纪音乐剧”——《猫》。这部音乐剧是大师安德鲁·劳伊德·韦伯的撼世杰作,在1983年一举获得了七项托尼奖(戏剧界的奥斯卡),连续演出21年;同样曾在百老汇创下“连续公演时间最长”“公演场次最多”等不朽纪录,一直受到世界各地“猫迷”的疯狂热爱,在中国的巡演也往往一票难求。所以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会先讲解文学原著想要表达的关于爱、关于宽恕、关于原谅的创作意图,以猫的视角展示,让学生了解猫的世界就是人的世界。剧中有美好,有丑陋,有欢乐,有痛苦,在观看欣赏的过程中,通过每一只不同的猫,就像照镜子一样,可以窥见人的内心,引导学生能够从猫的眼中看待世界和领悟人生,学会爱人,学会原谅。

在对同学们进行爱与责任的教育时,还会选择法语音乐剧《小王子》。原著不长,区区几万字,但是力压《追忆似水年华》和《蒂博一家》,获得了法国“20世纪最佳法语图书”,成为法语音乐剧界珍珠般精巧之作。在该剧官摄版中,法国小男孩Jeff扮演小王子,声音纯真优美,微皱小眉头,缓缓地演唱,讲述着他和玫瑰的故事,诉说着他的忧伤,配合了法式浪漫的音乐。学生可以通过画面,结合音乐,在演员的表演中,不断接受来自视觉听觉的刺激,激发学生内心对于爱和责任的思考。

猜你喜欢

音乐剧独立学院实践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爆笑音乐剧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