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互联网+护理”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

2019-09-17李佳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护理服务瓶颈护理

李佳

摘 要:“互联网+护理”模式为应对我国医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仍然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行业标准、人才紧缺等瓶颈,亟须完善法律法规,制定行业标准,培养专业化人才,为“互联网+护理”模式的实现夯实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护理”;护理服务;瓶颈;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2-0154-02

近几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与医疗不断融合,催生出了一个全新行业即“互联网健康医疗”。互联网健康医疗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传统医疗模式,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有利于“健康中国”的目标早日实现。2019年,我国6个省开始试点“互联网+护理服务”,护理服务供给进一步扩大,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瓶颈。

一、“互联网+护理”的内涵

本文研究已有文献和“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情况,将“互联网+护理”定义为护理人员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为特殊患者提供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医疗护理、康复管理、孕妇护理等护理服务。“互联网+护理”实质是突破传统护理的局限,由机构内向社区、家庭等延伸。本文将其分为两类:一是实体医疗机构与互联网机构联合打造的医疗平台。这实际上是官方支持下,以试点的方式开展,这是实体机构服务的延伸,对提供服务的护士身份给予认定,具备五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护师以上技术职称的本机构注册护士。例如宁波云医院、微脉等。二是新兴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这种模式主要是民间形成,几年前就已经出现,如滴滴护士、医护到家、U护、E护通等。

二、“互联网+护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瓶颈

(一)安全问题

1.药品、医用耗材安全问题。医护到家、滴滴护士等护理平台为患者提供打针、输液、换药、护理服务时,需要正规医疗机构开具处方、药品,护士只提供技术服务不提供药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药品风险。但是患者用药后也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护士上门服务时全程没有医生参与,服务没有连续性,不排除个别用药或者治疗后引发其他疾病。此外,对于有的服务项目患者需要向上门护士购买医疗耗材,如何确保耗材的安全和质量、医疗废弃物的处理等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医疗事故责任划分的问题。一是国家没有明确规定哪些项目可以进入家庭、社区;二是患者在家中接受服务,居家环境是否达到卫生标准,是否保证护理有效;三是护理人员无法全过程的监督,后续引发的疾病应该如何划分权责,事后难以鉴定事故原因。

3.患者数据的安全问题。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开展医疗活动,平台上有大量患者数据。这些数据如果泄露,遇到不可控的非法操作、非法运营或恶意窃取等,将会对患者甚至整个医疗行业带来冲击。

4.执业人员安全问题。护理服务的特殊性,上门服务会增加不确定的风险。我国的女护士占比较大,面对危险的事情反应能力和对抗能力相对较弱。在服务过程中,一旦发生医患纠纷,护士的人身安全易受到威胁。

(二)服务价格收费问题

对于新兴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收费价格一般由市场决定。收费标准包含护理服务费、交通费两项。如果需要护士1小时内上门服务或夜间特殊时段上门服务的,需要加收服务费。对于以实体医疗机构为依托的互联网平台,上门服务费用相对较低。总体来说,“互联网+护理”收费价格远远高于医院门诊费用,这导致大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

(三)护理人才紧缺的问题

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增长、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在这个大环境下,护理人员的需求会逐渐增大。一是专业护理人员缺口问题。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注册护士有380万(《2017年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但实际上真正上岗的不足380万。护理服务与“互联网+”的结合,市场需求扩大,进一步增加了护士的服务能力。在试点城市,护士在完成超负荷工作后,还要加班或轮岗上门为患者服务。现有的护理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患者的需求。二是男女护士不均衡。在国外,护士是非常受人尊敬的职业,国外男护士的比例远远高于国内。我国男护士主要多分布在ICU、手术室等科室,在护士严重短缺的情况下,男护士就更加供不应求。

三、“互联网+护理”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互联网+护理”的法律监管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实体医疗机构、互联网企业、患者、护士相互间的法律责任,明确权利和义务。制定和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医疗风险防范制度、医疗废物处理流程、纠纷投诉处理机制等。加强我国大数据隐私保护,可借鉴美国分散式立法模式,如《信息自由法》和《隐私法案》等。

2.加强市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避免网上从事医疗欺诈行为,如假药劣药、不合格的医疗耗材。加强信息安全监管,避免诊疗记录、病历资料的信息泄露,维护好患者隐私权。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行业的监管力度,比如与医疗机构进行合作,调查行业中存在的监管薄弱环节,提高监管和服务水平。

(二)明确行业规范

1.要严格准入门槛,明确诊疗范围和规范。制定出台互联网企业与实体医院合作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资质认定,明确双方职责。制定行业标准,保护隐私和跨系统数据交换安全。制定平台管理规范,坚决反对“刷单”行为,坚决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2.利用大数据有效地控制护理费用。通过大数据平台的建立,结合各省试点情况,统计分析护理收费的数据,分析医疗费用中不合理的部分,从而达到控费的目的。此外,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综合考虑交通成本、劳动报酬、技术成本等因素,探索建立价格和相关支付保障機制。

(三)提高護士职业的社会地位

1.加强老年护理人才培养。面对当前老年护理工作人员的巨大缺口,各护理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积极调整策略,培养具备更高能力与素质的老年护理人才,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实现多方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达到培养创新型养老护理实用人才的目的,从而解决老年护理人才培养难题。

2.注重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借鉴欧美等国家“岗位胜任力”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将胜任力培养作为院校进行教学的重要模式,将岗位胜任力融入护理基本技术课程体系。制定建立科学、合理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满足实际工作中的需要,将学习培训落到实处,不走形式主义。

3.改善薪酬机制。加强护士的绩效管理,主要从建立患者健康档案的完善程度,对患者的定期随访、健康管理和健康指导等方面进行考核,促进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护士薪酬水平,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例如,对于积极参与试点工作的护士可以给予一定补贴,降低护理人员的离职意愿。

四、结语

“互联网+护理”模式的推广,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对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和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和现实价值。“互联网+服务”模式极大提升了就诊的便利性,精准对接人们多种健康需求。在试点过程中,势必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实体医疗机构、互联网企业共同努力,探索出符合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护理”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王安其,郑雪倩.我国互联网医疗运行现状[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6,(1):69-73.

[2]  周小丽.“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内涵、机遇、实现路径[J].法制与社会,2019,(2):183-184.

[3]  叶茜,姜雪,宁小桐,刘淑梅.“互联网+”在综合医院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电脑迷,2017,(9).

[4]  吴超.“互联网+医疗”信息安全问题及对策[J].集成电路应用,2019,(3):74-75.

Abstract:The“Internet+nursing” mode has provided new ideas and paths for cop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edical industry.In the actual operation process,it still suffers from bottlenecks such as imperfect laws and regulations,lack of industry standards and shortage of talents.It is urgent to improve laws and regulations,formulate industry standards,and train professional talents,so a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Internet+nursing” mode.

Key words:“Internet+Nursing”;nursing service;bottleneck;countermeasure

猜你喜欢

护理服务瓶颈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在突破瓶颈中成长
点击图象问题突破图象瓶颈
养老机构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3例产后跌倒原因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