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实施营养护理的效果
2019-09-18沈莉
沈 莉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滨江综合ICU 310000
脑卒中属于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症,指的是因患者脑内血管突然破裂或者血管出现阻塞造成血液难以流入大脑,从而造成脑组织损伤的病症。临床通常将其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性脑卒中两类,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比相对较高,约60%-70%[1]。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多伴有吞咽功能障碍情况,长此以往,患者容易出现营养缺乏、抵抗力降低、合并感染等情况,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恢复。因而,应重视营养护理工作[2]。本文以2018.5-2019.5 我院收治82 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为例,探究营养护理的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82 例作为观察目标,随机划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共有患者41 例,包括男性23 例,女性18 例,最低年龄33岁,最高年龄87岁,平均年龄(46.5±2.3)岁,发病时间短则1 小时,长则6 小时,平均时间(2.4±0.6)小时。观察组共有患者41 例,包括男性24 例,女性17 例,最低年龄34岁,最高年龄86岁,平均年龄(46.6±2.2)岁,发病时间短则1.5 小时,长则5 小时,平均时间(2.5±0.5)小时。经统计分析发现,两组患者信息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辅以常规护理,工作内容主要为:实时监看患者生命体征及相关指标,要求患者以咀嚼、吞咽等形式补充营养,叮嘱患者遵循少食多餐原则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加入营养护理,选择的方式为肠内营养护理模式。首先为患者放置鼻胃管,管材应为硅胶,且患者本身无合并任何严重胃肠道病变。借助鼻胃管向肠道内注射营养液,注意营养液注射时的温度必须要适宜,需控制在40℃左右,以免对消化道、胃肠道等造成刺激,降低胃痉挛类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注射的速度必须严格控制,不易过快,另外营养液的浓度也必须保持在流质状态,太浓容易阻塞鼻胃管[3]。在肠内营养首日需为患者提升共500ml 营养液,并在随后每天增加500ml,最大量为每天2000ml,最大浓度不得超过25%,每天需分6 次至8 次注射。前3d 营养护理中蛋白质的含量50ml,热量应保持在20Keal/(kg·d)至30Keal/(kg·d),随后蛋白质含量增加至100ml,摄入热量保持不变。每天间隔2h 进行1 次巡房,检查是否发生胃潴留,即胃内回抽液量超过200ml,如发生则需立即停止肠内营养支持,待消化完毕后方可继续。营养液的配置应根据患者饮食习惯配置,但要求以富含膳食纤维的物质为主,要求每天胆固醇摄入量不得超过150mg、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得超过400g,蛋白质每天的摄入量不得超过食物总量的12%,并根据患者病情的恢复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
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营养情况,包括指标有: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浆总蛋白。同时记录并计算各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0.0 软件对护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发症发生率以%形式表示,经卡方值检验,营养各项指标以±s 形式表示,经t 值检验,组间差异经p 验证,p<0.05 代表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后营养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营养护理后,各项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护理后营养指标比较
2.2 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急性重症脑卒中对脑部神经功能会造成明显的损伤,尤其是发病后患者吞咽能力会发生明显的障碍,严重影响正常的进食能力,从而导致患者自身营养失衡,如不及时处理还会引发免疫功能下降和其它严重并发症[4]。同时,重症患者自身正处于能量和物质的高消耗状态,胃肠内获得的营养减少就会降低其抵御病菌的能力,从而引发多种并发症。
肠内营养支持是针对重症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重要护理手段,其主要通过鼻胃管向胃内注入人工配置的营养液,从而辅助患者进食。但由于脑卒中患者胃肠道功能衰减,每天注射的营养液总量需严格控制,且营养液中蛋白质、胆固醇以及热量等的控制也必须根据患者需求而定,以此减少胃部消化负担,同时每天需定时检查是否存在胃潴留症状,预防消化不良带来的各类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