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分析

2019-09-18严美洁

医药前沿 2019年24期
关键词:红霉素小剂量功能性

严美洁

(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 广东 佛山 528500)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临床常见疾病,通常在学龄前或学龄期小儿中多见,患者通常会出现早饱、烧灼感、嗳气、恶心呕吐、上腹痛等症状,这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1]。本文分析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行以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的有效性,择取我院收治的48例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文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收治的48例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病例择取时间范围为2017年2月—2019年3月,按照数字奇偶法将其分成对照组(24例)和研究组(24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10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3~10(5.56±1.13)岁,病例择取病程范围为0.5~2(1.23±0.34)年;研究组中,男13例,女11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4~10(5.85±1.20)岁,病例择取病程范围为0.5~2.5(1.11±0.42)年;对照两组一般资料发现不存在统计学层面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选用陕西君寿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红霉素(国药准字H61023223)进行治疗。对照组行以大剂量红霉素治疗,口服,每次10~15mg/kg,研究组行以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口服,每次3~5mg/kg,均持续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评估标准如下:治疗1天内临床症状缓解,治疗2天内临床症状消失为治愈;治疗2天内临床症状缓解,治疗3天内临床症状消失为显效;治疗3天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为有效;治疗7天临床症状无变化为无效,(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对两组早饱、烧灼感、嗳气、恶心呕吐、上腹痛等症状消失时间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通过(±s)表达,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通过(%)表达,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对比

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对比[n(%)]

2.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研究组早饱、烧灼感、嗳气、恶心呕吐、上腹痛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早,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s,d)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s,d)

组别n早饱烧灼感嗳气恶心呕吐上腹痛研究组242.5±0.23.6±0.22.5±0.12.5±0.13.5±0.2对照组243.4±0.54.6±1.63.4±0.63.4±0.34.6±0.2 t-8.1873.0387.24813.94319.053 P-0.0000.0040.0000.0000.000

3.讨论

临床中,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率比较高,导致这一疾病的原因包括很多种,现阶段通过临床检查无法判定这一疾病是因器官病变而引发,由于该疾病的病理基础存在特殊性,所以受到广泛关注[2]。因长时间受到上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影响,患者通常会因营养不足而使体质变弱,进而对患者的健康成长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治疗药物进行深入研究[3]。本次研究中,针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行以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并与大剂量红霉素治疗患者作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且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更早,可见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的效果更佳。红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之一,不会依赖抗菌活性,抗菌活性良好,在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应用,对消化间期产生移行运动复合波收缩有诱发作用,使胃动力得到改善,同时加速胃排空,进而使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从病理上来看其与青霉素相近,可以在支原体、衣原体、革兰阳性菌、螺旋体等细菌治疗中应用[4]。同时,红霉素对肠胃运动有增强效果,促使胃肠提前消化,对十二指肠运动有促进作用,小剂量应用可取得良好效果,但若大剂量应用则会促使肠胃收缩过度,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还会损害患者的肝脏,因此小剂量应用效果更佳。

综上,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行以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的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改善不良症状,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红霉素小剂量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红霉素眼膏 用途知多少
红霉素软膏不能长期使用
小剂量激素治疗在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探究
小剂量 大作用 肥料增效剂大有可为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红霉素联合顺铂对A549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小剂量辐射比格犬模型的初步研究
VPA-906A型全自动小剂量包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