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开设啦啦操选修课的实施效果分析
2019-09-17陈秀琴
陈秀琴
摘 要:新课改对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要求,教学中帮助学生科学健身,不仅能满足国家号召,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实践中发现啦啦操项目有较强的锻炼和育人价值,如何使学生乐学啦啦操,是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着重研究初中体育教学中开设啦啦操选修课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体育;啦啦操;实施效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啦啦操因其热情奔放的特性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喜爱,其具有艺术性、复杂性等特点,与音乐结合律动身体的同时还十分讲求团队协作,常做啦啦操有助于培养人的团队意识。就我国目前国民身体素质现状分析,将啦啦操引入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意义非常重大,利用啦啦操等级套路作为练习手段来调动初中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完成国家教委部署的阳光体育改革计划非常有效。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引入啦啦操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初中体育教学中可以发现,传统的教学内容多为篮球、羽毛球、排球等,这类教学内容很难使全班同学集体参与,而啦啦操作为一种健身舞蹈,其对参与人数的要求并无限制,或三五人,或百十来人均可成对,开展活动时更利于学生相互交流和探讨,通过交流学习心得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啦啦操教学过程中,每一位同学既是单独的个体,同时又融入团体动作中,通过对整套动作的熟练掌握,找到个人价值和团体价值,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具体实践中,笔者采用了分小组学的模式,本班学生共有54人,课前将学生按照每9人一组的原则随机分为6组,教学内容初步定为12课时,但由于后期教学内容开展良好,11课时即完成所学内容。教学初期传授由老师编排的啦啦操团队动作,通过学生的刻苦学习,仅5课时即完成了教师所授的教学内容,后6课时学生已经能够根据自己对啦啦操的理解自行排舞练习。第12课时笔者让班级同学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足球比赛,比赛内容分为参赛选手和啦啦队员,足球竞技时学生已经能够一改往日摇旗呐喊的加油方式,而自发的组织团体啦啦操表演为同组同学打气。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引入啦啦操教育能提升学生对竞技体育的认知
啦啦操的竞技魅力不同于篮球、足球等运动,它所具备的竞技魅力要更加含蓄和内敛,学生在参与中不仅易形成独立意识,同时在个体能力提升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团队能力的提升,啦啦操结合音乐能够使运动者对运动技巧和审美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知,将运动技巧、知识和人完美地合而为一。青春期的学生朝气蓬勃,他们正处在人生中精力最为旺盛的阶段,该阶段的学生有力量、有干劲,正急于向身边的人展示自己的魅力,而初中生正处在这个特殊的人生阶段,此时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锻炼与健身意识,能够帮助其形成独特气质与人格魅力。
三、啦啦操的外显性强,具有合作特性
啦啦操讲究团队至上的原则,易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和合作能力,在开展啦啦操教学时,集体参与是其特性之一,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同学间可以开展更加频繁的学习经验交流和技术教学,从而完善自身的技能,只有团体内的每一位同学都具备超高的技能,才能更加默契地配合完成团队运动,从而将啦啦操的魅力真正体现出来。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啦啦操选修课教学的必要性可以从以下几点体现出来:其一,开展啦啦操教学时能充分体现集体运动的特性,这种特性易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通过对集体荣誉感的向往转化出班级凝聚力,对提高学生个人品质有着积极意义。啦啦操运动本身具有较强的社会规范性,因其音乐动感性极强,如何在课外兼顾啦啦操运动的同时,又不影响他人,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培养学生的道德规范有深远影响;其二,课改后,国家对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有效贯彻“合作学习”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是每一个教师都应重点考虑的问题,而啦啦操的核心内容就是创造团体参与的教学活动,在参与这种集体活动中,学生更能开阔思路,互相鼓励、集思广益,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取传统教育中的精华补课改后教育的短板。特别是在学习技巧性较强的啦啦操动作时,每一位同学都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要领完成成套动作的展示,其中不乏托举等高难度动作,通过托举人与被托举人的通力合作,逐步感悟个人对于团队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感悟个人价值与团队价值。
自2008年奥运会后,我国将啦啦操纳入中学体育选修课中的成效斐然,啦啦操教学满足了中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具有普及性和广泛性,同时也凸显了团体教育对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养的价值。将啦啦操融入体育课堂,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程式化严重的问题,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参与团体运动的热情,在帮助学生提高对美的认知上也有极大帮助。因此,定期开展啦啦操运动,传播啦啦操文化,对推动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意义非常重大,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姜麗.啦啦操运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才智,2018(16):33.
[2]班庆丹.校园啦啦操在初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应用[J].体育风尚,2018(5):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