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地理教学内容有效性策略探讨
2019-09-17谢正武
谢正武
摘 要:初步分析了藏区地理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实现藏区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藏区;地理教学;策略
对于藏单班笔者觉得要达到两个重要目标:第一,思想成熟,思想引导。作为藏单班的老师首要任务就是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第二,努力提高升学质量。通过对往几届藏单班的情况进一步分析,现在我校藏加模式规模扩大,藏单模式逐渐缩小,所以升学压力比起以前更大,在后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分析学生实际情况,把握教学起点
从本地区生源构成分析可知,绝大多数以农牧区学生为主,中考不考地理,即使学了初中阶段的地理内容,也是在非专业教师指导下学习的(甘孜州地方偏远,条件艰苦,师范专业本科生不愿在该地任教,每年都要经过公招方式补充大量二专层次非师范类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同时中考未将地理列入考试项目,初一、初二阶段以基本兴趣培养为主,初三则处于学习的空白状态。升入高中阶段后,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储备几乎为零。针对这种现状,教师的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适应高考,适应社会。我们的学生中尖子生缺乏,文科生大多基础较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甚至部分学生汉语交流水平有限。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的教学只有降低难度,放慢速度,从衔接教学做起,先讲授部分与高中关系密切的知识,打好基础,再有序进行高中知识的学习。
二、研究考试说明,把握高考脉搏
研究考试说明,主要侧重于研究高考命题的思路和走向。只有熟悉考纲,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教学训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学生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教师在教学复习时,首先,应透彻研究《考试说明》,分析其在能力要求与考试内容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与教材内容上的差别,在教学与复习时进行合理增减,减少教学、复习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其次,根据《考试说明》明确当年高考的知识范围,它对当年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有明确的规定,而每年的知识范围都较之前有所修订,尤其是修订过的知识范围往往是当年高考出现频率较高的部分。再次,要正确认识题型示例,进行文科综合考试十多年来,题型只有两类,即“单选和非选择题”,虽然高考题型只有两类,但它们的变化是比较大的。因此教师需要根據《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和历年高考的题型来引导学生掌握题型。
通过对考纲的研读再结合成都七中网校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高考实战题,把握复习方向,通过各个章节的演练,引领学生分析实际的类型,以及各题是由教材哪章哪节演变而来,考哪些知识点等等。这样一来,学生才会有较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高考。
三、夯实基础,突出主干,关注热点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学会运用基本原理和
规律
根据近几年高考命题走向看,越来越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高考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有了知识间的联系线索才能打破教材中的章节界限,使知识的综合成为可能。例如:对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原因分析,必须具备区域位置、海陆分布、洋流、地形、地貌、气压带、风带等基础知识,才能较为全面地分析出它的成因。所以我们在教学和复习时往往都特别强调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熟悉,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检测。
对于基本的地理原理,要求学生必须理解,不要处理过多的高难度题,而应回归课本把模糊的知识点掌握清楚,确保每个知识点的过关。
掌握基本规律、基本原理是学好地理的关键。尤其是自然地理,有许多的规律、原理需要理解透彻,无论题目形式如何,考查的内在核心不变。例如正午太阳多度角的计算,我总结出如下一些规律:①正午太阳角度由直射点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某地与直射点纬度差相等,则正午角度相等。②极点处的正午太阳角度等于直射点的地理纬度。③极昼处的正午太阳角度等于直射点纬度的两倍等。学生掌握了这一规律后,处理这一类计算题就得心应手了。
2.突出主干,重难点知识
地理主干知识是支撑学科的脉络,在学习、备考中必须抓主干知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过多追求细节。应化繁为简,适当取舍,重点讲到难点讲清,列出主干知识,建立知识网络。例如讲文人地理时,区位因素是重点,无论农业、工业、交通,还是商业,城市都离不开这一内容。教学中应让学生牢牢记住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等;经济因素——市场、交通、科技等;社会因素——政策、宗教、战争等环境因素。区位因素还要辩证分析,分为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只有这样,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才能正确分析,做出较为全面的解答。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社会热点问题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主旋律。许多高考题都是以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背景材料,或作为切入点来创设问题情景的。在教授新课或复习时应把突出的热点问题当作专题或“问题化”处理,弄清此类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及地点,注意该部分热点问题与课本主干知识的密切结合,把握内在缘由及影响。如近年的高考就出现了以全球气候变暖、世博会等作为背景材料或切入点的考题。
四、突出能力训练和培养
如果只是学习和复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不足以应对“以能力立意”的高考。学生仅对知识进行记忆是不够的,还要思考和应用。这就需要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熟悉解答问题的思路,构建思考问题的线索,学会提取信息的本领,培训学生准确表述答案的能力。
1.记忆、读图能力
记忆能力是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能力的基础。教学或复习中要培养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或有趣的记忆方法。如结合当地居民耳熟能详的话语,记忆珠峰的海拔高度(巴巴适适,是三,8844.13)就是很好的例证。也许只需教师提一次,学生终身都不会忘记。
读图能力是学生地理素养的体现,其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地理成绩的好坏,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教会学生把地理知识巧妙地落实在地图中。如掌握气候的成因、分布、特点时,先让学生掌握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以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移动示意图等。在熟悉这些示意图后,再分析各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及特点,学生就容易记忆和理解了。再如,常见的等值线图,我们必须在图幅范围内分清楚该图的比例尺,明确图中范围的大小、类型等,再根据图中其他信息进行分析解题。
2.计算、思维能力
地理计算是高考常考内容,分值不低,一般在8分,有时会达十多分。这部分内容对学生尤其是藏区学生存在较大的难度,是学生的一块软肋。在该部分教学中,需要投入较多铺垫。如在学习“正午太阳高度角”时,学生很难理解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更不会计算。这就要求老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辅导,总结归纳出有关正午太阳高度一般规律,提出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当地地理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或H=90°-(当地地理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针对不同的题型选用不同的公式,再总结出特定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如:极昼处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的地理纬度的两倍,极昼区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的地理纬度等。再结合地球仪或光照图进行演示,学生就能较容易接受,从而解决这一难题。
各种能力之中思维能力居于核心地位。它控制并制约着其他能力的发展,指挥并调节着其他能力的运用,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因此,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比如,分析比较我国长江与欧洲莱茵河航运价值时,必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如:地形、气候、经济等因素如何影响航运,而不是让学生去记忆答案。唯有如此,學生才能举一反三,归纳出这一类型题的答题模式。
3.总结归纳的能力
高考综合题不仅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运用能力,也要考查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表达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要求学生答题条理清楚,逻辑严密,文字准确,要通过长时间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答题技巧训练,提高对综合题的应对能力。
五、选择经典试题,加强模拟训练,提高解题技巧
试题训练既巩固了基础,又进一步熟悉了每类试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掌握各类题型的基本技能和答题规律,提高做题的质量和复习效率,提高整体综合素质。
试题训练时要有足够的量,但也要精选试题。历年考题既反映应高考的范围、重点,同时也展示了题型特点,成为教学及复习的“无形指挥棒”。所以我基本以《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为蓝本,来选择学生的训练题。
在注意到精选试题的基础上,还要限定课堂答题的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和方法。如找出最有效的信息,慢审题,快答题;做选择题时,不能确定题干的意思,根据选项,能判断三个选项为同一意思,则另一个选项肯定为正确答案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平时训练时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六、关注高考信息,了解把握高考最新动态
三人行,必有我师。平时多从各类报纸、杂志、省市高考研讨会等渠道获取高考的最新动态,同时结合我校自身特点,每年四月中旬左右会从其他地区聘请专家来校讲学,指导学生最后阶段的冲刺复习。
面对藏区,面对藏单模式,如何进行地理的有效教学,是我们每一位藏区地理教师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针对藏区学生现有的基础知识,应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尽快尽可能地全面掌握地理基本知识、技能,抓住地理主干知识,突出重、难点。形成良好的地理学习氛围和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才能事半功倍,达到预期目的,促进藏区地理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郑金洲.课改新题型[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03.
[2]林宪生.地理教学理论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0.
注:本文系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基础教育“十三五”规划全国重点科研课题,课题名称:基于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藏区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EDU567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