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促思”策略在初中科学课堂中的实践与思考

2019-09-17余明

新课程·中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积极性建议

余明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教师越来越注重课堂的效果,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促进课堂的进行,调动课堂的活跃性。“以问促思”教学方式主要是在提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进而有效调动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首先对以问促思的教学方式进行概述,其次提出现阶段以问促思的现状,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以问促思;积极性;建议

初中科学是一门逻辑性与基础性比较强的学科,其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专注力和思考能力,因此以问促思的教学方式便被提了出来,旨在帮助学生通过提问的方式,促进学生思考,进而使得学生更能深刻地领会到教学的目的,促进教学的开展,从而将学生的思想力进行发散,加深孩子们对科学课的掌握程度,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以问促思”教学方式概述

1.“以问促思”内涵

“以问促思”的教学方式是指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进行思考,促进孩子的思维发散,从而引导孩子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方式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将孩子从课堂的参与者,变成了课堂的主动接受者,教师从灌输知识,变成了对学生的引导,从而能够使学生进行思维发散,改变了传统的应试教育,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并且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本节课堂的教学内容,促进教学开展。

2.“以问促思”教学方式运用到初中科学课堂的必要性

初中科学课堂是一门逻辑性很强并且理论与实践性也非常考验学生的学科。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其刚从小学比较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过渡而来,面对科学课堂的学习,便会显得无法应付,而采用以问促思的学习方式,便可以解决这一现象。首先,初中学生面对一门自己没有接触过的课堂,在上课的时候便会思想上开小差,这不仅会影响听课的效果,也会使得课堂变得沉寂,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课堂会变得死气沉沉,教师无法做到与学生的互动,而“以问促思”的教学方式则是在课堂上提问问题,初中学生的自尊心较强,因此面对一门需要提问的课堂,学生便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从而提升学生课堂听讲的效果。其次,初中的科学课堂需要学生以实践的观点去看待所学的理论知识,而学生刚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孩子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差,而初中化学科目涉及大量的实验,如果学生动手能力差可能会出现一些危险的情况,因此,教师可以在进行实验前针对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注意事项让学生进行了解,从而能够对实验所需要注意的情况了如指掌,这样便会有利于实验活动的开展,还可以提高实验的安全性。最后,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以灌输的形式来教学,孩子往往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的传授,并不是自己主动地去学,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做教学的引领者而不是灌输者,而“以问促思”的教学方式恰恰满足了新课改的要求,它采用提问的方式,提问从浅入深,逐渐带领学生进入到本节课的关键地方,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并且学生在提问中也会不断地进行思考,教师仅仅是引导学生用已知的领域来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未知的领域,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二、“以问促思”的教学现状

1.问题难易程度无法掌控,阻碍学生学习

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发展时期,对于问题设置得较难,使得学生无法回答教师所提的问题,甚至连教师所提问题的意思都无法听懂,造成问题的失效,不但会影响听课质量,还会使得学生因为无法听懂老师问题的含义,造成学生对自己信心的丧失,从而不利于教学开展。如果教师对问题的设置过于简单,无法对教学内容层层递进,造成课堂冗余,多余的问题占据了主导地位,把课程的时间拖长,导致学生因为课堂的注意力转移而错过了最佳的上课时间,教学的内容还未涉及,学生便因为无法做到注意力集中而造成教学内容无法开展。

2.所提内容与教学内容背离度大,阻碍教学开展

教师在课堂设计时,对教学的问题往往会因为对课程没有做到宏观的把握,造成问题背离教学内容,使得教学无法开展。比如在针对物体浮力的教学中,教师由于没有做到对教材的宏观把握,在压强引入浮力的第一讲中,学生便会因为课程的跨域度较大,对压强的理解力无法与本节的教学内容做到融合,导致学生对于物体浮力的学习受到阻碍,教学的开展无法进行。

3.教學问题过于频繁,孩子思维脱节

教师往往过于注重“以问促思”的开展,在教学设计中,由于忽略了课时,对于问题设计得较多,使得课堂问题过于多,学生将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如何回答教师的问题上,无法提供给学生一个思维发散的时间,无法使学生做到思考与拓展,因此使得学生思维脱节,不利于学生学习。

三、“以问促思”教学方式的开展对策

1.问题要有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才会专心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前应该对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而不是为了问问题而去问问题,问题应该能够吸引学生,从而使得学生更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去想问题,而不会因为问题的无趣而放弃思考,使得提问问题成为一种反作用。

2.问题要有启发性,点燃学生的智慧

科学课堂往往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结合,其教学内容往往源于生活,是对生活中问题的理论性解答,这些问题往往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教师应该针对科学课堂的教学,运用一些来源于生活的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答案,从而启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在中学课堂物态变化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询问学生生活中的水是什么样的,学生会针对生活的常识回答水是流动的,由此,教师可以引出液态的物质是流动的。然后将水的三态引入教学内容中,之后针对三态的教学,询问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三态物质,学生便会对三态的特点进行回顾,有助于学生对于三态概念的理解,之后询问水是如何变成水蒸气,又是如何变成冰的,进而引发学生对于三态变化的热量传递情况进行理解,并且让大家针对刚刚提出的物质三态进行热量传递的讲解,进而启发学生对于本节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得学生的思维发散,促进教学的开展。

3.问题要有层次性,引发学生进行拓展

教师的问题应该是逐渐递进的,一步步地引入本节的教学内容,因为只有递进引入,才会使得学生能够跟上教师教学的节奏,不会因为跟不上而放弃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问题设计上注重层次,能够促进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达到教学的目的。

在初中“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利用小车进行实验,将所有的摩擦因素考虑到小车中,之后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采用相同的正压力而更换不同粗糙程度的桌面,询问学生本次的不变组是什么,变量组是什么,那么这个变量组是怎样影响到摩擦力大小的,从而使得学生认识到控制变量的方法,并掌握到了如何运用,进而让学生设计正压力作为变量时的试验形式,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对“以问促思”的一些思考

1.难易适度,把握要点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跨域幅度,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够理解教师提问的含义,从而能够引发思考,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学生发展的时段,从而判断问题递进的幅度,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使得学生能够理解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而进行学习。

2.问题与教学内容相融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牢牢把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不应该不顾本节的内容,而去引入其他的问题,导致所提出的问题与实际的教授内容产生脱节,阻碍学生对于本节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并且也会造成学生自信的缺失。此外教师应该考虑到本节的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内容将问题进行分级提问,逐渐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本节的教学内容中來,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达到教学的目的。

3.问题数量适中,引导孩子思维发散

教师应该在设计问题时,针对本节的教学内容首先将内容进行分级,所分的级别不应过多,应该考虑到孩子所处的阶段,根据孩子的阶段进行分级,以及进行跨越度的选择,高年级考虑跨越度较高问题较少的方式,这样更有益于学生的思维发散,而针对低年级则应该采用跨越度低问题多的方式,这样才会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到本节的教学意义。但是问题多应该考虑到本节的课时,不宜每几分钟就提问问题,否则学生会因为过度地去思考教师的问题,造成思维的脱节。

“以问促思”的教学方式以其应用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思考的方式,被大多数教师所采纳,其符合新课改中教师应该引导孩子进行学习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面对现存的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前述的经验,在问题设置上注意难易适中、数量适中以及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而促进教学的开展,达到科学课堂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冀宁.以问促思,让课堂对话深入而精彩[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3).

[2]席霍斌.以问促思以题为导: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命题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8(7).

[3]郭长军.以问启智,以问促思: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12).

猜你喜欢

积极性建议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提高大学生学习24式简化太极拳积极性的研究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