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019-09-17程泽天

北方音乐 2019年16期
关键词:传承民族文化

程泽天

【摘要】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的笙,随着国家、政府对音乐事业的重视与发展,其发展现状与推广引起了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关于笙的作品、专著,不管是在数量方面还是在质量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热衷于演奏中国作品与民族乐器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这些现象的出现为笙在当代的发展增添了新的生机。但对于公众而言,他们对笙的认识还比较淡薄,同时笙在适应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还存在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于笙在当代的发展现状,从笙的文化蕴意入手,对其推广之路进行研究与分析,希望能对笙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一些促进作用,也希望能够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们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从而帮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古老乐器。

【关键词】笙;发展;传承;文化;民族

【中图分类号】J623.3                          【文献标识码】A

相比二胡、古筝、竹笛这些我国的传统乐器而言,笙在普及程度、社会影响力以及推广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的差距。纵观笙的发展历史,可谓是“命运坎坷”。作为周代礼仪用乐的主要乐器,史书中对于笙的运用有着明确的记载,但随着唐朝外来乐器的入侵,笙在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地位不断衰弱,渐渐失去了宫廷地位而走向民间,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获得绝处逢生的机会。在我国近代音乐家胡天泉先生的带领下,一批批优秀的音乐家开始关注到笙的艺术发展,使这一被埋没多年的古老的民族乐器得以在新时代重放光彩。

一、笙的文化蕴意

笙是我国最为古老也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乐器之一,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由铜制的簧片与竹管共同组成,音色甜美、醇正,单音悦耳、柔美,和声又很有力量,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不但能用于独奏,还能够很好地融入乐队之中,极具“和谐性”,与乐队其他成员和谐共处,而不凸显自己,在乐队当中能够起到校准音高的实际功用,并且能够连接弦乐器与管乐器,是我国民族乐团中不容忽视的组成要素。“夜夜笙歌”就向我们说明了乐器笙在我国古代娱乐生活中的地位。从外形上看,笙就像是一只展开翅膀的凤凰,恰恰对应了传说中的上古女神女娲。所谓笙,即生,象征着欣欣向荣、生长、生机,是远古人们对于生命的崇拜。从哲学的观点来看笙,古人赋予其的文化内涵便是“和”,在广阔的精神世界中寻找一片祥和与平静。而作为我国最为古老的簧管乐器,“自由簧”是其最大的特点,这也是我国民族乐器上最富有独创性的代表。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笙也随之传向遥远的欧洲,并对欧洲簧管乐器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启发作用。由此可见,乐器笙对于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随着近几年“一带一路”的火热开展,笙艺术应抓住新时代的发展机遇,再创辉煌。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手工业逐渐被工业所替代,几乎所有的产品都能够实现工业生产,因此由匠人手工制作的产品显得异常珍贵。笙的制作并不是依靠现代工业就能够完成的,它属于传统手工,首先在材料的选择方面便显示出与众不同,重视运用五行材料。笙脚呈椎状体,用黄柏木或红木制作,簧片则由镶响铜制成,由五音石加水磨制后抹在簧片上,将缝隙进行密封,再火化黄蜡将簧片进行密封,最后调整音高。整个制作工艺极为细致、繁琐,因此工艺的传承显得弥足珍贵。

新中国成立后,传统的笙大多运用于我国民间仪礼、婚丧仪式之中,也因此给大众留下了古板、传统的印象。但随着近代对其进行全面改良,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地发挥笙的音乐表现力,使演奏变得更加自由。同时,随着学者与音乐家的深入研究,笙艺术不仅在形制上得到了更加完善的改良,并且出现了更多的形制,其演奏技巧也得到了大幅提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音乐表演形式中,实现了其发展的多元化价值。但其传承、发展的根本还在于人民,这其中包括理论传承、演奏传承以及制作工艺的传承等。虽然当然人们对于笙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但不可否认的是,笙艺术文化已然遍布全国各地、生根发芽。例如,笙的演奏专业以及在国内的专业音乐院校中普遍开设,而随着近现代创作的笙的音乐作品被广泛传播,人们对于笙这一古典乐器的认识也获得了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转向了这一古老却又年轻的艺术上;再加上以吴彤为代表的中国笙演奏家荣获格莱美音乐大奖,将笙艺术推向了更为广阔的世界舞台。我们相信,笙这门古典艺术终将开出绚烂的花朵。

二、推广与发展

在国家提倡保护历史文化的当今社会,笙艺术开始逐渐被大众所关注。在笙艺术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塔尖跌落谷底又慢慢回归的历程,至今其发展与普及道路仍显缓慢。笔者认为它受到了许多社会因素的制约,例如目前关于宣传、推广笙的方式与途径较为贫乏,我们很难在影视作品中找到有关笙的形象,更遑论演奏笙的场景,在各类音乐会场合中也很少出现笙;而笙一直以来也未能真正走进人民群众之中,仅限于在特定的音乐团体与专业学校之中。而笙乐器的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其传播与流通造成一定的阻碍。

首先,笙的指法与音列排位统一,这是由于我国地域文化的差异而导致的演奏方面的风格差异。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些演奏方面的差异性反而成为笙乐器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在我国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有力证明。虽然目前保留下来的持笙方式各有不同,但就目前国内的演奏趋势来看,河北指法应用更为广泛。首先,这种演奏方法相比其他方式减轻了手指的负担;其次,音位的排列方面虽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但相对而言更为合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当代人应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国内外优秀的经验与长处,对于乐器制作方式以及演奏方法上进行实践与思考,通过不断的研究、交流、实验,逐渐完善了笙本体的演奏与传播问题。

其次,如何创作更多能够适应当代人音乐审美品位的笙的音乐作品是传承与发展的关键。新中国成立以后,笙作品的创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新中国成立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主要以胡天泉先生为代表的笙艺术家们创作了众多极具个人风格的优秀作品,将笙音乐以新的方式呈现给世人;第二阶段也是笙曲创作的黄金时期,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以苏安国、冯海云等艺术家最具代表性,他们善于合作创作,并且首首经典,具有极强的社会影响力,这一时期的众多作品时至今日仍是每一位笙学子的必修课,极大地推动了笙艺术的发展;第三阶段则是二十一世紀后的职业作曲家们的创作,以刘文金、赵晓生等音乐家最具代表性。新时代的音乐家们以新的创作技法与理念创作了大量属于当代的笙曲。

最后,笙的推广与发展需要教育的支持,传承人乃艺术传承的核心所在,在义务教育中加入笙的教育,能够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笙的传承与传播过程中。

三、结语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笙从宫廷乐队的主要乐器逐渐被淘汰,又在时代发展过程中慢慢回归,虽然相比古筝、二胡这类民族乐器,笙的发展与普及程度仍较为缓慢,但在众多业内人士的共同努力之下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他们的研究成果也成为发展、推广我国民族器乐笙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在发展与推广笙艺术的道路上,只要我们笙艺术工作者们能够努力、坚定地走下去,能够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认识、了解、喜爱甚至是演奏笙,必将能够实现笙艺术的繁荣发展。虽然目前人们对于笙的认识还比较单薄,但笔者相信,随着笙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传承、普及以及在基层群众中的深入推广,随着笙艺术工作者们的不懈努力和积极实践,“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将不是梦想。

参考文献

[1]鲍成龙.中国传统笙的改良之路[J].黄河之声,2019(1).

[2]伍瞳.试论笙组合的发展状况与艺术特色[J].北方音乐,2018(4).

猜你喜欢

传承民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MINORITY REPORT
谁远谁近?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