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力学解题技巧及应用实践探索
2019-09-17张双成
摘 要:高中物理对于理科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学科,物理这一学科本身有一定难度,在上升至高中阶段难度会增强,尤其在力学这一部分,由于知识点较为复杂、涉及面广、出题方式多样,在难度上更是大大增强,且在考试中所占分值较大,不仅考查了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还考查了学生整体的综合能力,如果不能掌握其中的解题技巧,便不能顺利地攻克这一学科。由此看来,掌握解题技巧尤为关键。所以,围绕着如何掌握解题技巧、应用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物理;力学;解题技巧;实践应用探索;高中
在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中,力学占有很大的比重,难度上也有很大的提升,对学生考查的知识点更为全面,所以现在解决这一部分类型的习题时,考生常会由于思考问题的片面性而不能解出结果。本篇文章将会就解题技巧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希望对解决物理问题有所帮助。
一、物理力学的基本要点
1.力学含义与公式
贯穿整个物理学科来看,物理概念和公式是学习任何章节的关键。同样,在力学这一块也是如此,概念和公式较多,如万有引力、摩擦力、牛顿定律等,为此,复杂的公式关系以及不同字母所代表的不同含义,为我们在解题上带来一定困难。由此看来,理解“力”的含义,再掌握力的公式,是解题的前提。举例牛顿定律来说,如果不知道F=ma,我们便无法用代入式计算出结果。
2.仔细观察题干,找出已知条件
在做物理题时,我们都会先阅读题干,任何事物都不会单独存在,物理学科也是一样,在出题考查时,必定会先给出一些已知条件,只不过并不会直接呈现,我们需要利用所学知识去找出隐藏在题干中的已知条件,这对于解题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一个正方形木箱可以平放在桌面上静止,那就说明该正方形木箱的重力等于其支持力,再利用所学公式,便可以解答习题。可看出,找出题干中的已知条件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技巧。
二、关于力学的解题技巧与应用
1.通过基本概念解决实际习题
在上半節内容中我强调过,理解概念、掌握基本知识要点的重要性,是解决一切物理习题的前提条件,只有有一定的理解,才可以实现用自己的逻辑思维去解决习题,实践应用。接下来,我们就利用基础概念来解决习题:
例1:如图几个物体中,不具有弹性势能的是()
A.跳水的跳板 B.拉开的弓
C.手压着的弹簧 D.飞流直下的瀑布
解析:答案选D。解决该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弹性势能,弹性势能是指根据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因此在解决该问题时,我们只需要看物体是否发生了形变即可。A、B、C三个选项均发生了弹性形变,故选D。
2.仔细审题,找出题干中可推出的已知条件
上文中我提到过,在给出题干需要我们解出结果时,必定会先给出一些隐含的已知条件,掌握好这一解题技巧,可以帮助我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要注意题干中设置的混淆视线的问题,比如单位是否统一等,在根据所求结果逆向推出需要知道哪些其他未知量,形成完整的解题思路,顺着解题思路,求出结果。
例2: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水平桌面上静止一质量为0.2kg的木块,用弹簧秤沿水平方向拉木块。当弹簧秤示数是0.3N时,木块未被拉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 (选填“滑动”“静”或“滚动”)摩擦力,大小 N,方向 ;当弹簧秤示数是0.4N时,木块正好作匀速运动;当弹簧秤示数是0.6N时,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 N,木块的运动状态 (选填“改变”或“不改变”)。
答案:静;0.3;水平向左;0.4;改变。
解析:(1)木块在水平面上,受到水平拉力,还保持静止状态,木块和水平面之间存在摩擦力,这种摩擦力是静摩擦力。
(2)木块在0.3N的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拉力和水平面对木块的摩擦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平衡力,根据平衡力的条件,摩擦力大小为0.3N,方向水平向左。
3.扎实掌握知识点,实践应用
在物理力学这一块的习题中,大多仅对一种力进行考查,几乎为多种力融合在一起综合性考查。我们在解决这一部分习题时,不仅要先标出已知条件,寻找出隐含条件,还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了解物体的运动过程,透过有规律性代表的文字去推断所处状态,所以,牢记这些代表性文字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技巧之一。
例3:一个质量为2kg,边长为1dm的正方体塑料块,放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上:
求:(1)此塑料块受到的重力。
解:(1)根据G=mg求出塑料块的重力,塑料块受到的重力:G=mg=2kg×10N/kg=20N。
综上所述,力学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难度很大,但同时至关重要,我们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利用解题技巧、善于总结经验,这对于物理这一学科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峰,朱海荣.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技术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5(5):359.
[2]逯兵林.对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教学方法的初探[J].学周刊,2017(19):69-70.
作者简介:张双成(1962.8—),男,汉族,籍贯: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新安镇,最高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教一级,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学,单位:江苏省新沂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