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复苏规范化培训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9-09-18罗文英向梅王蕾张应绩金兰龙小翠张小霞赵珊珊闻容慧

医药前沿 2019年24期
关键词:督导科室新生儿

罗文英 向梅 王蕾 张应绩 金兰 龙小翠 张小霞 赵珊珊 闻容慧

(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 红河 661199)

高级生命支持为心肺复苏的第二阶段,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参与此时的抢救工作,并且常有明确的分工,协调处理呼吸、胸外心脏按压、辅助药物应用、输液、监护及必要的记录,新生儿复苏成败的关键在于复苏水平的高低,规范、娴熟的复苏操作是提高复苏成功率的关键[1]。

1.资料与方法

本项目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即现场培训阶段和下基层各医院督导检查培训阶段。

1.1 现场培训阶段:每两个月举办一期培训班

1.1.1 经过科室层层考核筛选出临床经验丰富的7名医护人员前往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接受师资培训并经过严格考核并取得师资合格证,培训议程为:课前摸底考核、理论授课、理论考核、实践技能、案例演练、实践技能考核。经过培训会担任本项目培训导师。

1.1.2 现场培训共分4期完成,参加此次培训的人员分别来自于红河州所有医疗机构综合医院、部队、妇幼院、中医院等39家医疗机构,涉及到乡镇医院及地州级医院,共178位正式学员参加培训,其中:医生109人,护士49人,观摩人员为:85人,其他79人,1-5期培训正式及观摩人员总合计520人。

1.1.3 本项目培训采用小班培训:即:每次控制参加培训人数,30~40人,分组培训,每组6~8人。培训前提前半个月发放培训教材通知参加人员预习理论知识,培训教材统一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年北京修订)[2];《美国新生儿复苏教程》为培训资料;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统一制作的新生儿复苏培训8个课件;培训流程:培训前预先进行理论摸底考核→理论授课→培训后理论考核→心脏按压和高级气道管理实践技能培训→分组练习→实践技能操作考核→案例分析演练→案例分析考核。

1.1.4 整个复苏过程中合理应用肥皂先生和傻瓜原则:

肥皂先生(MRS0RA):在气管插管之前经过心脏按压和复苏气囊辅助通气后心率和SPO2仍然不升的情况下进行的矫正通气,即:MRS0RA(检查面罩、重新摆放患儿体位、吸引清理呼吸道、张大口腔、增加复苏气囊压力、改变气道)等提高复苏效果。

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相应的学习视频,配合使用相应的学习资料,能够自主地控制好自己的学习进度。视频教学的时长一般不要超过8分钟,视频的时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视频内容的重要程度,为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围绕主题、突出重点进行讲解,并且逻辑性强、条理清楚,这样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充分利用视频播放的内容进行学习,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傻瓜原则(DOPE):在气管插管之后经过复苏心率和SPO2仍然不升的情况下进行的矫正通气,即:DOPE(检查是否导管异位、管道堵塞、有没有发生气胸、复苏设备是否发生故障。

1.1.5 案例分析培训采取团队配合方式进行,及每组至少6~8人组成人,分别承担复苏总指挥者、气道管理者、按压者、静脉通路管理者、助手等角色,每个人轮流承担不同的角色进行培训。

1.2 基层督导阶段:每两个月下基层督导培训一次

1.2.1 基层督导阶段 每次规范培训后第二个月下基层进行现场督导培训,一年之内先后到19家医疗机构26个科室,督导培训522人次。

1.2.2 督导培训阶段具体方法 每次培训后的次月到基层进行督导培训,查看参加培训人员回医院进行科室培训的情况,了解参加规范化操作培训的人员和未参加培训的人员对复苏技能掌握的情况,即:组织全科人员到场,现场抽查几名医护人员现场进行新生儿复苏操作,当场反馈存在问题,并再次指导培训,当场指出操作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

2.结果

2.1 新生儿复苏培训前后对比

见表1。

表1 培训前后理论与实践技能对比

2.2 红河州新生儿复苏培训前后对比

见表2。

表2 培训前后对比

2.3 四期培训通过严格的理论、实践技能、案例分析等考核142人取合格证书。

3.结论

3.1 通过新生儿复苏规范化培训,提高了儿、产、妇幼保健院等医护人员的对新生儿复苏急救技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水平,同时也让各级医院的儿、产科和医院领导均重视复苏技能培训,在设备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资金投入给予大力支持。新生儿因窒息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复苏技术不够成熟造成新生儿的脑损伤,因此预防窒息的发生及窒息发生后的正确复苏技术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的主要措施,规范的复苏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复苏效果[3]。

3.2 按最新新版(2016版)的流程图实施新生儿复苏,首先从观念改变急救意识,不是要等到发生窒息才进行复苏,而是通过规范的复苏技术减少窒息的发生率。同时,提高复苏技能的培训也提高了产儿科医护人员对危急重症患儿快速评估病情的能力。

3.3 分析不能独立完成气管插管的科室的原因为:单位没有配备气管插管的喉镜等设备;国家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后多数高危孕产妇都转上级医院,基层医院缺乏危重新生儿就治的机会。同时,和领导沟通交流如何提高复苏技能,包括设备和人员培训等资金方面的问题,以得到医院和科室领导的支持。

3.4 培训方式:利用品管圈管理工具,按照PDCA循环管理,采用小班培训、分组教学,做的一对一,手把手教学,理论知识编程口诀,加深印象、方便记忆。

3.5 规范了全州新生儿复苏操作,做到操作流程统一,操作标准同质化。

3.6 新生儿死亡率按要求应控制在5%以下,我们复苏培训后的全州的新生儿死亡率由培训前的4.61%降至3.23%,负责全州复苏培训机构科室的新生儿死亡率由培训前的0.339%降至0.125%。

猜你喜欢

督导科室新生儿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