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习声乐的一点体会
2019-09-17刘畅
刘畅
摘 要:音乐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声乐是音乐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怎样唱好歌曲和声音的训练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声音训练方法的讲述以期为声乐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对于一个学音乐的人来说,能有一个较好的嗓子是十分重要的,也是相当不容易的。通过对声乐的学习,总结了几点经验,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声乐;特殊性;训练方法
一、声乐的特殊性
声乐是研究唱歌方法的学科,它具有其自身特点:
1.声乐和器乐不同
声乐的主体是人,它靠一种感觉,是一种意识性的东西。而器乐是有形的、可见的,只要勤奋努力练习便可达到较高的水平。声乐则不然,如果不得法,再勤奋也没有用,甚至会更糟。有人说学声乐要有一定的天赋,主要就是针对声乐这种意识性的特点而言,应该寻求一种科学的方法,充分掌握这种感觉性的东西。
2.声乐的对象是存在不同机能缺陷、不同心理、不同嗓音条件的学生
由于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客观条件与存在的具体问题各不相同,因而找不到一套固定不变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来指导学生。一种方法不可能是万能的,对任何人都有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对学生的了解,清楚学生的薄弱环节,在哪个方面有缺点和不足,才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的方法。
3.声乐作为意识性的东西,学者很难正确理解自己的唱法及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无论水平多高的声乐家也只能通过反馈来正确了解自己的情况,由于他自己所感受到的东西往往和别人听到的声音不同,致使唱者只能对自己有一个粗浅的了解。我们在日常也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在潜意识里想把声音唱上去,但由于上体不放松而导致自己感觉音唱得很高,但别人听到的未必是高位置的声音。所以我们只能利用能意识到的部位去调节发音机能,力求自己唱法的正确。
二、怎样利用能意识到的发音机能学习声乐机能的调节
能意识到的部位包括声带、气息和共鸣腔三部分,三者所占比重不同。歌唱的声音是由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的协调合作完成。呼吸、发声、共鸣器官是歌唱发声的物质基础。呼吸器官气息从鼻口吸入,经过咽喉气管等分布到肺,然后经过相反过程呼出。歌唱时的吸气动作很快,呼气动作很慢,如果有较长的乐句,一次呼气可长达十几秒钟。而歌曲的高低强弱顿挫变化就全靠呼气和吸气肌肉坚强和灵活的运动才能完成。对于没有高音的应注重头声的运用;对于缺共鸣的应注意打开口腔扩大声腔;对于有共鸣但音高技巧不完善的,应注意气息的运用。
对他们的要求是肺内的气息要处于压缩状态,利用横膈膜的下降,暂时使气息沉下去,喉头饱满,喉和声带打开,形成一个空腔,胸廓挺拔,腰部束紧便于呼气,声带腰具有多种振动功能。三个部分是唱好声乐的基本要素,三者缺一不可。
1.共鸣状态
它是唱好歌曲发出优美声音的第一步,共鸣状态不正确,就不能把歌唱好。人体主要有胸腔、口腔和头腔三大共鸣声区。在共鸣状态中喉咙的打开最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是用让学生张大口的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打开喉腔。其实这是種不正确的打开办法,使用不当会使喉咙关闭,造成相反的效果。有时勉强把口张大,又使头腔共鸣没有了,只能发出平平的气息。口张的大小与喉咙是否打开的状态是没有关系的。打开喉咙必须以关闭声门为前提,但在声带机能未调节到符合唱歌要求之前,喉咙打得再开也不会获得理想的共鸣。所以应有意识在闭合声门的情况下使喉咙充分打开,最重要的是去体会正确的状态,并在有意识支持下保持。我们唱歌时随嘴的张开就应该调节到唱歌的最佳状态,气息应在更前些,这几乎是同时发生的,绝不是先有了状态再张开嘴。
要是喉咙打开,我们可以想象打哈欠或正在喝水的感觉。用以下的顺序得到的就是正确的,放开下巴,舌根后移,舌根抬起,舌前部向硬腭抬起,即下颌必须平行脱开,软腭两边下垂,好像挂到脖子下去了,千万不能提软腭,这样才能使舌头有充分的活动余地,然后再用鼻腔倒吸的意识打哈欠,喉咙便自然打开了。由于人本身的生理条件所限,状态的正确没有一定的标准,先天条件一般指音色、音域、音量,只要发出具有边缘振动的声音即高位置的声音就可以了。如果抽掉舌根向后向上的动作,单一地使用舌前部的动作,先把声音安放齿后的话,必然唱出靠前的音色,就是我们常说的大白嗓。
打开也是音色变化控制的,通常我们在歌唱时保持住正确的状态,打开喉咙使声音饱满有共鸣发出来,但是共鸣腔尤其是喉里面的空腔在歌唱时是始终在变化的,在喉不动的前提下唱低音时腔应大些,唱高音时腔要小些,由打开喉腔和声带之间空腔的宽窄不同使音色产生变化。在日常的学习中容易出现假打开和假共鸣的现象。所谓假打开即撑开口腔后部,没打开喉咙上下不通。所谓假共鸣即拼命提软腭张大口腔后部舌根下压,使声音停留在口腔中出不来,自我感觉音量很大却毫无音量也没音色。
中国的传统美声唱法,在唱高音时也出现高音靠后的现象,而恰恰大多数人将此作为学美声的模式,这是相当错误的,喉腔变小后移是不正确的发音方法。空喊、紧压都是错误的发音方法,这样要求我们通过有意识的控制来改正共鸣系统的毛病,不但要使喉咙打开,还要有胸腹腔的连接,使上下打通像一个中空的管子,发出具有共鸣的声音。
声音重是由于真声多造成的,对喉咙紧声音重的人,在意识上气息要绕过喉咙唱。对于声带张力不足或吸缩机能差的人,则要直接强化,感觉嗓子累时说明发音方法不正确,要继续练习,如果这时整个身体累了,就应该马上休息。被确定的正确感觉力求稳定住,不要再过多地受意识和感觉束缚,否则一定会感到嘴累、肚子痛,而且发出的声音较僵化。通常意识放的位置在头上,这样发出的声音才会纯厚饱满,歌唱的秘密在于共鸣,共鸣的秘密是头声。有的人还将意识放在喉或鼻上,不论何种意识调节,关键都不在意识本身,而在于演唱者。究竟如何理解和运用它们,在意识支配下,共鸣腔的正确调节和排除声带调节的干扰,但它并不能代替声带。
2.声带运用
要得到清晰的头声,得依靠关闭坚实的声门,这就涉及声带的运用问题,声带是歌唱的发音体,位于喉头的中间,只要我们发出声音,声带就必然要振动。歌唱状态下的声带有三种形式:局部振动、边缘振动和混合振动。局部振动是声音明亮有力,随音的升高声带缩短。边缘振动有高位置的声音,但没有点,声音柔美却华而不实,没有力度。混合振动利用声带缩短变薄机能动作,关闭声门,让声音以“聚焦”的形式体现出来,它所产生的声音集中而明亮。
如何练习混合振动呢?中间区状态正确,用好气息,做好了一切关闭集中的准备工作,高音区自然就会得到。利用爬式肌肉握紧使声带变短,即在演唱过程中声门随着音的升高,一点一点如小虫子似的移动来关闭。不增加声带的松紧度或空气的压力,而是缩短变薄的声带歌唱,可产生一种较高的声音。声门橦击法是常用的练声方法,通过声音的缩短强调点的意识,并在点基础上形成一条用气连接形成的声音线。对声音太重的人意识点应选在上部位,最好是在头顶,对声音轻飘无力的应选在下部位如横膈膜。有时出现压迫声带,产生一种很亮的高音时所谓的假头声。
总之,练习时一切以声带的局部振动为核心,向上意味着边缘振动渗入的成分增加,向下意味着基音成分在加强。
3.气息的调节和运用
学好声乐气息的合理调节和运用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歌唱时呼吸的艺术,不懂得呼吸就不懂得歌唱。在声道没有打通,声门没关闭前,呼吸不起任何作用,而当前两个环节完成以后,力度的变化,渐强渐弱的控制,连音技巧都需要高度的气息控制。利用气把声音“推”出来,是运用气息的目的,这样不但减轻了嗓子的负担,同时还使发出的声音圆润纯厚有流动感。在气息的运用和调节中最重要的是气息能够保持,这里所说的保持不是静止不变的,吸气时横膈膜下降,使胸腔底部向下伸展,同时两肋向外扩张,使气息深而有控制吸入,吸入的气息要保持流动的状态。在歌唱时能在音节的间歇中迅速完成换气,在收下腹的基础上鼓上腹,使肺内吸入的气息处于压缩状态,在需要呼气时,再将压下去的气息迅速提上来,而不是气息始终沉下去的感觉,让气息自动吸入再呼出,就在身体内产生一种流动的状态。
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不少学生出现“气短”的现象,教师则过于强调如何吸气。“气短”是吸进的气没沉下去在胸腔中,自己感到吸入许多,然而一呼就没有了,这时吸进的气是僵化的、始终静止不流动的。过多强调如何吸气对建立呼吸支持并无益处,学生会觉得吸气方法在歌唱时根本用不上,其实吸气不在于多,而在于深,气息深才能产生流动的感觉,只要胸廓是挺拔的,根本不必有意识地去吸气,弄不好一紧张根本吸不进气。呼气才是气息运用的推动力,当呼气后体内因缺氧气不适,会下意识地吸气来满足身体的需要,初学者身体感到吃力是难免的,可如果嗓子吃力就不对了。日常还会出现假保持的现象,歌唱要求气息始终保持流动,只有流动的气息才能完成各种声音技巧。在实践中不少人把气息僵持理解为保持,并且有时也能唱出明亮的声音,但毫无弹性,能强不能弱,而且会有“气短”现象出现。
我们平时用气息与发声吐字相结合的方法训练,也可以做一些呼吸的无声练习。缓吸缓呼将气慢慢吸入肺部,气吸到饱满时即可暂停,不马上呼气,体会吸气肌肉的控制作用。急吸缓呼学会用口吸气。急吸急呼,急速地把气吸进呼出,主要练习腹肌的弹性力度。只有建立起气息的支持,演唱才能得心应手,应用自如,建立气息支持的方法有以下几点可作为参考:(1)吸气力求做到下意识,即自然吸气;(2)吸气时不一定张开两肋,但气一定要沉下去,要求在呼气时要迅速张肋;(3)气息的艺术在歌唱中始终坚持由下而上,好像始终不断加气。
三、歌唱的姿势及训练方法
1.唱歌的姿势
我们唱歌当然首先是由歌声来表现动人的感情。但唱一首歌从头到尾站着一动不动,就会太死板,适当的形体动作是非常必要的。身体自然直立,精神饱满,双脚要稳,分开,重心要站稳,腿要松弛,重量落在双脚上。头和眼平视,上胸打开,双肩向下放松,小腹微收,站立的姿势美观协调大方。脸部表情自然优美,可根据演唱内容赋予适度表情。不可用手头打拍子,动作协调大方简练,避免僵硬动作。精神振奋保持生机勃勃的良好状态。
2.为了使声音打开和集中,声乐训练的方法有三种
(1)交替训练法,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暂不考虑音的质量;(2)由上而下训练法,以中音区为起点,但不是绝对的,嗓子条件好可从高音以大跳形式练习,但要用轻声或半声,不能用大声。由假声—混声—真声,使声区得到统一;(3)由下而上训練。
3.歌唱方法
关闭唱法,唱高音时声门好像阻塞的一种感觉。偏开放唱法,以声带的局部振动为主体的唱法。掩盖唱法,标志是高音在掩盖的位置上亮出来。混声唱法,能获得统一的音区。
4.呼吸方式
胸式,腹式,胸腹联合。
以上是我对声乐学习的一点体会和浅薄之见,希望能够带给他人以帮助,这是我的初衷,同时也衷心希望能够得到朋友们的指点,以期我的水平能有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