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一种绿叫延安绿

2019-09-18霍爱英

延河 2019年9期
关键词:延安绿色

霍爱英

这些年,无论来过或者没有来过延安的人,无论天上飞还是陆上行,无论高空鸟瞰还是地上观光,他们最惊诧的,就是这醉人的延安绿了。曾经到处裸露的黄土消退了,扑面而来的都是郁郁葱葱的绿。湛蓝的天空,大朵的白云,明媚的阳光,几乎就是夏日延安的“标配”。绿树摇曳,草色青青,沿途的风景几乎令每一个似曾了解延安的人都吃惊不少,甚至以为误入了某个江南小城。其实,江南的绿是属于柔美的养尊处优的也是得天独厚和天生丽质的,断不会如此粗犷如此凝重如此大气。

这是一片辽阔的绿,在3.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占据了80%以上的生态空间。而建国初期,这里的森林覆盖率竟不足10%。不能不承认,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壮举。有一条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称:我们的地球家园,正在慢慢变绿。相比21世纪,如今地球表面的绿化面积增加了5%,相当于一个亚马逊热带雨林那么大。这其中,中国发挥了绝对的中坚力量,贡献了全球绿化增量的1 /4。也就是说,中国日益增长的绿色正在为世界环境增色。由此推理,延安大地的绿荫覆盖也就有了世界意义!

一、往昔回首

曾几何时,人们记忆中的延安,是荒山秃岭,是沟壑纵横,是黄尘弥漫;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是当年初来乍到的北京知青描述的第一印象:“到处是光秃秃馒头一样的山,可恓惶哩”!但有句老话说得好: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对这片有着厚重历史积淀的土地,愈是知晓她的前世今生,愈会对她爱得深沉。因此才会有“我是黄土地的儿子”这般的深情倾诉,以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的荡气回肠与热泪盈眶。

据史载,这里曾经“水草丰茂,群羊塞道,牛马衔尾”,她的富庶、丰饶和美丽也曾令人艳羡、令人倾倒。只是淌过历史的长河,历经“徙民实边”的人口骤增,垦荒以及战乱,她饱经岁月沧桑的容颜渐趋黯然。经历了太多的曲折和磨难,洗净铅华,沉淀下来的是深沉、隐忍和内敛。苦难也是双刃剑,在许多不愿诉说的故事里,她几乎一直是沉默的、隐身的、被人遗忘的。但在她每一道沟壑纵横的褶皱里,都蕴含着凡人不能轻易解读的密码。她就是这样,一味埋头付出,只做,不说,更像足了一个顶天立地的陕北汉子,受尽憋屈也死扛着。即使贫穷即使落后,她依然会迎着明媚的阳光站在空旷的黄土高坡上奋力嘶喊着火辣辣的信天游:“瞭不见那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咱们拉不上话话哎呦招一招手”。——生活虽然苦焦和艰难,但心中炽烈的情感和希望的火花从未熄灭。

当年,内忧外患,围追堵截。一段国人熟知的苦难岁月。一个弹丸之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家万户千村万巷一下子迎来了四面八方潮水般涌入的亲人。在面临生存与生态两难选择的危急关头,她如母亲般承载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全民皆兵,妇孺参战,后生们扛起枪杆血战疆场不畏流血牺牲,老汉们保障供给救护伤员不惜出力流汗,婆姨们女子们夜以继日缝衣纳鞋竞相支边。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保家卫国的行列中,毫无保留、倾其所有。无论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生产运动、三五九旅南泥湾开荒种地,还是张思德伐薪烧炭深山中,都是为了养活一老家子人,为了能够活下去!为了生存,为了亲人,为了抗争,即便披肝沥胆,即使满目疮痍。她以母亲的情怀和气概,无私无畏,无惧风雨,鲜血浇灌,生死相依。“红米饭南瓜汤”、“小米加步枪”,难以想象的艰难博弈。红星照耀中国,光芒照耀世界。她凭羸弱之躯,在世界的东方,支撑起一座了不起的摩天大厦。

二、植绿突围者

这片失血太多的土地被掏空了,也衰弱了。但摧毁的是躯体,摧不毁、消不灭、夺不走的永远是与生俱来的精神。失血太多,需要输血,更要造血。

穷则思变。一个特定的历史节点。

延安北部的一个小山城。曾因红色经典故事举国闻名,又因绿色崛起再度引发关注。天时地利与人和,穿越时空在这片英雄的土地再度巧合,是偶然也是必然。名城之所以出名是离不开那里的名人,名人之所以成名也绕不开以他为中心引发的有名事件。历史总会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每一个值得记录的章节,都会活跃着一些冷静卓远的思想者,是他们的种种不甘与超前,推动了人类社会一步步向前。在这座陕北小城,有一位注定被载入这片土地绿色史册中的陕北汉子。因为他的果敢决策,竟然使这个小县城赢得了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的美名。他也顺理成章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任何时代,好男儿都有成就事业的雄心。经年累月的观察思考和反复琢磨,这位主政一方的陕北汉子终于发现一个大家都熟视无睹的秘密:这片号称“十年九灾”的土窝窝,历来就是“春种一面坡,秋收半袋粮”,任凭汗水摔成八半儿就是打不出多少粮食,但那些树和草,从来无人问津反倒是长得还挺足劲(厉害)哩。深思熟虑之后,一个大胆的设想诞生了:“不种粮食了,就种树。”只有绿色突围,或许还可以杀出一条活路。为了绿,他与战友们一起请教专家,实地勘察和调研,精心参与设计了全县的退耕建设规划和详细科学的山水田林路治理规划。压力山大。谁都知道高歌猛进可是为政大忌。没有前车之鉴,谁也不知道风在向哪一个方向吹。顺风顺水怎么都好说,成了,可以冠冕堂皇一路高歌美其名曰是为民请命为民做主,是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但如果搞砸了呢?万一逆风,路遇险滩、暗礁,寒潮、霹雳如何抵御?不敢想,不能想,就索性不去想。开弓没有回头箭,“不畏浮云遮望眼”。只能置于死地而后生,哪怕背水一战,即使肝脑涂地。勇者无畏。心动不如行动,慢不得也等不起。

绿色突围战,绝不是一朝一夕或者一人一力可以完成的,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需要久久为功,不懈努力。

一场由这片黄土地的儿女们自行发动的绿色“人民战争”,满含悲情又慷慨激昂地拉开了序幕。

但好事要办好也不容易。许多人被这个绿色设计师的顶层设计吓着了:“哼,种树种草,不种粮食难不成喝西北风去?”“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耕地就是种粮食的,怎么能听你们瞎折腾!”质疑,犹豫,抵触,不屑甚至嘲讽,种种情形应有尽有。一场自上而下发起的变革,推行起来却是艰难且苦涩。用一个新的思想理念去撼动一些个固有的思维模式,最有力的办法就是宣传,持久不懈地宣传,以心換心。走村入户,田间地头,大会小会,茶余饭后,下定千村万户走遍的决心,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但任凭你磨破了嘴,跑断了腿,口干舌燥苦口婆心说事实讲道理,一些人到头来还是似懂非懂,又将思绪落回到了原点:不敢,不干——杀伤力最强的莫过于全身心付出之后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挫败感,真是欲哭无泪。也有一些明眼人似乎被一语点醒,觉得反正世世代代在土窝窝里无奈无果地刨挖,还不是越挖越穷,连肚子也填不饱。不如换条思路换个活法,索性就试试呗,就纷纷表态说:甚能行咱就干甚,至少树不会亏人。

勤劳善良的老百姓还是服从大局的。不管愿意不愿意,甘不甘心,乡里乡亲的,为了脸面也得硬撑,最起码种树的任务还是要如期完成。他们投工投劳,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按要求挖坑种树,“栽深不栽浅,栽实不栽虚,栽直不栽斜”,确保每一棵树都能成活。山高、坡陡,大部分树苗都是用肩扛、用驴驮、用人拉,用最原始最笨拙的办法把无人的地方和所有的荒山荒坡都种上了树。那是1998年啊,距离全国性的退耕还林开始还有一年呢,这个小县城就顶着各种压力只留下30万亩基本农田,一次退掉155万亩坡耕地。首创了一个绿色突围案例。

多年后的一天,也算故地重游。

绿色采访团记者向这位已经卸任的绿色设计师提到出了一个犀利的问题:当时作为一个主政小县城的“父母官”,完全可以“小心驶得万年船”,您怎么敢领全国之先提出绿色突围?难道就没有顾虑吗?无声,静默,无解。随访者却惊奇地发现,这个白发苍苍的陕北汉子,此刻正神情凝重地望着漫山遍野的青翠绿海陷入沉思。许久,一行晶莹的泪水顺着沧桑的脸颊默默垂落。

有一种付出,叫无悔。

三、大河有水小河满

退耕任务算完成了,老百姓的心里却熬煎难活成一疙瘩。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设计和规划,但在他们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远没有白米细面来得实在。民以食为天,一分钱难倒英雄好汉。退耕后怎么办,大家心里七上八下的,真的没底呀。为了树,他们不仅放弃了粮,还牺牲了羊。为了树,许多老百姓把赖以生存的羊都卖了,心疼得痛哭流涕。对他们来讲,粮食是活命,放羊是收入。大江南北走遍,不少人还是觉得陕北羊肉最好吃,是因为放养的山羊在山洼洼上可以吃到一种名叫地椒的草,羊吃了地椒草,肉就没有了膻味,分外香嫩。但种树种草和放羊放牧又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羊的天性就爱啃树,一群羊走过,树和草基本就没了,泛绿的山立马就像被剃了光头一般,只留下一层黑乎乎的羊粪蛋蛋。为了绿,实行了史上最严的封山禁牧政策,提倡舍饲养羊。好吃的羊肉渐渐成为稀缺资源,“放羊娃”这个职业也永久性退出陕北的历史舞台。这是后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场没有硝烟的绿色战争注定是一场持久战。从公元1999年到2019年,一战20年。

战争的实质是什么?不管专家怎么解答,我觉得最简单最通俗的回答:打仗的就是打钱呢。一场战争,如果没有强大雄厚的财力支撑,再怎么聪明的指挥官再怎么勇敢的士兵,一旦供给链断裂,弹尽粮绝,都是死路一条。值得庆幸的是,小城里发起的绿色冲锋,不是孤军作战,很快得到了强力外援。那个陕北汉子的朴实想法竟然和中央高层的决策不谋而合:“要把黄河治理好,首先要把黄河中上游治理好”。那么,地处黄河中上游的延安地区植被好了,就可以很好地涵养水源。突围成功,首战告捷,“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故事没有发生,所有的忐忑和不安都回归到祥和与安宁。

宝塔山上,那位老人的声音铿锵有力:“你们不要种粮食了,你们就种树,把树种好了,黄河治理好了,黄河下游所增产的粮食比你们种这点粮食要多得多。”“我把粮食调给你们吃!”难忘那个激动人心的沸腾场面,难忘那些情真意切每每想起来就让人眼眶湿润的话语,字字珠玑,句句暖心。强大起来的共和国不会忘记它的出发地。那一刻,所有亲历现场的人们,才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什么叫心连着心,什么叫根连着根。大河有水小河满,这场绿色战争的胜利,最厉害的还是坚强后盾。有了来自国家强力持久的政策性扶持,这场持久战才有了向胜利冲锋的可能。

一诺千金。退耕还林钱粮兑现的场面最是激动人心。冷清许久的大队部的院子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老百姓如过年一般兴高采烈地聚集起来,排队领取国家退耕粮食和钱款。当整车整车的退耕口粮浩浩荡荡缓缓驶入的时候,所有的担心所有的疑虑所有的徘徊都化作发自内心最真诚最灿烂的笑容。绿色补贴,成就了家国情怀,也实现了完美“双赢”。“兵马未到,粮草先行”,群众性广泛参与,许多壮观的大场景都出现了。千家万户治理千沟万壑,蔚为壮观。一锨一坑栽下去的不仅仅是树苗,也是口粮是钞票是希望是未来。还有更多的人,自愿自觉地加入到“我为延安种棵树”的浩荡队伍中。曾记否,当年植树时节随处可见又让人热血沸腾的大场景: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彩旗招展,各山各峁,都是星星点点的植树人群。从官方到民间,从执政者到普通老百姓,用心用力用情,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任凭新老交替,任凭人员更新,紧握手中的绿色接力棒,拼尽所有的力气,奋力向前。

伴随着绿色惠民政策的持续扶持、保障和支撐,20年来,这片土地养育成就了一代代新人。一些偏远贫困家庭的孩子从出生、成长到成人,或多或少都享受了这片绿带来的福利。有的直接依靠国家相关的绿色补助资金完成了基础学业,打好了人生的根基。

四、播绿领头雁

在延安226万播绿者中间,有一位率先出征的领头雁显得尤为耀眼。

她叫张莲莲,延安市安塞区雷坪塔村人。一个看似单薄娇弱的陕北女子,站在人群中就看不见了,但她的人生精彩度和知名度,远胜那些整日挖空心思仰仗狗血剧刷存在感的三流明星、偶像以及靠抖音打赏的流量网红。从出嫁的那天起,有着绿色情节的父亲牵着女儿的手,唯一的嘱托就是传承绿色衣钵,播绿护绿。这个怀揣绿色梦想的新娘,开始了和自己的新婚夫婿共同种树的征程,一干就是38年,风里雨里没有再消停。38年里,她倾情投入热情、体力和苦力,为她守护的大山倾注了千般关爱万般呵护,在荒山之巅上演了一部生动感人的现代列女传。38年里,陪伴她跟随她的除了相濡以沫的老伴和乖巧的儿孙之外,还有100多把用坏的老镢头和300多双磨破的手工老布鞋。38年的付出,绿树成林,最初栽种的那棵小水桐树,已经成长为需要双人合抱才能完全入怀的参天大树。如今,她家门前的远山近峁,20多万棵树成就了一望无际的千亩林海。林海中,色彩斑斓的莲花鸡叽叽咕咕地奔走觅食,为静谧的绿海带来勃勃生机。他们的莲花鸡养殖、山地苹果种植生态循环发展,不仅富了子孙,也为周边乡亲们带来致富红利。

当初的新娘已经成为老娘和奶奶了,她的“眼睛失去了光华,黑发泛起了霜花,腰身也疲倦得不再挺拔”,但她浑身上下的每一个毛孔都散发着光华,一双粗糙干裂的手,却把平淡的生活写成了一首壮美的诗,描绘成一幅大美的画。她“是天真,是庄严\是新鲜初放芽的绿\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爱,是暖,是希望”,她才是人间最美的四月天。

五、沉甸甸的答卷

所有的非凡都伴随着数不尽的跌倒与创伤,所有的成绩都伴随着数不清的挫折与忧伤。20年风雨无阻,平凡而伟大的延安儿女在这片黄土地上摸爬滾打,战天斗地,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绿色壮歌;20年毫不懈怠,在没有先进设备和工具的条件下,发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用愚公般的信念和坚持,克服重重困难,让许多的不可能变为实实在在的现实;20年昼夜兼程,爬过的一座座山,跨过的一条条沟,淌过的每一道河,流过的每一滴汗水和泪水,共同融合浇灌浸润,共同印染织就,演变成了漫山遍野沟沟壑壑深深浅浅葱葱茏茏的绿。20年酣畅淋漓的付出,魔幻般地演绎出了一片看似不可能的绿色奇迹:那就是,让卫星遥感图上的陕北绿色边界一路向北延伸、推移了400公里,让每年注入黄河的泥沙由之前的2.58亿吨降低到0.31亿吨!

旅游旺季,徜徉宝塔山下、延河之滨,游客们不经意间会偶然看到斑斓的山鸡三三两两漫步河边优雅觅食,机灵的野兔蹦蹦跳跳于花草丛中驻足、穿行。那是一种意外的相遇,刹那间萌生了一种柔软的欣喜,即便匆匆而过,也会于喧嚣中,顿然体悟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实含义。难怪有专家说,延安的绿,等于重建了延安的生态系统。当水草丰茂的山谷传来一声声野狼的嘶嚎,当密林深处开始频频出现一度消失不见的原麝和金钱豹等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足迹,当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的数量随着绿色崛起而逐年增加时,大自然的精灵们以它们鲜活的身姿为这片土地代言,无声胜有声地向世人展现了一幅比任何枯燥数据都更具说服力的生态实景。

圣地蓝天,宜人宜居;还林还草,生态经济。这方有着良好红色基因的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向祖国递交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这方土地上的人民终于可以有尊严且气定神闲地活出了祖辈们期待的样子。当红彤彤的苹果缀满枝头,整片整片的果园红绿相间一望无际,如造物主的神来之笔一挥而就,不得不说,那场没有硝烟的绿色战争,我们打赢了,而且赢得漂亮。

六、绿色交响曲

辉煌不属于过去,辉煌还在继续。重塑今日辉煌,不仅需要家国情怀,世界眼光,还需要国际视野。

强大的互联网,成就了我们的地球村。无处不在的电子商务平台,让越来越多的绿色农产品穿上了文化的马甲、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

以苹果为主的产业后整理,因为智能选果线和冷气库的助力,使“洛川苹果”、“延安苹果”品牌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延长酥梨”、“延川狗头枣”、“丹州花椒”、“子长煎饼”、“吴起荞麦醋”、“甘泉纳豆”、“劳山鸡蛋”等数不胜数的区域性农产品形成了网络链接,农人们足不出户,稳坐不动,就可以让自己的劳动果实飞出山沟沟,飞出黄土地,飞向祖国的大江南北,飞遍全世界。绿色改变的不仅仅是山川和大地,绿色也改变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绿色更催生了这片土地的生态经济。这片绿,富了自己,也惠及他人。

七、绵绵护绿情

一镢一锹挖掘的绿,一山一峁织就的绿,一沟一壑连接的绿;一点一滴汇成的绿,一笔一划大写的绿,一年一月积攒的绿哟,只有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人民,才会发自肺腑的感叹:这片绿,真的是得之不易。这片绿,是这块红色土地上掀起的波澜壮阔绿色革命的丰硕成果,是绿染荒山的人间奇观。这片绿,绿得沧桑,绿得跌宕,绿得厚重,绿得深沉。我们暂且送她一个别具一格且富有明显地标性的名字——延安绿!

延安绿,绿了山川,美了大地,赢了民心。延安绿,更让人们的脑海里根植了旷日持久的绿色生态理念,生命里也增加了爱绿、增绿、护绿的基因。曾经有一位医生朋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同样的工作干久了,基本都会患“职业病”。特别有趣的一个现象是,在延安,身边总有那么一些人,经年累月与绿色事业结缘,爱绿护绿的绵绵情愫已经融入生命,浸透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特别是为这片绿倾注过太多心血和汗水的人们,似乎已经患上了难以割舍不易治愈的绿色“职业病”:清晨锻炼,看到有人攀附新近栽植的树就脸红脖子粗地和人家理论;小区里散步,看到有不懂事的孩子折枝新绿就义正言辞吆喝制止;清明前后,即使走在虔诚肃穆的上坟路上,也不忘叮嘱偶遇的陌生人不要明火祭奠。有次同学聚会,恰逢久旱后的一场大雨,一位酒至半醺的从事林业工作的老同学突然摇摇晃晃地站起来举杯庆贺:好雨知时节,咱的林子不会着火喽——拿起分酒壶,一口吹下。绿色职业病“患者”,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看到一片新绿,他们都会习惯性地停下脚步,仔细看看山洼洼圪梁梁路畔畔上每一颗新树的长势,是枯了、蔫了,缺水了、生病了,还是活过来了、发旺了?心情也随着树的兴衰势头变得阴晴圆缺起起伏伏。一种爱绿、植绿、护绿的心思已经生根发芽,植入骨髓,渗入血液,融入生命。

在他们看来,只有行走在脚下坚实的绿色道路上,才能够走得踏实,走得稳健,走得久远。

今夕何夕,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责任编辑:井 慧

猜你喜欢

延安绿色
延安的故事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延安文学》2017年总目录
在延安
抗战时期的延安
绿色时尚
追踪绿色的秘密
绿色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