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体会
2019-09-18贡平
贡 平
金湖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211600
急性胆囊炎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腹部疾病[1],多是由于胆囊感染细菌或者胆囊管堵塞而造成,临床表现为右上腹出现腹肌强直或者阵发性绞痛,并且还会有放射性疼痛出现在右肩、胸部等部位,发病较为突然[2]。临床上通常都会采取手术的方式来治疗急性胆囊炎。近年来由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少、手术创伤小等较为明显的优点而被广泛用于治疗急性胆囊炎[3]。本文就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体会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57 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平均年龄为(52.8±14.1)岁,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20岁,男32 例,女25 例,基于随机数字法将全部患者分为治疗组(37 例)和对照组(20 例)。治疗组平均年龄为(54.8±14.1)岁,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24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50.9±15.2)岁,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2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腔胆囊切除术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则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体操作:先行全麻,再基于三孔法来对患者进行操作;为了建立人工气腹,脐下开切口(尺寸为1cm),腹内压力务必要维持在14mmHg;在腹腔用Trocar 穿刺之后放入腹腔镜,整个手术过程都在腹腔镜视域下开展。首先,对患者胆囊及周围组织进行详细查看,基于其粘连情况来予以分离,以便能够暴露胆囊,紧接着再固定提起胆囊后切除。如果胆囊张力较大,很难有效固定提起,那么可以适当减压,拔管后逐层缝合,结束手术[4]。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都要明显短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照组有2 例患者出现腹腔感染,2 例患者创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0%;而治疗组仅1 例患者出现创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7%,由此可见,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具有统计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的改变,急性胆囊炎的发病率日益升高,经常会出现局部的水肿,并且有时还会出现渗血情况,临床上很难有效切除胆囊[5]。常规胆囊开腔切除术的出血量较大,且创伤性较大,术后需要较长的住院时间和恢复时间,若为积液化脓性胆囊炎、坏疽穿孔性胆囊炎等情况,在手术之后较易出现腹腔感染、粘连腹痛、创口感染等一系列的并发症,安全性较低[6]。而腹腔镜胆囊切除疗法则不然,切口大小只有1cm,可应用钝性穿刺置入腹腔,腹腔壁组织可用套管来予以隔离,进而可保护腹腔壁组织[7];此外,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调节视觉清晰度,视野范围较广,能够对胆囊周围组织进行充分冲洗,并且腹腔镜还具有放大功能,能够有利于手术者清洗掉隐藏较深的脓液或者最低处的脓液[8]。本组资料表明: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都要明显短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具有统计意义(P<0.05)。总之,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成本较低的特点,其临床疗效远远优于常规开腔胆囊切除术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