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的德育探究

2019-09-17王丽红

新课程·中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育人学科素养

王丽红

这段时间以来,我们课题组成员一直在认真学习和研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这次学习让我们重新反思了自己的教学,也让我们对自己的工作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目标,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和反思。

首先,我们了解到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出现的六大变化,具体体现在:

一、明确了基础教育的定位,落实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务

基础教育要解决三大问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教育要有底线,有底色和底蕴。学科教育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即通过学科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教育应在此指导下,确定具体的行动方案,为整个基础教育做好分内之事。

二、课程目标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以前我们经常提到的综合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语言技能(听说读写),学习策略(认知策略、调控策略、资源策略、交际策略),情感态度(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祖国意识、国际视野),文化意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各个部分构成独立的整体,容易在教学中有时会走向破碎性教学,难以进行整体教学。现在提到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想品质和学习能力。这四个核心素养你总有我,我中有你,构成了有效的统一体,为拓展、提高、整合性课程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三、从课程发展现状出发,调整课程结构与要求,实现轻负增效

由于各地英语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学生英语水平差异较大。此外,高中生的兴趣和未来发展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单一的课程结构和统一的学业要求已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因此,高中英语课程设计应体现因材施教,实现轻负增效。

四、重组课程内容:从碎片化走向整合、关联、发展的内容组合

原先的综合运用能力转向了包括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为一体的整合内容。

五、语言学习活动观的内涵

英语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需要改革,要改变碎片化、表层化的教学方式,改变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融育人目标于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之中。基于活动观的教学设计应时而生,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整合性学习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运用听说读写看等技能,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发展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学会学习。基于活动观的教学设计,基于学生已知问题提出问题,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通过一系列相关联的语言、思维、文化、策略有机融合的活动,解决相应的问题,实现对主题和语篇理解的提升和深化,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创新迁移。形成语言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塑造文化品质,发展学习能力,最后实现学科育人知行合一。

六、推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教:把握学科培养方向,有效组织教与学活动,实施学科育人。

学:学生主动参与,获得内化知识,转化為能力和素养。

评:依据目标,监控过程,检测成效,调控学习过程,确保目标落实。

同时我们对学科素养背景下的英语教学设计的问题和对策也进行了针对性的研读和讨论。

核心素养的提出,为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但如何有效地落实它呢?优化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优化教学设计是确保核心素养落地的前提。理念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方式。以知识为本的教师,把文本作为语言知识学习的平台,教学的重心围绕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学习进行,导致碎片化教学,难以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以技能为本的教师,把文本作为信息提取的资源,教学重点从关注知识转向关注技能。但模式化、表层化的教学导致忽略对主旨意义的探究、思维培养缺失、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贴标签,难以使学生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科育人为本的教师,拿到文本后首先关注的是主题意义、主要内容和作者观点以及其背后所隐含的价值取向。其次才是服务于主题、内容和观点的结构和语言知识。对主题意义和语篇的把握是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

有效的教学设计首先取决于教师对所学语篇的文本解读水平,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程度,认知发展的维度、情感参与的深度和学习成效的高度。那么,如何在目标设计中体现对核心素养的落实呢?

教学设计应体现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过程,体现学生对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的获得和转化过程,体现英语学习活动观。

一个好的课堂设计活动应该是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整个课堂所有设计的问题都是为最后一步的应用实践类或迁移创新类活动服务和做准备的。这样的课堂才是一堂精彩的课堂。还有,对于教学目标的制订方面,新课程标准也有相关要求:尽量做到具体,可操作、可评价、可量化。以往,我们在制订课堂教学目标的时候,总会写“进一步掌握……”“提高总结主旨大意的能力”等模糊不清的话语。而新课程标准提供了一些比较规范的制订教学目标的范本,切实可行,值得借鉴学习。例如,在讲授旅游日志“A Trip on the True North”这篇文章时,教学目标就可以这样表述:本课结束时,学生能够:(1)获取、梳理、描述有关加拿大之旅的事实性信息(旅游路线、风景特征、气候特点、旅行者感受);(2)比较描述和阐释加拿大和中国的地理位置、旅游路线、人文景观等相同点和不同点;(3)通过小组合作、同伴讨论、个人思考,分享对加拿大的整体认知和感受,并尝试为加拿大的朋友也设计一条中国旅行路线,体现跨文化意识和本土文化特色。

在此基础上,我们课题组的成员们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细致的阅读和探讨,在对课标仔细研读后,各个老师对课堂思维品质的渗透都有了很深的感悟,相信在以后的继续研讨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猜你喜欢

育人学科素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学科新书导览】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