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血栓性肺栓塞效果观察

2019-09-18侯绍元

医药前沿 2019年24期
关键词:血栓性尿激酶肺栓塞

侯绍元

(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 云南 楚雄 675000)

急性血栓性肺栓塞具有发病急的特点,如果治疗不及时,患者死亡率较高,属于外科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生命构成严重威胁。有研究显示,对急性血栓性肺栓塞采用溶栓治疗具有较好效果[1]。本次研究针对本院40例急性血栓性肺栓塞患者进行研究,对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40例急性血栓性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23~64岁,平均(42.3±3.6)岁;观察组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4~65岁,平均(42.7±3.4)岁。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与治疗指南(2001年)》[2]中相关诊断标准,入院时患者均伴有程度不同的心率加快、烦躁、大汗及发绀症状。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入院后给予患者呼吸循环支持、气管插管及生命体征监测等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20000IU/kg尿激酶加入10ml生理盐水中溶栓治疗,持续给予2h静脉泵入。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脉搏、血压及氧分压(PaO2)等指标进行统计对比;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价标准:显效: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及PaO2恢复至正常,血压平稳,肺灌注或通气扫描后,肺叶、肺段≥70%,肺动脉收缩降低幅度大于2.66kPa;有效:患者呼吸、心率、血气指标明显改善,血压恢复平稳,肺灌注或通气扫描后,肺叶、肺段<70%,肺动脉受压压降低幅度大于1.33kPa;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5.00%,对照组为60.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对比

观察组呼吸、脉搏等指标治疗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对比(±s)

表2 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对比(±s)

组别n呼吸(次/min)脉搏(次/min)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PaO2(mmHg)观察组2018.57±5.3669.61±15.82103.27±21.6468.59±8.14103.25±27.16对照组2026.77±6.1885.34±20.1684.16±14.8845.06±6.9259.61±11.26 t-4.1387.6275.6176.2238.993 P-<0.05<0.05<0.05<0.05<0.05

3.讨论

急性血栓性肺栓塞主要因血栓引起,因肺血流动力学变化急剧,短时间内引发的严重生理、病理性改变,患者多数伴有低氧血症、心力衰竭及休克症状,该病致死率较高[3]。因此,对该病及时诊断,早期治疗,给予患者有效的循环支持、呼吸支持等治疗,可减少致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溶栓疗法在急性血栓性肺栓塞疾病治疗中应用较多,通常在发病后14d内给予溶栓治疗,其作用机理为间接或直接将血浆蛋白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使纤维蛋白快速裂解,达到溶解血栓的目的[4]。尿激酶、链激酶等药物是目前常用溶栓药物,尿激酶主要通过培养的人胚肾细胞或健康人尿液中提取,属于蛋白水解酶,由高分子量与低分子量构成,无抗原性,可使纤溶酶原直接转化为纤溶酶,具有抗溶栓作用。有研究显示,持续静脉泵入尿激酶治疗,溶栓效果较好。对急性血栓性肺栓塞患者治疗中,关键在于有效控制栓子溶解速度,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速度,降低血流动力学损害,提高换杂合生存质量。

综上,对急性血栓性肺栓塞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血栓性尿激酶肺栓塞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肺栓塞16例误诊分析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56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妇产科血栓性静脉炎临床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颅面部动静脉畸形治疗中肺栓塞死亡1例
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
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分析
ACE基因I/D多态性与动脉血栓性脑梗死的关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