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2019-09-17张鑫焱
张鑫焱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在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迎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让学生想学、爱学、会学,成为了教学研究的新课题。提升教学趣味性是抓住小学生兴趣需求,增强他们主动性的有效措施,按照这一思路,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寓教于乐,创造出新颖,充满童趣的数学学习新模式。本文将试论几点该类教学方法。
关键词 寓教于乐;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6-0180-01
在教学中我们已经渐渐开始察觉,学生在传统学习模式下,学习兴趣渐渐丧失,学习成果完全依赖于教师采取的强制性措施,已经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如果在基础学段就已经厌学,那么以后的学习我们是可想而知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必须作为紧要的任务落实下去,而最有效的方法无疑是追求教学的趣味化。
一、教学游戏导入课程
游戏是小学生在课下最主要的娱乐活动,相信很少有教师将学习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其实,学习完全可以作为一种娱乐,娱乐也可以在学习中体现,二者是不矛盾的。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愿意主动参与。尤其在新的教学理念提出后,教学与游戏的结合已经不再是难事,教师要借鉴他人的游戏教学经验,适当加入自己的创新,构建起富有娱乐性的数学课堂。
一次,为了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余数”,我准备了学具——7个木棒,要求有想法的学生到讲台上,将这些木棒分成均等的数份(每份的数量要大于1)。学生们一一上来尝试,有的将木棒分成3份,每份2根,但剩下1根;有的将木棒分成2份,每份3根,但同样多余一根。他们发现,无论怎么分,总会多出一根,無法保证每一份都均等。出现了这种情况后,我抓住时机引出了“余数”的概念,学生们立刻理解了刚才的现象。已经无需我再对概念进行深入的剖析,学生们已经领悟。在这样的导入下,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也在课程开始就以较低的门槛使全体学生都参与了进来,为接下来的授课打下了好的基础。
二、生活化实践活动授课
相对于单纯动脑思考,动手更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且这样思考问题,难度更低,符合数学知识的特点和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以实践化的活动代替笔头上的练习和头脑风暴,这也将使数学课堂更加有趣。
实践活动的选材要从身边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的活动看似“随意”,实际上对学生的启发效果是极好的。在认识长度单位时,我让学生拿起数学教科书,测量书的长度,测量的工具可以随意选择。于是,学生们纷纷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数学书的长度等于四个橡皮的长度;数学书的长度是一根铅笔的长度加上一个橡皮的长度;数学书的长度等于某个纸条的长度……面对五花八门的答案我问道:“同学们测量的是同样的数学书,为什么答案却不一样呢?”学生们纷纷答道是因为测量的工具不一样。这正是我想要的答案!接下来我让学生们认识了厘米、分米和米,并将这三个长度单位比作了学生们刚刚使用的橡皮、铅笔和纸条,使他们理解了不同长度单位有着不同的测量标准,最终得出的结果也不同,于是新一轮的测量活动就此开始。学生们学的津津有味,认识到了数学知识的工具性特点,与生活中的事物建立起了联系。
三、现代化教学工具动静结合
在课堂上应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但每每应用,学生们还是能全神贯注,效果较好。如今,多媒体、电子白板已经走入了课堂,它们形象、动态、直观的内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点进行了独特的诠释,让学生们能够以一种更加简便和有趣的方式学习,学习效益大大提升。
四、数学故事促进思考
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往往不会思考怎样去解决它,而是很容易直接放弃,这是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所致。因此一直以来,教师都在思索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这一点仍然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如果不能调动他们的兴趣,那么又以什么来抓住学生的眼球呢?小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就不妨给他们讲故事,从数学的历史、人文角度出发,向他们介绍丰富的数学背景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意识。也可以将一些模式化的数学问题改编成故事性的问题,让他们主动去追寻答案。
五、结语
寓教于乐是快乐教育的本质,也将成为激活全体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之举。寓教于乐的体现方式有许多,教师不必拘于某种形式和方法,要敢于大胆开拓,自由创新,打造独一无二的数学课堂。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除了要从游戏、实践、动态化教学及故事教学等角度去设计教学,还要展开更多深入的研究,总结出更多精良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娜.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深入思考[J].新课程?上旬,2016(12):399.
[2]邹燕.抓住数学概念本质提高概念教学有效性——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