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活血化瘀汤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患肢肿胀疼痛的临床研究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2019-09-18撒忠秋周熙白志林徐达成蔡旭东郁江峰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四肢患肢炎性

撒忠秋,周熙,白志林,徐达成,蔡旭东,郁江峰

(江苏昆山市花桥人民医院骨科,215332)

四肢骨折术后患肢不可避免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患肢长时间肿胀疼痛可引起一系列炎性反应[1]。四肢骨折术患肢快速消肿止痛,降低术后炎性反应,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本研究选取骨科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80例,运用自拟活血化瘀汤治疗四肢骨折术后肿胀疼痛,并观察其疗效。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按照入院顺序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手术治疗的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8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范围19~68岁,年龄(38.1±12.9)岁;术前伤程1~7 d不等,术前伤程(3.9±1.6)d;肱骨骨折14例,尺桡骨骨折26例,股骨骨折11例,胫腓骨骨折2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及肿胀程度等基础资料对比分析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组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X线或CT)确诊骨折且需手术,且同意入组“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临床路经规范化程序性治疗的患者;(2)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患者,病案完整;(3)入组患者均为皮肤黏附完整型闭合性骨折(病理性骨折、开放性骨折、神经损伤、外周血管疾病、血液疾病、骨筋膜室综合征等患者均剔除);(4)肝肾功能不全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对治疗药物过敏者,排除在外。

1.2 方法 研究组对应入组患者自术后第2天开始采用我院自拟活血化瘀汤进行治疗。方成:红花15 g、乳香15 g、没药15 g、苏木5 g、川牛膝15 g、黄柏10 g、海桐皮10 g、山枝10 g、虎杖5 g、当归10 g、杜仲10 g、延胡索5 g。煎药机常规水煎300 mL,真空分装两袋,每袋150 mL,早晚分温二服,连服5 d。对照组对应入组患者采用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治疗,250 毫升/次,1次/天,连续治疗5 d。

1.3 评价指标 (1)肿胀评估:I度:患肢轻度皮肤肿胀,但皮纹尚存在;Ⅱ度:患肢肿胀明显,皮纹消失,但无水疱;Ⅲ度:患肢肿胀明显,皮肤硬紧,出现水疱,但无骨筋膜室综合征[2]。(2) 疼痛评估:参考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肢体疼痛程度,0分代表“无痛”,1~3分代表“轻度疼痛”,4~6分代表“中度疼痛”,7~9分代表“重度疼痛”,10分代表“剧烈疼痛”。由患者根据自己感受的疼痛程度划出数值。VAS评分越接近10分,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3]。(3) 炎性因子检测:患者于入院次日及术后第七天,晨起空腹抽取肘静脉血标本,离心分离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4)满意度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于术后第7天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住院期间满意度调查,设“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3个选项,满意率为“满意”与“一般满意”总和占调查总数的百分比。本次调查问卷发出80份,回收80份,均为患者独立完成,有效率100%。

2 结果

2.1 肿胀情况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于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观察比较患肢肿胀程度情况发现: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患肢肿胀程度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治疗时间推移,术后第3天及第7天研究组患者患肢消肿程度均明显优于同时间段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治疗时间推移,Z值逐渐变大,表明组间差异逐渐增大,提示研究组治疗优势随时间推移越来越明显。治疗效果:研究组>对照组。见表1。

2.2 疼痛情况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于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观察比较患肢疼痛程度情况发现: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患肢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治疗时间推移,术后第3天及第7天研究组患者患肢疼痛缓解程度均明显优于同时间段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治疗时间推移,Z值逐渐变大,表明组间差异逐渐增大,提示研究组治疗优势随时间推移越来越明显。治疗效果:研究组>对照组。见表2。

表1 四肢闭合性骨折80例患者患肢肿胀情况(例)

表2 四肢闭合性骨折80例患者患肢疼痛情况(例)

表3 四肢闭合性骨折80例患者炎性因子检测情况

2.3 炎性因子检测结果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于入院次日(治疗前)及术后第7天(治疗后)检测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检测发现:治疗前,两组血清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效果:研究组>对照组。见表3。

2.4 满意度调查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于术后第7天进行满意度调查,经统计发现,满意率:研究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四肢闭合性骨折80例患者术后1周满意度调查表

注:两组术后1周满意度比较,χ2=5.541,P<0.05

3 讨论

随着基础医学的不断突破发展,骨折术后肢体各级管网通道结构不同程度的遭到破坏失活,大量血液、淋巴液、细胞液等体液成分,浸润并稽留于组织细胞间隙,迅速改变局部血流动力学,快速形成肿胀,肢体肿胀压迫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疼痛[4]。同时,各类受损细胞大量坏死崩解,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在各类炎性因子中,由激活的巨噬细胞产生的TNF-α是一种引发炎性反应的始发因子,其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启动炎性反应,并能诱导过度表达分泌大量IL-6,开放信号通路,加剧炎性反应,刺激神经末梢,产生并加剧疼痛[5]。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中医古籍对于“骨折肿胀疼痛”多有记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云:“气伤痛,形伤肿”;《普济方·折伤门》有述:“若因伤折,血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积不散,则为肿、为胀”;《血证论》又曰:“凡是疼痛,皆疲血凝滞之故也”。现代中医理论认为,四肢骨折术后出现手术部位肿胀疼痛,病机多以“气滞血瘀型”为纲,认为机体“经络有伤,气滞不畅,血瘀成阻,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治疗上,当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原则,以“调血理气,行气去滞,化瘀消肿,活血活络,通脉止痛,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本方中以伤家圣药 “红花”为君药,切中病机,活血散结,化瘀消肿,通络定痛;以“苏木、乳香、没药”为臣药,行气化瘀,逐瘀通经,散肿定痛,增强君药之功效;佐以“黄柏、山枝、虎杖”,除湿降燥,散热祛风,败火消痛;又予“杜仲、海桐皮”舒筋活络,利尿消肿,散瘀止痛,益气收敛;加用“当归”益气养血,调和滋润,活经通络;辅以“延胡索”化凝去滞,阻风镇静,调理平衡;最后以味苦气重,攻破之力较胜的“川牛膝”为使药,疏通经络,引血活脉,调和诸药。纵观全方,组成合理,配伍精当,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利水消肿,通经活络,行气止痛”之功效[6-7]。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四肢骨折术后消肿止痛的治疗中,研究组使用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其消肿止痛作用及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传统西医甘露醇静脉注射治疗;通过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对比显示,研究组可明显下调血清炎性因子水平(P<0.01),提示自拟活血化瘀汤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机体炎性反应,为骨折早期愈合提供良好的内环境。

综上所述,运用自拟活血化瘀汤治疗四肢骨折术后肿胀疼痛,临床疗效确切,可快速有效地治疗四肢骨折术后疼痛肿胀,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炎性反应,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骨折愈合,缩短住院时间,缓解患者痛苦。

猜你喜欢

四肢患肢炎性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跟踪导练(四)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跟踪导练(四)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跟踪导练(四)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