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件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三种方法
2019-09-17闫广力
闫广力
摘 要:进入高三一轮复习,在作文专题之审题立意的复习过程中,发现面对一些复杂的事件类材料,学生往往会写作跑题,而面对一些简单的事件类材料,学生的写作又不够深度。跑题在于审题不清,而不够深度则在于不会分析立意。
关键词:事件;材料;审题立意
在高三的复习备考中,我们怎样教学事件类作文材料的审题立意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找出关键词句,直接审题立意
一般情况下,教师建议学生采取找寻关键词的方法,因为找关键词,划关键句的方法是学习作文最基础的审题立意的方法,也是最快速找到立意的方法。
例如: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楼(哈佛大学的图书馆珍藏馆)。在大火前,一名学生违规把一册书带出了馆外,打算在宿舍阅读。第二天当他意识到自己从珍藏馆带出的那本书已是珍藏馆唯一存世的书的时候,他陷入了纠结之中。最终,他敲开了校长的办公室。校长收下书,感谢了他,然后下令把他开除出校。理由是,这名学生违反了校規。“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这是他们的行事态度。
学生很容易便找到这则材料的核心,“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将立意归结为“规矩和道德孰重孰轻”。
所以拿到一则材料首先划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句,然后进行分析立意。但是作文材料千千万,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毫无疑义地划出关键词句,然后据此立意。有些材料给了学生好几个看着极像关键词的词语,而真正的关键词隐藏得比较深,需要学生分析。这类作文材料学生写的时候往往偏题甚至于跑题,这是教师作文教学的重难点,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用第二种方法:因果溯源代入法。
二、因果溯源,代入语境检验成果
因果溯源是追究事件的根源,然后将得到的立意代入事件的语境中,质疑反问事件是否会成立,进而找到正确的立意。
例如:1796年,英国天文学家马斯基林发现助手测定的星体运行时间总是比自己测定的慢0.8秒,便以缺乏责任心为由辞退了助手。此事引起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的关注,经深入研究,他发现人与人的反应时间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与责任心无关,而与人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存在个体差异有关。
在这则材料中,学生标注出的关键词有缺乏责任心、反应时间差异,然后综合材料得出作文立意为包容、善解人意、替他人着想、尊重个体差异。这些划出了关键词的立意都合适吗?我们采用因果溯源的方法,将其中的一个立意“替他人着想“代入材料中,看是否成立。
学生的判断:因为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待人处事要替他人着想。教师质疑并用因果溯源法代入语境进行检验:第一位天文学家是因为没有替他人想,而误解助手的吗?第二位天文学家是因为替他人着想而发现规律的吗?由此发现因果关系是不成立的。
于是,我们通过因果溯源的方法,代入语境进行检验,终于发现:马斯基林以缺乏责任心为由辞退助手的原因是马斯基林忽略个体的客观差异;贝塞尔经研究发现了科学规律的原因是贝塞尔没有忽略个体的客观差异。所以,这则材料的真正立意为:正视差异,个体的先天性的自认差异,不主观臆断。
因果溯源法适合于大部分的事件性作文材料,它的好处在于不仅找到作文的真正立意,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写作时便于保持核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与所给材料的一致性。
三、找出隐藏的角度,使立意更深刻
学生常常苦于自己的作文立意太浅显,而不够深刻。一大部分原因在于学生没有看到作文材料背后隐藏的一些人物和角度。比如下列材料:
八月以来,国内发生的几起哄抢事件令人瞠目结舌,河南境内,货车侧翻,20吨苹果散落一地,遭附近村民哄抢一空,山东境内,运禽车侧翻,附近村民很快成了数万只小鸡的主人;陕西境内,一辆卡车洒落硫矿粉,近百人误把矿粉当成金子,占有欲大爆发;河北境内,村民迅速把一家公司的三百多亩梨园变成了自家的果园……中国式哄抢现象屡见不鲜,又同样让人无可奈何。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学生的作文交上来,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围绕村民的素质问题,分析整个事件的起因和结果,这样的审题立意固然不算偏差,但是千人一面,缺少深度。于是,课上,我请学生重新审视材料,找到和材料相关的表面的人物以及那些藏在背后看不见的人物。
学生能够脱口而出的相关人物有:村民、社会风气和司机。然后我们再采用因果溯源的方法代入材料发现,发现这则材料和村民、社会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和司机没有关系。因为意外发生的事情并不是司机本身愿意发生,这是不可控的因素,所以司机依然不是背后隐藏最深的人物。那么究竟是谁呢?我们怎么样找出来事件背后的那个人物呢?
我给学生出示了一张图片,在这张图片的哄抢现场出现了司机、村民的同时,也出现了两个执法人员。学生恍然大悟,哄抢现象的发生不仅和村民的素质、社会的不良风气有关,更与执法人员的态度有关。这就告诉我们,平常要注意生活的细节,思考问题要全面。
所以找出作文材料背后的那个人物,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深度地分析材料,使我们的写作变得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