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记忆”走向“理解”建构历史味课堂

2019-09-17叶辉玲

读写算 2019年15期
关键词:情境设置记忆

叶辉玲

摘 要 受课标要求、学科教学地位及学生年龄特点等影响,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基本滞留在“记忆教学”——“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学习模式;然而,随着新课改深入推进,需要在对史实学习记忆基础上,实现对历史全面理解。笔者以为,本文结合多年教学体悟,从“理解重要历史概念”“材料情境设置”等着手,建构一堂历史味课堂。

关键词 “记忆教学”;“理解教学”;概念理解;情境设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5-0169-01

课堂是教学主战场,教师如何高效教学,以免学生产生历史厌烦情绪?受课标要求、学科教学地位及年龄特点等影响,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基本还是“记忆教学”,即教师依据课标圈划课本重难点,然后背诵并辅以一定训练强化,养成“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学习模式。然而,那毕竟处于记忆历史基本知识、追求完整适合记忆阶段,而高中却不然。

一、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反观高中生未用心学历史之由,多半初中未能给历史正确站位,养成依赖老师圈划重难点、死记硬背陋习。这样的学习观势必给高中教学带来极大障碍。高中生唯有转变认识,对历史正确定位,不再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学习基础史实,掌握学习与分析历史的方法,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正所谓: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倘若都能明白这一点,高中历史教学便有好开端。

二、突破重要历史概念理解,引导学生正确掌握

历史概念不可或缺,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掌握,是理解历史的重要环节。如必修2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第一课《“自由放任”的美国》,讲的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授课过程中首先讲清“经济危机”的概念,“经济危机,指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过剩的危机,具体表现是:大量商品找不到销路,许多企业倒闭,生产下降,失业增多,整个社会经济陷于瘫痪和混乱状态。”这里的“生产过剩”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是因为社会购买力低才过剩,说明生产和销售矛盾尖锐。这样,学生才能理解教材中“由于生产严重过剩,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维持产品价格,纷纷限制生产,销毁产品,把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同时,无数人饥肠辘辘,四处流浪。”学生只有真正理解历史概念并灵活运用,学习历史效果才会显著。

三、重视材料情境设置,培养学生历史学素养

历史是过去发生事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借助史料创设情境重现历史真实。例如必修1专题五第二课《外交关系的突破》讲70年代外交,由于教材中对60年代外交未提,學生对这段历史空白,若授课时通过材料让学生了解60年代中国面临国内外形势,既帮助学生理解“70年代外交关系的突破”,又可帮助学生掌握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

材料一:1966年进入“文革”时期,由于不顾一切向外输出革命思想,原本与中国建交和半建交的40个国家,其中30国与中国发生了外交纠纷,有4个国家宣布与中国断交。毛泽东也承认:“现在我们孤立了,没有人理解我们了。”——杨奎松《1960年代中国对外政策转向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中苏边境地区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

材料三:60年代外交

材料四:历届联大讨论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

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

材料五: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年达到18个,加拿大、意大利、比利时、日本、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西方国家先后与中国建交。

学生阅读材料一至三的内容,可获取60年代中国对外推行革命外交;中苏关系恶化;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继续敌视孤立中国等,这表明中国60年代外交陷入困境。材料四至五可以知道70年代支持中国票数增加,说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7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一个西方国家同中国建交热潮,打开外交新局面。然后综合与归纳历史材料,学生就可理解“外交关系突破”,这样比教材文本叙述更有说服力。可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通过材料创设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材文本中史实,也是实现历史理解的重要基础。

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充分学习好历史知识,更要引导他们理解历史,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情境设置记忆
夏天的记忆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
浅析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传奇电视剧的情境设置探析
央视真人秀《了不起的挑战》的节目特色
端午记忆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巧设情境,构建高中语文快乐课堂