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2019-09-17巩舜妹孙林华冯松宝

科技资讯 2019年19期
关键词:交通规划实践环节创新能力

巩舜妹 孙林华 冯松宝

摘  要:通过对《交通规划》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学生实践环节的初次总结,结合笔者学校的实际教学特点,针对交通工程专业的60名在校生进行了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的探索工作,通过课堂讨论以及及时反馈的方式,总结学生对《交通规划》课程教学的见解以及对老师的授课建议。学生的互动反馈能力明显增强,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通过口头反馈和书面反馈,初步取得了较为良好的学习效果,上课的听课率相比以前显著提高。

关键词: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实践环节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7(a)-0153-02

1  课程的背景以及特点

从根本上讲,交通规划项目[1]在大中小城市随处可见,世界各国对交通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交通规划伴随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着城市的整体建设,间接地带动着城市的公路、水路、管道、铁路以及航空事业的发展。因此,为适应城市综合交通发展对交通工程专业人员的需求,宿州学院将《交通规划》列为交通工程专业的重点核心课程之一[1]。

通过交通规划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交通规划的总体流程和总体框架。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切合点,并从中寻找交通规划课程的趣味性[2]。

2  《交通规划》课程的教学现状

2.1 课程内容更新速度慢且内容繁多

交通规划是交通工程专业的核心课之一,重要程度不亚于其他任意一门课程,但经过一个学期的课堂教学,课本的知识已经过于老套,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课本上的例题更新速度过慢,新版课本与旧版课本的例题变动不大,甚至出现新版课本的新型例题对应着旧版课本的原始数据。

2.2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交通规划》这门课程的核心点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脱离实践,便是纸上谈兵。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联系十分紧密,学生本身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更加缺乏实践意识,而学校方面对于这门课程的开设却缺少实践环节,仅仅只有一个星期的课程设计,这远远不能弥补学生严重缺乏的实践意识。该校隶属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其宗旨之一,而缺乏实践教学环节正好与之背道而驰。学生对交通需求进行四阶段预测时,缺乏实践,就会很难理解交通方式如何划分,更加难以理解交通流的分配过程。

2.3 传统的考核方式单一且不合理

《交通规划》这门课程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即闭卷考试。对交通工程专业的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其满意度分为5个等级,即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中立、满意以及非常满意。

调查结果中,有75%的学生对于传统的考核方式不满意,他们一致认为,闭卷考试的成绩不能准确地衡量一个学生对于课本知识掌握的程度,他们认为实践比理论知识更重要,单独的闭卷考试并不能提升其创新能力;10%的学生保持中立,没有发表个人意见;15%的学生认为传统的考核方式是相对公平的评判方式,对传统的考核方式保持满意。从这次的问卷调查中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想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希望采用动手操作的实践模式,来提升其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而传统的考核方式具有单一性和不合理性。

3  创新模式改革

为了响应“应用型人才”高校的培养方略,为国家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在交通工程专业试点《交通规划》的创新教学改革中,改革内容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展开。

3.1 精通课程内容,更新案例库

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内在潜能。更新课本的理论知识,更新教案里的案例库,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大量阅读相关数据,编写相关理论案例,要求学生借助例题熟练掌握课本的理论知识,鼓励学生发现课本上的错误,大胆指出,不能一味地相信课本,而要大胆纠错,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例如,在讲解课本例题时,鼓励学生先思考,生活中是否有与之相近似的情况,讲解到交通护栏时,带学生观看交通护栏的几种形式,要求学生自己总结护栏的优缺点以及护栏的相关性能,把课本知识化繁为简,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精通课程内容、更新案例库在创新模式的教学改革中必不可少。

3.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

《交通规划》这门课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对培养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实践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方面适当增加《交通规划》课程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主动地完成课程设计。充足的实践教学环节必不可少。学生对交通需求进行四阶段预测时,亲自到交通小区的现场进行调查与勘测,明确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预测、理解交通的分布状况、掌握交通方式的划分以及交通流的分配,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为其今后踏入社会,进入交通工程领域奠定殷实的基础。

3.3 创新课程考核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过研究讨论,《交通规划》这门课程可采用综合的考核方式,最终的成绩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理论知识的考核;第二部分是对实践操作的考核;第三部分是对课堂表现以及课外作业的考核;第四部分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上述前两部分考核内容比重各占30%,后两部分考核内容比重各占20%,通过分组汇报、口头测评、书面测评、实时反馈和实际动手操作的组合形式完成。

调查结果中仅有5%的学生对于创新考核方式不满意,更倾向于传统的考核方式;10%的学生保持中立,认为创新考核方式与传统的考核方式都在接受的范围之内;85%的学生认为创新考核方式相比传统考核方式更具备优势,更加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及时反馈意识的稳步形成。调查后的问卷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倾向于创新的考核方式,希望采用动手操作和及时反馈的实践模式,来提升其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通过这次创新,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其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4  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上述创新模式的教学改革,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尤为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学生对《交通规划》这门课程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班级成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主动反馈机制,学生积极主动地编写课本案例库。

(2)学生学习之前,启发其创新意识以及创新思维,使其潜意识的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

(3)完善传统的考核方式,摒弃以偏概全的考核模式,极大地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操作能力。

5  结论

通过對《交通规划》课程进行创新性的教学改革,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反馈较为良好,初期效果较为显著,主要成效体现如下。

(1)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被动思考潜意识地变为主动思考,以主动学习为优先原则,浓厚的学习兴趣被慢慢培养起来。

(2)学生通过多感官参与以及动静结合的原则,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动手实践中不断丰富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中不断升华实践行为。

(3)课堂互动测评与有效反馈机制逐渐形成,通过课堂口头反馈与书面反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惠.体验式教学法在交通规划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商贸,2013(17):168-169.

[2] 王兰.体验式教学法在交通工程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4(2):83-84.

猜你喜欢

交通规划实践环节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导游学实践环节授课模式探讨
面向复用的软件学院实践教学模式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有效途径探析
交通规划课程考试改革探索与实践
工科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于云模型的单路口交通信号智能控制系统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