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词块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9-09-17蔡凌俊
蔡凌俊
摘 要:词块是一种兼具形式与功能性质的语言构件,是语法、语义和语境的结合。本研究以实验法等方式验证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采用词块法的实际效果,在教学中进行基于词块的听力教学实践:听前环节激活词块;听中环节关注词块;听后环节运用词块。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词块研究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及行为方法
对于词块的研究起步较早的是国外的Becker。Becker(1975)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最早提出预制(prefabricated)短语的理念。中国研究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词块习得。沈敏瑜 (1999)指出词汇教学法对于二语习得具有积极意义;姚宝梁(2004)指出“预制语块与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关系”;李欧、孙若虹(2009)在英语听力教学中采用词块法发现,词块教学与听力教学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张冠文(2013)以《牛津初中英语》(译林版)的听力教学为例阐述基于词块的听力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建立词块库。
国内外的研究都证明了词块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使用英语的流利性和准确度,而且能减少甚至避免在语言和语用方面的一些错误,让英语学习更有效。因此,笔者期望本研究能够为词块教学研究提供可借鉴的视角。
二、研究过程
本研究的被试来自上海市呼玛中学2012级初二年级两个平行教学班,就当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对两个平行班进行问卷调查和前测。其中一个班是实验班,采用词块教学法进行;另一个班级为对照班,实验时不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变,仍然采用以前的传统教学方法。经前测验证两班无显著差异。
在課堂教学中进行基于词块的听力教学实践:听前环节激活词块: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方法激活这些词块——头脑风暴、游戏形式展示等方式;听中环节关注词块,抓住词块,简单记录;听后环节运用词块。
1.听前环节激活词块
听前环节的目标是为将要进行的听力练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听前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唤醒”学生大脑中与听力主题内容相关的词块,这样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可以马上联想到相关词块,提高听的效率。老师可以采用很多种方法来“唤醒”这些词块。头脑风暴(Brainstorm)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学生从相关听力内容的关键词出发联想到有关的词块。游戏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老师可通过各种游戏引出相关的词块。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的教学情景和学生的个体状态选择合适的方法开展教学。
【案例】8B Unit 3 The Moonlight Sonata (3rd period)
《初中英语》(新世纪版)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第二课课文The Moonlight Sonata(月光奏鸣曲)中,笔者开展基于词块的听力教学。听力相关内容是关于音乐和德国音乐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生平介绍。为了提高学生兴趣,先通过头脑风暴(Brainstorm)的方式让学生抢答和贝多芬有关的词块,包括第一课时新学的词块。学生兴奋点被提高并积极踊跃地回答出词块。以Brainstorm的方式组建词块小家庭,通过已熟悉的词块引出不太熟悉的词块,这样做不但能巩固词块,而且能扩大词块量,从而使学生为将要进行的听力做好准备。
T: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Beethoven with lexical chunks? Please be quick.
S1:Public performances.
T:Good. Anything else?
S2:Classical music.
……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积极地表现自己。他们努力地搜寻头脑中已学的、可用的语块,遇到有些遗忘的、不会用英语表达的,便主动地向老师咨询。这样,我借助头脑风暴(Brainstorm)营造了生动的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输出并为将要进行的听力做好了准备。(见下图)
“猜一猜”(Guessing Game)符合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用时短,方式灵活,趣味性强,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语言知识和掌握语言技能的活动之中。
【案例反思】
在实施词块听力教学课程的过程中,笔者曾经开过若干节公开课,当时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现在看来也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其反映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本质理解:教学永远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教学永远没有一蹴而就,实质还是在不断地改进与发展着,从而找到更适合学生的。
学生逐渐认识到,词块是一种兼具形式与功能性质的语言构件,是语法、语义和语境的结合。词块除了指词(words)、词组合(polywords)、短语搭配(collocations)和惯用语(institutionalized utterances)外,句子框架和引语也属于词块种类之一。词块在帮助听者把听到的词音与大脑长期记忆中储备的词性和词义建立对应连接,并进行意义重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了解并掌握词块的作用对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无疑非常重要。
2.听中环节关注词块
词块相对稳定的结构和其所表达的意义能够使老师创设更好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实现词汇与语境的连贯,帮助学生提高语用意识,增强选词及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存在误解,认为词汇量越大,语言能力就越强。学生输入了大量的小单位,却无法组成一个合理的单位输出,或选词错误、用词不得体、搭配错误,或想表达观点却不知怎么说。
(1)初听文章,抓住主要词块理解大意
①Beethoven heard someone playing his Sonata in F in a small house, so he stopped outside it. (T)
②Although the girl heard Beethoven play the sonata several times, she still couldnt play it. (F)
③The girl and her brother were too poor to buy a concert ticket. (T)
④Beethoven played a sonata for the girl and her brother, and they both enjoyed it very much. (T)
由于初中生有限的英语知识结构,而且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分析思维能力都不强,他们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而词块提供给学生有力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他们可以借助听力题目中的主要词块简明扼要地把握听力要求,使头脑中有对材料的初步印象。
在上述根据听到的内容判断句子对错的练习中,笔者引导学生从词块着手研究题目。学生仔细阅读这四个句子,划出主要词块,这样句子就浓缩为几个主要的词块,听力要求也化繁为简、一目了然,同时这些词块呈现了听力内容的大体框架,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听力内容。这些词块中的大部分已经在刚才的游戏中呈现,学生熟悉这些词块,很顺利地完成了研究题目的任务。
之后,学生开始听力练习。笔者提醒学生要留意听力题目中的主要词块,借助它们把握文章大意,有针对性地捕捉相关的重要信息。笔者巡视教室,发现大部分学生听完一遍后都能完成听力题目,而且答题正确率较高。
之前在同一内容的听力教学中,笔者没有开展基于词块的听力教学,结果大相径庭。学生听了两遍文章后才勉强完成同样的听力题目,且正确率较低。究其原因,学生反映,虽然理解文章大意,但文章内容比较琐碎,他们对具体的细节印象不深。
(2)细听文章,围绕主要词块深入理解
学生完成了初听的要求后,进入下一个环节,细听文章,完成教材中的听力填空练习。
听力填空前的预测使听力练习事半功倍。笔者引导学生结合听前环节引出的词块,仔细阅读题目,预测答案。然后开始听力填空,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练习,听完一遍后即全部填满剩余的单词。而之前在同一内容的听力填空中,由于学生的词块意识不强,在预测环节只能填出三四个单词。在听力填空中,学生经常抓不住要填的单词,或者在填空时顾此失彼,正确率低。
3.听后环节运用词块
各种类型的拓展练习可以在听后环节开展。比如开展语篇复述,让学生在听力理解的基础上,利用词块对听力内容加以整理,有重点、有条理地叙述出来,融理解、记忆、表达于一体。语篇复述需要学习者思考并正确运用词块。复述的形式在利用词块的基础上有问题/答案引导法、主题句+关键词块提示法、表格提示法、图画提示法、转换人称复述法、角色扮演复述法和接力复述法等,最后起到巩固的作用。
三、教学研究后的思考
研究证明,二语习得者对语言的感知和记忆是以词块为单位的;学生的听力认知过程强化;学生的听力习惯从重视对输入信息的单词的孤立听力理解逐渐过渡到注重整体内容方面;学生的语篇整体控制力得到提升;學生的语用意识得到增强。通过词块教学,多数学生在语义重述时比较倾向于用自己理解的语言进行复述,但却采用所记录的主要词块。这一现象说明:二语习得者对语言的感知和记忆的确是以词块为单位的。
参考文献:
[1]Lewis, M. The Lexical Approach[M]. Hove,England: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3.
[2]邓樊.有关词块理论的文献综述[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5):129-130.
[3]唐乐丽.初三英语听力教学设计例谈[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1):12-13.
[4]韩佶颖.国内英语听力研究十年整合:回顾与展望[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6):58-65.
[5]张冠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尝试开展基于词块的听力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3(3):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