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文化旅游大数据应用指标体系简述

2019-09-17郭益盈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智慧城市

郭益盈

摘 要:禀赋独特的城市气质,为成都旅游文化的转型和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坚实根基。结合当前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成都有条件、有能力、有底气走在城市管理大数据应用的前列,从而为国家智慧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可资借鉴的样本。

关键词:大数据指数;智慧城市;文化气质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2-0161-02

新常态下,政府在文化导向和意识形态上保持相对强势的基础上,必须改变发展模式,着眼于建设文化服务型的责任政府,创新文化管理的新思路,引导日渐壮大的民间力量共建和谐理性的市民文化,逐步实现地域文化的推陈出新与大众管理,而大众管理,恰恰是建设大数据智慧型城市的重要标志。在此大背景下,深入分析研究地域文化领导力的提升与创新以及与城市定位升级转型的互动关系正当其时,也对当前成都着力打造的大数据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和实践意义。作为国家级中心城市来说,其建设思路和规划蓝图除了因地制宜的制定外,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思路既要与我国当前治国理念的转变环环相扣,又与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党和政府对历史、对人民的理性责任息息相关。

一、大数据背景下文化旅游转型和创新的目标与主要任务

1.成都经过多年的努力,获批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这为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都政府之前就极具前瞻地积极布局建设国家科学技术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在政府组织架构上创设大数据管理局,这些举措都为在大数据背景下打造互联网创业之都提供广阔的机遇,也用强大的软实力为城市的顺利升级转型保驾护航。因此在当前新常态下,成都应有条件在全国率先探索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促进城市进一步转型。

2.这个条件除了以上布局外,在城市软实力方面就是建议成都利用大数据先发优势,尽快启动智慧城市的探索和建设。在此阶段,文化领导力创新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文化领域能动的转型,用“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推动实现文化领域的大众管理。所谓大众管理,属于智慧城市的范畴,就是前文提到过的文化领域的“众包、众智、众创”。虽然目前成都离建设数字化智慧城市的距离还有些遥远,但“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而当前要探索试行这个目标,文化管理部门需要首先创设一个城市文化生活、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平台。让普通市民都能通过这个平台来反映、发现、解决城市文化生活中的问题,成为城市文化体验的微中心和无数的神经元,协同政府处理公共文化中的问题,使市民个性化的文化需求与大众的文化需求得到更经济、更及时、更全面的满足。

3.城市的文化建设與文化产业,也要首先调动城市市民来贡献智慧。因为作为城市的亲历者、建设者和见证者,市民群体是一个城市最高智慧的唯一源泉,在城市生活的普罗大众,就是城市网络中最好的、最聪明的、最移动的传感器。一定程度上,研究文化领导力与大数据挂钩的目的就是希望借助技术的创新和文化观念的转变,最大可能地推动市民以城市主人的姿态参与城市的文化生活和建设,最大限度地贡献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民间智慧。政府文化职能部门通过互联网平台收集、整合数据,专业公司解析、反馈数据,再由大数据管理局开发、应用数据,然后再开放数据,让城市的各项功能型管理和项目决策能以数据结论为主要决策依据,并深入讨论集思,广泛建言献策。这就是智慧管理意义上的众包和众智,众包和众智中所蕴藏的社会能量,聚集起来就是大众的能量,才有足够的动力和力量破除一切阻碍和干扰,才能进一步激发市民解决复杂问题的智慧,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文化建设与管理结构的深度调整,推动并真正实现大众创新。

二、引入大数据管理是文化旅游转型和创新的必由之路

1.成都大数据应用在旅游行业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市委书记王东明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成都在创建国家最佳旅游城市的过程中,深入实施“旅游+互联网”战略,整合旅游、气象、环保、公安等数据资源,搭建联动指挥、户外应急救援和多语种旅游咨询等平台,初步形成集管理、服务、营销为一体的智慧旅游体系。成都还将进一步拓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电子支付、旅游互动体验等渠道,全面提升数字化信息服务水平,让大家到成都旅游更加便捷、更加安全、更加舒心。未来成都还将收集、整合所有旅游数据,包括交通、住宿、轨迹、花费、行为方式、微信微博等等包含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在内的一切数据,借助专业数据公司的计算和分析,以此定位旅游者的兴趣爱好、消费方式、社交网络等信息,再反馈到旅游市场和相关行业中,并适时向潜在的旅游者提前推送他们感兴趣的旅游信息,实现从旅游景观到旅游文化的营销转变,从而推动整个旅游行业的互动和创新。

2.既然用大市场、大数据的办法能极大地增强旅游发展新动能,旅游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那么引入大数据管理,借助大数据的精确算法和分析能力,通过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利用,探索文化底蕴背后的支撑力量,能动地发挥文化领导力的引领作用,为全面造就为一个和谐安逸的国家中心城市奠基文化的恒定基因也是必由途径。

3.目前文化领域大规模的数据应用得还比较少,这里面有客观因素,比如文化数据采集比较困难,数据的可信度不高,很多数据缺乏客观性。因此,当前文化领导力转型和创新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配合素质教育,全面唤醒决策者和市民的数据观念,提高对大数据的认识,使数据由技术符号逐步转化为文化符号,促使城市文化建设步入数据说话、数据论证、数据发展的轨道,从而让数据更真实、准确地反映民生民意,让大数据更及时、深入地服务文化市场。

三、建立大数据指数化管理体系是文化旅游转型和创新的主要特征与理性实践

1.大数据指数,是指在已收集数据的基础上,根据需要截取一个时间段的数据量,通过大数据管理局或其他专业数据公司的统计、筛选和大数据算法,计算编制出各类指数数据,再反馈给管理部门与事先核定的指数指标对比,从而帮助政府联动制定有针对性的决策意见,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文化气质,包括书店指数、出租车指数、排队指数、卫生间指数、市民总体文化指数等能够衡量文化软实力的指标。与之前统计意义上的编制不同的是,大数据指数体系是动态的、开放的、跨部门的。依托大数据应用的文化软实力发展指数除了要借助多种途径广泛收集数据外,其关键是政府对已有数据的整合、分析和利用。

2.根据相关资料,成都政府部门围绕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已经启动了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和人口信息综合分析、交通出行智能管理、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等大数据应用试点。由于文化领域的特殊性,当前大规模的数据应用还尚待时日。但我們不能等、靠,赶末班车,针对文化领域的特点结合大数据的应用模式,完全可以独辟蹊径,创新性地引入大数据指数体系,指导城市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结合大数据理论和城市软实力的指数编制,将市民文化和城市建设提升到一个新高度,驱动文化产业可持续良性增长的新引擎,这是衡量文化领导力转型与创新是否成功的标志性因素。

3.成都在未来文化发展和建设上推动文化领导力转型与创新的理性实践。这里以众多城市存在的公认的老大难排队秩序差问题——公交排队指数的计算为例,简要说明大数据指数的算法。目前,成都大数据管理局已经完成了城市人口信息的综合分析,采集了4.5亿多条数据,包括市民年龄结构、就业状况、受教育程度、城区人口分布概况等大量信息,这是数据应用的基础。然后再选取一条有代表性的城市公交线路,以3个月为周期(这个周期的数据样本足以代表这条线路的总体水平),将所有站点的监控视频资料发包给互联网数字公司,收集整理这段周期内所有乘车人的数量、结构和排队情况等数据;在此期间委托民间机构或咨询公司设计、发起、收集线路经过社区、公司等受众对客观环境、争抢心理、从众原则、市民陋习的看法等涉及排队现象的民意调查数据,再次将公交公司的车票收入、车次调配、站点设置、间隔时间,甚至交通信号灯的数量、车辆行驶即时速度等信息统一转换为特定数据信息。通过对以上四方面或更多数据来源的有机整合、连通和算法,可以客观分析出导致排队指数高低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因素。

建立大数据指数化管理体系,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型工程,需要数据标准的统一和在各行各业建立一致的数据定义,将从客观环境到个人情绪、从硬件设施到软件设计、从天气预报到交通管理、从传统观念到思维定式等全部数据化,在大数据算法中偏离的数据可能被忽略,但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又可能对结果产生不确定的影响,数据的收集、连通、筛选、计算绝非一般的静态指数编制那么容易,非大数据的独特算法不能胜任。而这就是政府大数据战略的核心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为城市文化建设服务方面的实际应用之一,通过大数据应用的指数反馈,归根结底都会汇聚到城市定位和城市文明建设的问题上来——那正是文化领导力重塑城市气质和市民文化的重要舞台。

参考文献:

[1]  郭玲霞.大数据助力智慧旅游发展的研究综述[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7,(2):50-54.

[2]  戴平娟.智慧旅游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

[3]  邢帆.从旅途看智慧[J].中国信息化,2014,(16):14-15.

[4]  安宁慈.省级旅游目的地资讯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中的大数据
智慧城市与广电网络新媒体的融合与发展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及路径对我省的启示
智慧城市与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治理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公众满意的影响因素研究
智慧城市视野下城市规划创新探究
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