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服务国民素质提升的模式研究

2019-09-17蔺文爱杨丽兵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国民素质服务模式公共图书馆

蔺文爱 杨丽兵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国民素质;“互联网+”;服务模式

摘 要:随着“互联网+图书馆”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的渠道、方式及技术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方向也随着用户需求的多样性而发生了更加复杂的变化。文章在政策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在网络时代面临的新挑战,进而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助力国民素质提升的几种模式,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8-0027-03

1 背景

国民素质是国民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自身条件和能力,包括健康的身体、和谐的心态与适应社会发展所具备的文化与科技知识、思想、道德素养等[1]。也有观点认为,经济、民主政治、国民素质、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奋斗目标。在这四大奋斗目标中,提高国民素质的水平是基础。《“十三五”规划建议》将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这为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能带来了新机遇。公共图书馆作为开展社会教育的公共文化设施,作为保存和传承知识、典籍的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理应围绕这一目标主动调整自己的发展模式。

2 文献综述

早在民国时期,由于学校教育的不足,一些知识分子就已经认识到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重要性。蔡元培提出:“教育并不专在学校,学校以外,还有许多的机关,第一是图书馆。”[2]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里,我国的图书馆事业达到空前的繁荣[3]。同时,图书馆在传播新文化、启迪民智、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则成就了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在当代,学界对于图书馆教育职能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并且发表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文献。这些研究重点关注以下内容:①赋予图书馆收藏和保存人类知识、承担文化传承的使命。②强调图书馆在知识信息的评价与选择方面应发挥的独特作用[4]。③提倡图书馆转型,由提供文本服务、信息服务升级为提供知识服务,最终建立多元化的信息模式[5]。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互联网+”的概念,它是Web2.0下的互联网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的演进。公共图书馆只有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才能发挥其潜在优势并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国民素质提升的新模式,需要准确掌握公共政策现状,了解不同层次图书馆的发展经验与教训,分析国民素质提升的新目标给公共图书馆带来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新模式的特征。

3 研究方法

通过政策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开展研究,可以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3.1 政策研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早已提出:“为了提供永久性和不断发展的国家图书馆事业,全面管理和协调只有靠立法才能获得。”可见,图书馆的运行与发展需要法律,需要国家政策和行政规章予以规范和指导。笔者主要研究国家“十三五”规划发展政策,文化部等部门出台的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密切相关的政策文件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重点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的设施设备政策、经费人员政策、文献资源政策、管理服务政策等进行研究,此外还包括山西省“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十三五”文化强省规划等政府政策性文件。

3.2 案例分析

“十二五”时期,在政府投入特别是免费开放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充分利用自身条件,服务方式得到更新,服务范围得以延伸。同时,由于公共文化资源不足、服务效能低下等因素的制约,长期限制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很多问题仍有待解决。特别是受經济下行压力影响,公共事业单位预算减少,公共图书馆必须适应在低增长的环境中过“紧日子”[6]。笔者主要以成功实现转型发展和服务模式创新的公共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包括牛津大学博德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美国费耶特维尔公共图书馆(FFL)的创客空间、深圳“图书馆之城”服务体系、上海“无处不在”的图书馆发展模式、苏州图书馆的服务品牌建设等,着重分析了各图书馆的公众关注度、用户数量、规章制度、经费保障、民生服务、教育服务等信息。

4 服务国民素质提升中公共图书馆面临的新挑战

4.1 经费投入与预算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事业机构,充足的经费是其生存和运营的基本条件,也是其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7]。“十二五”期间,在中央资金的带动和引导下,各级政府纷纷加大对文化事业的经费投放力度,同时也加大了对公共图书馆的财政保障力度。据统计,“十二五”期末,各级财政对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拨款达127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2.2倍,占当年文化事业费的比重为18.6%(见表1)。同年,山西省公共图书馆的总收入中财政拨款为2.27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2.31倍,占当年政府对文化事业财政拨款(18.74亿元)的12.1%。

“十二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良好,国家财政总支出逐年稳步增长,文化事业费也实现了快速增长。从总体上看,文化事业费总量呈不断攀升的趋势,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基本维持在0.36%和0.39%之间。然而,由于经济下行的压力,各级财政对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投入也必然会收到影响,其中最直接的影响是项目经费的减少。公共图书馆的很多业务都是靠项目支撑和拉动的,这些项目主要包括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开展的一系列重大文化工程,如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各地区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等项目。项目经费的减少或终止,意味着正在进行中的项目得不到有效保障和支撑。此外,由于业务和人力成本的上升,大部分项目预算每年都呈一定比例的增长,这些自然增长的项目经费必然会挤占并影响其他项目的正常开展,因此整个预算结构必须进行重新调整。

4.2 图书馆的内部治理

随着网络普及、技术发展和社会变迁,用户对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与知识的及时性与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已经很难满足用户日益变化的知识需求。此外,图书馆物理空间的限制使其所能提供的基础服务和常规服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许多国内外的公共图书馆不仅在创新常规服务,也一直在探索延伸服务的边界。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宗旨是鼓励阅读、消除文盲、增进交流、精神慰藉等[8]。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服务纵深均不足,极大地限制了其社会教育职能的发挥。同时,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会导致文化事业发展的不平衡,表现较为明显的是中西部地区的基层图书馆,虽然政府在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保障体系过程中的投入明显加大,占财政拨款的比例逐年上升,但购书经费不足、人才缺乏依然是制约基层图书馆发展的主要原因。而对于东部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来说,特别是省级公共图书馆,尽管其经费收支达到一定水平,资金已不再是主要矛盾,但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服务形式的创新却是始终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从目前来看,即使有些图书馆创新了服务形式,但仍未得到广泛认可。

4.3 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

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对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中心的重要性提出了严峻挑战。以数字资源为例,图书馆与数字出版机构在数字资源领域的竞争由来已久。数字出版机构通过出售数字资源获得盈利,而图书馆则通过提供数字资源履行社会职能。数字出版机构凭借其对数字资源的价格、内容所拥有的“话语权”,进一步创新了用户服务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分流了图书馆的读者资源[9]。当当网发布的《2018中国图书阅读市场专题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已达153.2亿元,增速达到29.2%。当当云阅读和亚马逊Kindle是主要的出版物阅读平台。此外,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带来了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的变化,以微博、微信这样文本短小、内容精悍为特点的“微阅读”成为当下盛行的阅读生态。同时,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也逐渐显现出不适应读者需求、客观效果不佳的问题。面对智能搜索、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很多图书馆还是只能提供“百科式”的咨询服务,而“知乎”“百度知道”“新浪爱问”等基于搜索的互动式知识问答分享平台则更为受众所青睐。

5 公共图书馆服务国民素质提升的模式创新

5.1 构建创客空间的服务模式

公共图书馆构建创客空间的服务模式,旨在将文献信息资源有效融入社会的创新创业实践,帮助创新创业人才获取政策资讯、国内外技术动态、专利分布、标准运用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培养出具有一定信息素养的人才,促进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由“藏”到“用”的转换,进一步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创客空间的核心价值符合图书馆的使命,或者说提供创客服务是图书馆使命的合理拓展和延伸。如:上海图书馆的“创·新空间”、长沙市图书馆的“新三角”创客空间、深圳图书馆的创客空间、成都图书馆的“阅创空间”等均已开展相关服务。从实践层面看,面向创新创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在“互联网+”的服务思维下,公共图书馆只有进一步打破长期以来成熟固化的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对资源配置、业务板块、人员结构等进行重新整合,才能成为创造和传播新知识、新理念的共享空间。

5.2 联盟化发展模式

由于经济下行的压力和成本费用的上涨,公共图书馆的经费预算不同程度地都受到了影响,过去那种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的办馆理念必须被改变。国外的高校图书馆经过数十年的实践发现,图书馆联盟是实现有效合作、资源共享且节约成本最有效的方式。目前,我国的公共图书馆联盟尚处于探索阶段,核心工作是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联盟化发展模式主要针对基础设施完善、资源相对丰富的公共图书馆,其需要借助图书馆联盟搭建各种类型的资源共享平台,从而进一步提高绩效管理的可行性。近年来,我国的图书馆也开始突破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的服务范围,尝试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合作。例如:2015年11月,京津冀三地公共图书馆成立“图书馆联盟”,并就搭建资源共建共享平台、联合参考咨询平台、专业人才培养平台、惠民服务平台、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平台、冬奥会主题服务平台等事宜达成深化合作意向。在将来,图书馆联盟更应开阔视野,以更强的事业心着眼于为行业提供优质服务,形成致力于实现图书馆事业价值的群体。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联盟,迄今为止,参加CALIS项目建设或获取CALIS服务的成员馆已超过500家。CALIS的持续发展,与该组织的管理者与合作者主动应对挑战并积极参与全国信息服务建设的事业追求密不可分。

5.3 社會力量参与的共建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全民阅读的提倡,越来越多图书馆行业的外部力量开始积极参与图书馆事业的建设。目前,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主要围绕“经费筹措”和“募资”两种方式进行,主要的实施方式有社会力量参与独立办馆、参与合作兴馆、参与运营管理以及参与志愿服务等。公共图书馆在与社会力量合作共建的过程中,不应只停留在人、财、物的层面,而应树立一种永续经营、开放包容的理念,发挥好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优势,创新服务模式,从而吸引更多优质的社会资源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例如,杭州图书馆在向“第三文化空间”转型的过程中,积极与政府、员工、读者、同行以及其他机构和个人开展合作,在活动策划、读者组织、媒体公关、资金运作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打造了一系列兼具品牌价值及社会影响力的读者活动品牌。

6 结语

“互联网+”环境带给图书馆的不仅是服务内容的扩展和服务方式的革新,更提高了读者参与图书馆服务的积极性,带给图书馆的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服务理念的更新和图书馆文化的嬗变。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和社会教育机构,公共图书馆不再只是藏书、借书和阅读的地方,而需要发挥其在提升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面对显著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新目标,公共图书馆要乘势而为,充分借鉴互联网思维,建立一种开放的、友好的、可参与的、互动的服务模式,在完善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促进文化资源开放共享、拓展全民阅读主体空间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单培勇,汤清焕.关于国民素质问题研究述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59-262.

[2]刘兹恒,周佳贵.试论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在当代的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2012(4):125-139.

[3][4]龚蛟腾.清末至民国图书馆事业的勃兴与繁荣(上)[J].图书馆,2011(1):1-6.

[5]王洪翀.也谈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J].图书馆学刊,2015(3):85-87.

[6]吴建中.新常态下图书馆联盟发展的新课题[J].新世纪图书馆,2015(1):5-8.

[7]陆晓曦.近5年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经费状况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1(7):60-63.

[8]罗亚泓.牛津大学博德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探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2):47-54.

[9]陈静,张凌.数字出版机构与数字图书馆的竞争关系及相互合作的探索[J].图书馆,2015(4):96-98.

猜你喜欢

国民素质服务模式公共图书馆
强化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探讨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的实施探索
群众文化对提高国民素质的作用与意义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可持续发展视阈下文化素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论文化发展进步的方向与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